分享

东平森林公园的知青纪念墙

 书柜茶室 2024-01-27 发布于上海

上世纪八十年代长江农场街景


几十年前,这里还是一块滩涂盐碱地,无数青年围垦造田,用青春无悔的农垦精神,成就了一片热土,孕育了如今蓬勃发展的生态小镇。

这个既富历史,又非常年轻的小镇,正以青春的身影,打开一片新意盎然的世界。

前进农场雕塑


让我们走进——东平镇。

东平镇的前身,是长江、前进、东风、前哨四个国营农场。“东平”二字,最早出现在上世纪40年代末的东平沙。

原东风农场场部


1959年11月,东平沙开始围垦,次年2月东平沙垦区正式成立“崇明县东平农场”。1960年11月,杨浦、闸北围垦而建的畜牧场合并为“上海市三沙洪农场”。1963年7月,崇明县东平农场划归市农垦局领导,改称“上海市东平农场”。1965年,东平农场西部与三沙洪农场合并,称上海市东风农场。东平农场东部与原百万沙围垦后,组成上海市长江农场。1961年,市轻工业局、市建委围垦大新沙建立的两个畜牧场合并的大新沙农场,后改为前进农场。1965年,历经三次围垦的东旺沙,建立了前哨农场。

2008年8月6日,经上海市政府批准,原上海市东平地区社区管理委员会撤制建镇,一个围“沙”建场在前、社区管理在后,又重回属地管理的新型乡镇——东平镇,在崇明绿色大地上崛起。

在位于东平镇的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内,有一面“知青纪念墙”,是为纪念在崇明工作过的知青而建造的纪念碑,成为公园内一处独特的人文景观。“知青墙”矗立的地方,是公园的浩浩林海,也是原来的东平林场,是当年知青们挥汗劳动的地方。墙体左侧“青春无悔”四个大字遒劲有力,写尽了当年22万知青的青春岁月。

“知青墙”前,一座鲜红的主题雕塑,代表那个火热的年代。雕塑形似两把铁锹插在泥土中,表现出当年荒滩围垦、战天斗地的劳动场面;也像两个抽象的人物造型,代表着男女知青在这片土地上艰苦奋斗。两侧列队而立的八块石雕,概括了知青在农场的劳动生活,八块浮雕则代表着崇明八个国营农场。知青墙体上密密麻麻铭刻着知青们的名字,让人想起当年那一张张年轻的脸庞,有血有肉,极富历史感。


1959年11月,东平沙围垦,辟出一片5000亩的林场,知青们在此挑河泥、挖水沟、种绿树,造就了一片偌大的森林,成就了东平国家森林公园的前身“东平林场”,为上海发展“森林旅游”奠定了基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