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经产省推动淘汰软盘与 CD-ROM,不再要求必须使用上古存储(图文)

 徐 宁 2024-01-27 发布于广东

2024年01月23日  IT之家

  IT之家 1 月 23 日消息,日本经济产业省(经产省)昨日发布公告,修改其管辖范围内相关法律条文,不再将软盘或者 CD-ROM 光盘指定为存储介质

 

图源 Pixabay

  日本经济产业省在公告中表示:在原先法律下,虽然利用云服务制作文件“在解释上是可行的”,但整体而言,可否用云服务完全替代过时存储介质尚不明确,这也成为了在线办事的阻碍

  从日常办公中将软盘和 CD-ROM 淘汰一直是日本的老大难问题:一方面,日本是世界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老年人相对更乐意使用更熟识的存储介质;另一方面,日本整体上拥有保守的官僚 / 企业文化,在日本政府和企业中推动习惯的整体改变存在很大阻力。

  IT之家曾于 2022 年报道,日本数位大臣河野太郎当时表示将向“软盘发起战争”,修改日本政府当时拥有的 1900 条指定使用软盘、CD-ROM 等落后存储介质的法规,从而方便民众线上提交资料。

都2022了日本还在用软盘?

2022-09-07  子位

什么?日本要向软盘宣战了?
该国数字大臣河野太郎在推特上公开表示:
日本政府有太多业务都需要人们通过软盘、CD等老设备来提交表格和申请了,数量高达1900个
现在,他们要更改规定,弃用软盘,让大家进行在线提交!

我没看错吧?
2022年了,软盘这种东西早就成为了时代的眼泪
怎么日本——
一个堂堂的发达国家,以电子产业、机器人技术乃至赛博文化等标签闻名,还在用这东西?

软盘居然还在日本活着
是的,你没看错。
在日本政府,目前还有需要各方商业伙伴用软盘、CD等老式存储介质来传输数据。
最近日本也确实发生了几起软盘丢失的事件,侧面证明此事一点不假。
比如去年12月27日,日本警视厅对外承认:他们丢失了38位公民的个人数据。
这些公民申请了东京都下辖目黑区的公共住房,政府需要与警方确认申请人中是否与犯罪集团有关联。
在调查中,他们就是靠软盘传送申请人数据。
谁知软盘不慎丢失,申请人的个人信息也没了。
此事一出,全球网友都看傻了,有人甚至怀疑这是假新闻
当然一些日本网友也表示很震惊,没想到自己国家的政务机构还在用这种老古董。

除了政府,软盘也被银行体系大量使用。
日经新闻去年的一篇消息就指出,仅山形银行,一个月内就有1000多家客户在使用软盘传输职工的工资数据。

当然,这些客户中,还是以政府和中小企业居多,尤其是政府。
而在几天前,日本的一个组织对300名15至29岁的人群做了一个小调查——
结果发现还是有近20%的年轻人用过软盘,没错,真的在「用」,相比下,中国00后们认识软盘的都不多…

事实上,日本人与软盘还有些渊源
该产品1971年就诞生了。当时它还有足足32寸,因携带不方便,被IBM改到了8寸。
真正将其发扬光大的正是日本名企,索尼。
1981年,索尼首次推出了经典款3.5英寸盘,后被广泛生产使用,1984年苹果那款知名的MAC,就带有3.5英寸软盘的驱动。

到90年代,软盘盛极一时,在1996年就有50亿张软盘被使用。
但很快,内存只有1.44MB、容易损坏的软盘被更大容量、更可靠的产品(比如U盘等)迅速取代。
2011年,索尼就已停止生产这种风靡一时的产品。
如今,十一年过去,日本社会对软盘依赖还这么高,或许索尼高层也没想到(手动狗头)。
可是,为什么软盘内存小、效率低,还是不摒弃?
究其原因,有当地网友认为,是因为软盘更安全
它的存储空间很小,大多病毒都不足以容身,也不用担心网络攻击。

当然,也有更清奇的思路表示——
正因为它被用得少,即便被捡到了,对方也难以找到专门的读取设备。那么最终只能落回政府和机构手里。
但更为重要的也许是,很多使用者们自己不愿改变习惯。
日本官僚群体在软盘使用上一直比较坚持。某负责公共资金管理的政府工作者就曾对日经新闻一再强调软盘的可靠性,称它「几乎从未损坏和丢失数据」。
不光政府官僚。也有金融行业从事技术的工程师指出,他们20年前就在劝说客户改换存储媒介,但怎么说都劝不动。
对于银行、政府等服务机构来说,若有客户坚持认为邮寄软盘比网络传输更安全,作为服务方,他们也只能「向下兼容」,保留相应设备。
由此,也就造成软盘在日本“苟活”到今天。

其实……也早想抛弃
当然,还是有人考虑到现实因素,提出弃用软盘。
比如软盘读取设备停产导致无法处理数据的问题。
已有银行觉得专门的读取和归还软盘的费用很高,实在不想忍了,决定在承接软盘相关业务时收取每月5万日元(约合2477元人民币)费用。
有些银行则已经开始摒弃软盘业务,将数据转移到其他在线存储格式。
也有一些政府机构也开始这种数字化转型,不过它们可能要到2026年才全面停止使用。
这回,雷厉风行的数字化大臣河野太郎上任后,就一直在公开场合敦促同僚们「走进发达社会」——
终于在这两天在社交网站正式用「宣战」一词,开启全面的抛弃软盘行动。
根据已披露的信息,数字厅将推动更多行政程序以在线方式完成,而非用邮寄软盘、CD、U盘等方式传数据。此外,他们还会敦促各部门机构自我审查,计划在年底发布更具体的政策。

那么,对河野太郎的宣战,各方反馈如何?
拍手称快的日本网友不少,还有一位在日本工作的印度人表示:
顺便也管管日本银行的工作效率吧。
比如你们那个瑞穗(日本三大行之一),每次办丁点儿业务都要去线下分行操作。在我们印度都不这样了,线上搞定一切!

另一方面,“唱衰”的声音仍然存在
就比如有位朋友就说了:
谢谢您老的建议。2022:软盘战 ;2052:网络安全打击战你就等着瞧吧~

再去日网上一看,这种声音还并非个例。

关于河野太郎为什么会遇到较大阻力,身在中国的我们可能难以理解——
一位留学日本,并对该国文化有长期观察的媒体朋友分享了她的看法:
日本是全球第一个进入超高龄社会的国家,老年人又是最积极的投票群体,因此从对选票负责的角度来讲,日本政府需要尽可能地维持老年人所熟悉的社会,而不是迅速改变它。并且,日本政府系统身居高位的人,绝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很多大臣连电脑都用不明白,更别说意识到数字化的重要性了。
翻盖手机等老古董同样流行
其实不止软盘,日本在IT方面总体都比较「怀旧」,或者说保守。
比如一些中小企业和政府机关还在用传真而不是E-mail发文件。
有人进行电商发货时,还要在快递里的清单上盖上每个负责人的印章
由此,也诞生了一个名为“昭和三大遗物”的戏称,指的就是这俩玩意以及前文所说的软盘。
(嗯,昭和时代可是1926年-1989年了。)
此外,显示器习惯用古老的VGA接口,笔记本坚持用网线接口上网……这种情况在日本也不算稀罕。

还有,一些国际公司的网站一到日本就会改成上个世纪的设计
比如当地重要门户雅虎,完全是00年代风:

B站日本兄弟站niconico,也还是有种多年前味道:

除了上面这些,还不得不提另一个在日本仍然焕发生命的老古董——
翻盖手机
在咱们国家,大部分老年人基本都不用这种产品,而在该国,市场上每年都还有好几款新翻盖机上市,比如夏普、日本电信公司KDDI这些公司就在出。
(不过日本的翻盖机在智能化上确实做的很好。
和国内的老年机/功能机不同,它们在2003年刚普及的时候,就被陆续附上了wifi、扫码、移动支付、视频等功能。
现在更是早就普及了安卓系统,一些常用App都可以安装。)

在日留学的95后同事也分享了她的奇葩见闻——
在其就读的学校,40岁以上的日本老师都不用智能手机,都是翻盖手机挂脖子上,他们自己还觉得挺方便。
此外,学校办公方面也相对「原始」,当时都2017年了,还没有电子选课系统,而是纸质申请选课
她还特别强调了支付方式方面,「他们一直在用硬币这种东西…就知道他们有多不怕麻烦了…」
……
看完上述现象,你是不是能理解日本人为什么不愿放弃软盘了……
最后,你觉得日本向软盘「宣战」能成功么?
参考链接:[1]https://www./japan-government-tokyo-floppy-disks-still-trying-to-phase-out-2021-10[2]https://twitter.com/konotaromp/status/1564767072554745856[3]https://news./articles/4b1ea95e846011679bf6f849107cf039982f1823[4]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1887344341/707e96d5020016v3h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