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至1941年8月
远东方面军(1940年7月1日重建)
北部方面军 在列宁格勒军区基础上组建,主要对手为芬兰军队。
1941年8月26日,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指示,北部方面军拆分为列宁格勒方面军和卡累利阿方面军。
西北方面军 在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基础上组建,主要对手为德国北方集团军群。
1943年11月20日,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指示,西北方面军被撤销,所属部队被编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预备队中。
西部方面军 由西部特别军区改组而来,主要对手为德国中央集团军群。
1944年4月24日,该方面军拆分为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
中央方面军,在西部方面军部分部队的基础上设立,主要作战范围在戈梅利、博布鲁伊斯克、瓦夫卡维斯克一带。
1941年8月26日,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命令,该方面军被合并到布良斯克方面军中。
西南方面军,在基辅特别军区的基础上组建,主要对手为德国南方集团军群。
1942年7月12日,西南方面军被撤销,其余部队分别被编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南部方面军。
南部方面军,在莫斯科军区的基础上组建,主要作战任务为在喀尔巴阡山脉一线反击德国和罗马尼亚的进攻。
1942年7月,撤销南部方面军,其所属部队被并入北高加索方面军。
1941年8月至1941年12月
远东方面军、西北方面军、西部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南部方面军
卡累利阿方面军,由北部方面军拆分而来。
1944年11月15日,由于芬兰签订停战协议退出轴心国,卡累利阿方面军解散。
列宁格勒方面军,由北部方面军拆分而来。
1945年7月24日,根据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7月9日的命令,列宁格勒方面军改编为列宁格勒军区。
加里宁方面军,该方面军在西部方面军的第22、29、30、31集团军的基础上组建,负责在莫斯科西北方向挡住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进攻。
1943年10月20日,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16日的命令,加里宁方面军改编为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
预备队方面军,由勒热夫—维亚济马一线的西方向预备部队组建而成。
1941年10月10日,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决定,预备队方面军被撤销,其向勒热夫、梅登、卡卢加突围的残余部队被编入西部方面军。
布良斯克方面军,斯摩棱斯克战役期间,中央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结合部的部队专门组建为单独的布良斯克方面军。
1941年11月10日,布良斯克方面军被撤销。
外高加索方面军,为预防可能对苏联发动战争的土耳其,外高加索军区改编为外高加索方面军。
1941年12月30日,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指示,由于方面军的作战任务发生了变化,外高加索方面军的番号改为高加索方面军。
1941年12月至1942年5月
远东方面军、卡累利阿方面军、列宁格勒方面军、西北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西部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南部方面军
沃尔霍夫方面军,1941年12月17日,由于德军从南面完成了对列宁格勒的封锁,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决定将沃尔霍夫河东岸的部队组建为沃尔霍夫方面军。
1944年2月15日,沃尔霍夫方面军被撤销,其所属部队分别划归给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第二方面军。
高加索方面军,1941年12月30日,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当天的指示,外高加索方面军改为高加索方面军。
1942年1月28日,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指示,高加索方面军拆分为克里木方面军和外高加索军区。
克里木方面军,由高加索方面军拆分而来,其主要作战任务是协助守卫塞瓦斯托波尔的部队从侧翼(刻赤半岛一侧)威胁德军。
1942年5月19日,克里木方面军被改编为北高加索方面军。
1942年5月至1942年7月
远东方面军、卡累利阿方面军、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西北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西部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南部方面军
北高加索方面军,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5月19日的指示,克里木方面军改编为北高加索方面军。
1942年9月4日,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9月1日的指示,北高加索方面军改编为隶属于外高加索方面军的黑海集群。
外高加索方面军,1942年5月15日,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4月28日发布的第0075号指示,外高加索军区再次改组为外高加索方面军。
1945年8月,外高加索方面军改组为第比利斯军区。
1942年7月至1942年9月
远东方面军、卡累利阿方面军、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西北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西部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北高加索方面军、外高加索方面军
沃罗涅日方面军,1942年7月7日,为了抵挡德军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发起的进攻,布良斯克方面军左翼部队组建为沃罗涅日方面军。
1943年10月20日,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命令,沃罗涅日方面军更名为乌克兰第一方面军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1942年7月12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将西南方面军改组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
1942年9月30日,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重新部署斯大林格勒方向部队的决定,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被改编为顿河方面军。
东南方面军,1942年8月7日,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8月5日发布的第170554号指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被拆分为两个方面军,其中右翼部队仍然叫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左翼部队为东南方面军。
1942年9月30日,该方面军改编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
1942年10月至1943年2月
远东方面军、卡累利阿方面军、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西北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西部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外高加索方面军
西南方面军,1942年10月25日,为准备在斯大林格勒一线展开大规模的反攻战役,苏军最高统帅部重新组建西南方面军,方面军的进攻位置位于顿河方面军以北。
1943年10月20日,该部队改编为乌克兰第三方面军。
顿河方面军,1942年9月30日, 随着斯大林格勒战役形势的变化,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秘密组建了西南方面军准备下一阶段的反攻战役,并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名为顿河方面军。
1943年2月15日,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2月5日的命令,顿河方面军改编为中央方面军。
北高加索方面军,1943年1月24日,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当日的指示,外高加索方面军北方集群组建为北高加索方面军。
1943年11月20日,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在11月15日的指示,该方面军改编为独立滨海集团军。
1943年2月至1943年10月
远东方面军、卡累利阿方面军、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西北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西部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北高加索方面军、外高加索方面军
中央方面军,1943年2月15日,顿河方面军改组为中央方面军。
1943年10月20日,中央方面军改编为白俄罗斯方面军。
草原方面军,1943年7月9日,随着库尔斯克战役进入关键阶段,最高统帅部决定将作为战略预备队的草原军区改编为草原方面军。
1943年10月20日,改编为乌克兰第二方面军。
南部方面军,1942年12月31日,当斯大林格勒战役进入收尾阶段,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决定将原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编为南部方面军。
1943年10月20日,南部方面军改名为乌克兰第四方面军。
1943年10月至1944年4月
远东方面军、卡累利阿方面军、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西北方面军、西部方面军、北高加索方面军、外高加索方面军
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1943年10月16日,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命令,加里宁方面军改编为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
1945年2月24日,该方面军被并入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改编为该方面军的桑兰集群。战后该集群改编为波罗的海沿岸军区。
波罗的海沿岸第二方面军,1943年10月10日,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1日发布的命令,布良斯克方面军改编为波罗的海沿岸方面军。
1945年4月1日,该方面军被并入到列宁格勒方面军。
白俄罗斯方面军,1943年10月16日,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命令,中央方面军改编为白俄罗斯方面军。
1944年2月24日,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17日发布的命令,该方面军改编为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
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1944年2月24日,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命令,白俄罗斯方面军的番号改为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
1945年6月10日,该方面军的主力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命令被改组为苏军驻德集群。
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1944年2月24日,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2月17日的决定,该方面军为准备在白俄罗斯一带的战役而组建。
1944年4月5日,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在4月2日的命令,该方面军被合并入白俄罗斯方面军中。
乌克兰第一方面军,1943年10月20日,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10月16日发布的命令,沃罗涅日方面军改组为乌克兰第一方面军。
1945年6月10日,该方面军在完成其历史使命后改组为苏军中央集群。
乌克兰第二方面军,1943年10月16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决定将草原方面军改编为乌克兰第二方面军。
1945年6月,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决定,乌克兰第二方面军改组为敖德萨军区。
乌克兰第三方面军,1943年10月16日,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命令,西南方面军改编为乌克兰第三方面军。
1945年5月29日,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命令,乌克兰第三方面军改组为南方集群。
乌克兰第四方面军,1943年10月20日,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在10月16日发布的命令,乌克兰第四方面军在南部方面军的基础上改组而成。
1944年5月31日,根据5月16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命令,乌克兰第四方面军被撤销,其所属部队被编入最高统帅部预备队。
1944年4月至1945年5月
远东方面军、卡累利阿方面军、列宁格勒方面军、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波罗的海沿岸第二方面军、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乌克兰第二方面军、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外高加索方面军
波罗的海沿岸第三方面军,1944年4月18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决定设立波罗的海沿岸第三方面军,该方面军在列宁格勒方面军的第42集团军、第54集团军、第67集团军和第14航空集团军的基础上组建。
1944年10月16日,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指示,波罗的海沿岸第三方面军撤销,其所属部队分别编入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第二方面军。
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该方面军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1944年4月19日发布的命令组建,前身是西部方面军。
1945年8月15日,根据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的命令,该方面军改组为巴拉诺维奇军区。
乌克兰第四方面军,1944年8月6日,根据7月30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命令,该方面军重新组建。
1945年8月25日,根据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的命令,该方面军改组为喀尔巴阡山脉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