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恩哥:跨越科技成果转化“死亡谷”是场接力赛,“哪一棒都扔不了”

 阳光正能 2024-01-27 发布于江苏


来源:每日新闻网

如果把当今的科学技术比作一棵大树,那么材料科学可能就是树干。从电子元器件的普及,到动力电池产业的崛起,再到空间站能够立于星海,可以说,如果没有关键材料的突破,那么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就无从谈起。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并非坦途。

这个过程中九死一生,一百个(科研样品转化的商品)中能不能存活一到两个?几率非常低。”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北京大学原校长王恩哥做客央视财经《对话》栏目时坦言。

目前,国内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科学研究与产业脱节问题。如何让科研成果被市场接受?如何让实验室样品变成商品?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试图在其中找到一种规律,以此在从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移的“死亡谷”上架起一座铁索桥。

从样品到商品究竟有多难?

对于从科研成果到商品的难,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副主任黄学杰举了个例子:多年前,一家知名公司讲过材料研究的艰难,1000个建议里面会有100个进行课题研究,但认真筛选后,这100个课题里面只有不到30个能够走到中试阶段,3个能进入大规模生产,最终只有一个在市场和规模等方面能有好的表现。

黄学杰表示,从实验室做出来的材料,可能某一个性能特别好。但接着就会发现,这种材料有其他的问题,例如材料的导电性很好,但非常脆或者非常贵,还有可能毒性比较强,导致在工业上没法做下去。

在科学到产业转化这一关键环节,“松山湖模式”推出了“创新样板工厂”板块。据松湖之材育成中心总经理、松山湖能源材料与器件创新工场秘书长徐坚介绍,这一创举允许项目团队在研发期间成立产业化公司,提前去接受市场的信息和基金、机构的信息。

据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官网,截至2023年3月底,实验室分批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高新技术企业引进了33个项目,项目团队发起成立产业化公司42家,融资4.98亿元,销售订单4.22亿元,申请国内外专利684件,已授权289件。

另据介绍,“松山湖模式”也在打造创新生态。例如,基于第三代高端型电池,把行业上下游的企业“请进来”,去做集体的概念验证和一些共性技术的测试,再分别寻找机会。

“不仅仅是有做电池的企业,有做配套材料的企业,有做装备的企业,他们一起来对这个新材料的应用进行全面的评测。”黄学杰表示。

“做到这个程度还不够,我们一部分的企业干脆就把它的研发机构搬到实验室的周边,包括我们的实验条件、我们的研发队伍,全面开放。跟大行业里面的骨干企业合作起来,这才能够融入进去。”黄学杰介绍说。

跨越“死亡谷”的“铁链子”很多都是靠软实力

黄学杰也曾下海创业,还亲身跑过销售,他却又在企业走上正轨之时默默回到科学界。黄学杰认为,在科技成果走向转化的阶段,科学家必须全身心地参与,但是走过“从1到10”的过程、进入规模量产后,也要舍得上岸,“再往前走做新一代的电池材料”。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在提示科研工作者要转变思维。

王恩哥说:“我们也经常碰到一种情况,就是科学家往往很理想,比如说希望做一个事情,方方面面都达到极致。实际上他就忘记了市场,市场大概有些情况并不是说(要)达到极致。有的科学家还希望做得大而全,忘记了自己(也可以)做一些精尖、小而精的事情。

那么,能否跨越“死亡谷”是否主要靠科学解决?

在王恩哥看来,这条“铁链子”很多都是软实力,比如基金、政策、老百姓的习惯等等。“并不是你在实验室把科学技术做到顶尖,这件产品市场就能被接受。从实验室最终走到市场上,这是一场接力赛,我们千万不能讲说起跑这一棒很重要,其实哪一棒都扔不了。”王恩哥说。

王恩哥坦言,对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发展,他并没有特定的对标目标,但他确定的是,“我们这样一个新体制的实验室一定要走一条自己的、新的路”。

“我坚持要做一个新的体制,不太想回到老的体制里……更多是想在这种体制外做更多的创新,留下这个空间。”王恩哥说,“我们这就像一个足球队一样,教练不咋样,但是这些球员总在一起切磋球艺,这一点非常的重要,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