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修订本)

 与日月争辉 2024-01-27 发布于黑龙江

2月19日 出席湖南第一师范学友会职员会议,提出本学期学友会继续办工人夜校等活动事项,会议讨论通过。

3月2日 起草第一师范学友会《夜学招学广告》。广告说,愿入夜学者,不论年纪大小、认字多少均可报名,听课不收学费且发给讲义。

3月23日 段祺瑞重组内阁,决定对川、湘、粤各省用兵计划。第二次南北战争开始。二十六日,北军占领长沙。二十七日,张敬尧被委任湖南督军。

春 和蔡和森沿洞庭湖南岸和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几县,游历半个多月,了解社会情况,读“无字书”。路上还详细商谈组织新民学会问题。

4月14日 出席在长沙岳麓山刘家台子蔡和森家召开的新民学会成立大会(关于新民学会的发起经过,毛泽东在1920年冬写的《新民学会会务报告》(第1号)中说:“新民学会的发起,在民国六年之冬。发起的地点在长沙,发起人都是在长沙学校毕业或肄业的学生。这时候这些人大概有一种共同的感想,就是'个人及全人类的生活向上’,'如何使个人及全人类的生活向上’,乃成为一个迫待讨论的问题。这时候尤其感到的是'个人生活向上’的问题,尤其感到的是'自己生活向上’的问题。相与讨论这类问题的人,大概有十五人内外。有遇必讨论,有讨论必及这类问题。讨论的情形至款密,讨论的次数大概在百次以上。至溯其源,这类问题的讨论,远在民国四五两年,至民国六年之冬,乃得到一种结论,就是'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为共同的活动’。于是乃有组织学会的提议,一提议就得到大家的赞同了。这时候发起诸人的意思至简单,只觉得自己品性要改造,学问要进步,因此求友互助之心热切到十分。——这实在是学会发起的第一个根本原因。又这时候国内的新思想和新文学已经发起了,旧思想、旧伦理和旧文学,在诸人眼中,已一扫而空,顿觉静的生活与孤独的生活之非,一个翻转而为动的生活与团体的生活之追求。——这也是学会发起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则诸人大都系杨怀中先生的学生,与闻杨怀中先生的绪论,作成一种奋斗的和向上的人生观,新民学会乃从此产生了。”关于新民学会成立的时间,毛泽东在《新民学会会务报告》中说是1918年4月17日。这里根据萧三日记,定为4月14日。)。萧子升、萧三、何叔衡、陈赞周、毛泽东、邹鼎丞、张芝圃(张昆弟)、蔡林彬(蔡和森)、邹蕴真、陈书农、周明谛、叶兆桢、罗章龙等到会。大会通过由毛泽东、邹鼎丞起草的新民学会会章。会章规定:学会宗旨是“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会员守则为“一、不虚伪;二、不懒惰;三、不浪费;四、不赌博;五、不狎妓。”会议推选萧子升为总干事,毛泽东、陈书农为干事。不久,萧子升去法国,会务由毛泽东主持。

4月28日 南军马济部攻占湖南醴陵。南北军在醴陵一带进行拉锯战。毛泽东组织以学生志愿军为基础的警备队,并任队长,带领同学们护卫学校。

4月 新民学会会员在长沙北门外平浪宫聚餐,为罗章龙去日本留学(罗章龙后因东京发生日警迫害中国侨民风潮,中止赴日。)饯行。毛泽东用“二十八画生”笔名写诗一首相赠,题为《送纵宇一郎东行》: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年少峥嵘屈贾才,

山川奇气曾钟此。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无端散出一天愁,

幸被东风吹万里。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管却自家身与心,

胸中日月常新美。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馀子。

平浪宫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东瀛濯剑有书还,

我返自崖君去矣。

5月10日 出席第一师范学友会留校成员会议,讨论向下届学友会移交问题。毛泽东等提出,要筹备“独立会所”,以联络毕业同学,谋全省教育的研究和发展;还要成立交际部,“谋内外之连络,通新故之情素,图理论与经验之结合”。

6月 在湖南第一师范毕业(1936年毛泽东同斯诺谈话时说:“我在这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度过的生活中发生了很多事情,我的政治思想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我也是在这里获得社会行动的初步经验的。”)。

6月下旬 同何叔衡、萧子升、萧三、陈赞周、周惇元(周世钊)、蔡和森、邹鼎丞、张昆弟、陈书农、李和笙(李维汉)等在湖南一师附属小学参加新民学会会议,讨论会友“向外发展”问题。会议认为留法勤工俭学有必要,应尽力进行,推举蔡和森、萧子升“专负进行之责”。二十五日,蔡和森到北京,经杨昌济介绍与李石曾、蔡元培接洽后,认为留法勤工俭学“颇有可为”,即函告萧子升、毛泽东、陈赞周、邹鼎丞等从事邀集志愿留法的同志。

6月30日 蔡和森致信毛泽东。信中说:“兄事已与杨(杨,指杨昌济。)师详切言之,师颇希望兄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正谋网罗海内人才”。“吾三人有进大学之必要,进后有兼事之必要,可大可久之基,或者在此”。希望毛泽东与萧子升讨论研究,决定行止。

7月25日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发表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南北政府的宣言(即第一次对华宣言)。声明苏俄政府将沙皇政府与中国订立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概行废除,并将沙皇政府与俄国资产阶级强行掠夺、占有之中国领土及一切权益,全部归还中国人民。同时建议双方派出代表进行正式谈判,以建立友好关系。这个宣言于一九二○年四月间在中国报刊上公开发表。

7月 蔡和森致信毛泽东促其尽快赴京,说:“吾辈须有一二人驻此,自以兄在此间为最好。”“兄对于会务,本有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的意趣,弟实极其同情”。“自由研究以兄为之,必有多少成处,万不至无结果。”润兄七月二十六日信“所论才、财、学三事,极合鄙意。究竟我们现所最急者,是一财字;而才次之;而学则无处不有,无时不可以自致。然非学无以广才,非才无以生财”。

8月11日 致信在湘潭的罗学瓒,认为罗学瓒从事教育工作比较适宜。信中说:深感同人中没有几个从事小学教育的,“后路空虚,非计之得”。往保定留法预备班,不如从事教育之有大益。“性质长此,一也;可便研究与性相近之学,如文科等,二也;育才作会务之后盾,三也。”

8月中旬 致信七舅父和八舅父,说从湘乡唐家圫舅父家到长沙已数日,决定十三日动身去北京。感谢他们照料患病的母亲。说乡中良医少,特请人开来一药方为母治病;如不能愈,到秋收之后,拟接到省城治疗。

8月15日 和萧子升、罗学瓒、罗章龙、陈赞周等二十多名准备赴法勤工俭学的青年离长沙去北京。途中因铁路被水冲断,在河南郾城停留一天。十八日,和罗章龙、陈赞周到许昌(罗章龙在《回忆新民学会》一文中说:“我们在漯河车站宿了一夜。第二天,毛润之、我、陈绍休(按:即陈赞周)坐临时车子到了许昌,在那里停留一二天。润之对许昌很感兴趣,许昌是三国的魏都,但旧城已荒凉。他建议去看看,我们就向当地一些农民了解了魏都的情况,知道旧址在郊外,乃步行前往凭吊魏都旧墟,并作诗纪行。”)。

8月19日 和罗学瓒等一行到达北京。后与蔡和森等八人住在距北京大学不远的三眼井吉安东夹道七号三间狭小的房子里,“隆然高炕,大被同眠”,生活清苦。经杨昌济协助联系,蔡元培、李石曾同意为湖南青年先办三处留法预备班,分设在北京大学与河北保定、蠡县。以后又在长辛店机车车辆厂开办半工半读的留法预备班。八月间,毛泽东作出湖南学生留法勤工俭学计划,同萧子升等驻京主持湖南青年留法勤工俭学工作。

9月8日 在北京湘乡会馆同黎锦熙等会面,谈治学问题。

10月6日 和蔡和森、萧子升到保定,迎接由陈赞周、邹鼎丞带领的第二批准备赴法勤工俭学的三十多位湖南青年。七日下午,在莲花池公园,同已在育德中学附设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学习的张昆弟、李维汉、李富春、贺果等聚会,并同湘籍全体同学合影留念。

10月10日 送蔡和森等三十多位留法预备班学员去蠡县布里村。随后同萧子升返回北京,统筹勤工俭学事宜。

10月 经杨昌济介绍,认识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征得蔡元培同意,被安排在图书馆当助理员〔(〔1〕有学者考证,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职务是图书馆书记。这一职务一般由新聘者担任。)〕,负责新到报刊和阅览人姓名的登记工作,月薪八块银元。由于工作关系,时常到李大钊处请教,读到一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书刊,并参加李大钊组织的学生研讨各种新思潮的活动。这期间,曾与在京的新民学会会员,邀请蔡元培、陶孟和、胡适分别在北大文科大楼谈话,主要谈论学术和人生问题。还同北大学生朱谦之讨论无政府主义和它在中国的前景。

此时,毛泽东同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成为挚友。

11月11日 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休战条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二十八日至三十日,北京各界在中央公园举行庆祝活动。

11月15日 李大钊在《新青年》第五卷第五号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热烈赞扬十月革命,指出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历史的潮流,“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2月29日 到黎锦熙家,谈办报(根据黎锦熙1967年的回忆,这里所说的办报,指后来创办《湘江评论》。)和世界问题。

冬 和萧三、罗章龙到天津大沽口观海,看要塞炮台。

同季 到北京长辛店铁路机车车辆工厂调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