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升降思维探看咳嗽病机

 健泉中医 2024-01-28 发布于天津
图片

引言:最近看古籍医书,在临床针灸上发现一些规律,有一些心得体会,就写下来。

01

咳嗽的根源

古籍文献

1

《黄帝内经素问·咳论》曰: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

是咳嗽之证,因于胃逆而肺寒,故仲景治咳,必用干姜,细辛。

2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肺经不降咳痰短,汗百痿痈烦寒喘;

 声泪涕喉肿晕鸣,胆胃肾痨殃非浅。

 大肠不升痔漏肛,泻利此经不尽管;

 便坚肺胃痛肾寒,热实肠痈与外感。

咳者,气逆而积于肺,肺不能容,则咳而出之也。

3

《四圣心源》:咳证缘土湿胃逆,肺金不降,气滞痰生,窍遂阻碍,呼吸不得顺布。

稍感风寒,闭其皮毛,肺气愈郁,咳嗽必作。

通过这些古籍,医家研究告诉我们,咳嗽原因总结是什么?

1. 中虚脾土湿,肺胃气不降。(脾不升,肺胃不降)——此是根本。

 2.  受风,寒,湿,燥,热,暑邪等外因入肺,胃。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不同的人,受同样的风寒湿邪,有些咳嗽,有些不咳嗽。

因为,咳嗽的人,本身内因出现了问题,他/ 她身体升降的机制有问题了,在外因和内因的作用下,出现了“咳嗽”的病症。

所以,只要是咳嗽,根本就是中虚,肺胃不降的问题,无论它是风寒还是风热,还是湿热。

我们五脏,如果阴阳调和,遵循五运六气圆运动规律,健康的人,六气调和,人就没有疾病。

经络怎么体现升降?

圆运动,也体现在我们十二经络的运行上。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讲:“十二经络,两经一气,一降一升。金辛收敛,自上而下,庚金收敛,自下而上,合成圆运动。木主疏泄,乙木疏泄,自下而上,甲木疏泄,自上而下,合成圆运动。他经防此,反此者病。”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十二经络,互为表里的经,一降一升,成为一个圆运动。

比如说肺经,自上而下,主收敛,庚金为大肠经,它自下而上,合成圆运动。

肝木主疏泄,为自下而上,胆木主疏泄是自上而下,合成圆运动。

其他表里经也是如此,违反了就会生病啊。

图片

也就是说,咳嗽,调升降,是根本:

补中虚,使脾、肺胃恢复有序升降循环(治本)

四诊合参,祛风寒,除湿热,化痰止咳(治标)

02

运用升降思维治疗咳嗽

1. 咳嗽——脾阳不升,肺胃不降——升脾阳,降肺胃之气

风,寒,湿,热,燥   祛风寒湿热燥

既然是脾阳不升,肺胃不降内因造成的咳嗽,那就对应恢复脾胃经,肺与大肠表里经的升降就可以了。

2. 要注重五输穴的运用

《黄帝内经》曰: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

“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

(五脏之咳,医者可以从它们各自的俞穴治疗;六腑之咳,医者从它们的合穴治疗;如果是咳而浮肿,可以从有关脏腑的经穴分别着手治疗)

图片

针灸选穴:

(1)治本(内因调升降)

脾经,胃经(五输穴原穴):冲阳,太白

肺经,大肠经(五输穴原穴):太渊,合谷

胃经合穴:足三里

大肠经合穴:合谷

这就是所有证型咳嗽的基础穴位,使经络恢复有序升降。

(2)治标(外因除风寒湿热燥)

 或拔罐,放血,艾灸,刮痧等

有兼证怎么配穴呢?

《黄帝内经·咳论》: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

肝咳之状,咳则两肋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肋下满。

脾咳之状,咳则右肋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

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既然主要让经络表里恢复升降,那就配其他兼证相关联经络的五输穴。

比如,咳得咽喉辣痛——心——心和小肠相表里——可以放血少冲,针少泽或小海穴。

以此类推,咳得胸疼,肋骨疼,咳得漏尿,咳得胃疼,等等。

我这里只先讨论经络升降治疗咳嗽吧。

03

病例

病案1:

5岁女童,因近半月来反复咳嗽就诊。查支原体感染,服用阿奇霉素后,仍未痊愈,遂来就诊。

刻下问诊:体温36.5℃,咳嗽,痰多,色白稀,泡沫痰,流鼻涕,恶寒,少汗,口中和,大便少,小便多。苔白腻,脉浮弦。

予小青龙汤加味:麻黄3g,桂枝6g(后下),姜半夏5g,白芍6g,五味子5g,干姜6g,细辛3g,杏仁6g,前胡6g,白术6g,砂仁4g(后下),3付。

当天予针灸:合谷,太渊,关元,太白,冲阳,阴陵泉,留针40分钟。

当日回家,没有喝中药之前,咳嗽缓解已80%以上。

二诊时,诉咳嗽咳痰痊愈,又予2付巩固,忌口鸡,海鲜,水果,甜食,豆类,煎炸食品等发物,生冷寒凉,生痰食物。

我这里主要分析针灸:

调根本:脾升,胃降,肺降。

因为脾胃,肺与大肠相表里,那么针刺它们的原穴,加上关元培元固本,阴陵泉祛湿,为脾的合穴。

后配合中药。在喝药之前,已经减轻80%以上。

病案2:

女性患者,60岁,因反复咳嗽咳痰半个月就诊,服用西药效果不佳。

刻下问诊:恶寒,咳嗽,咳痰,躺下即咳,整晚不得入睡,痰多痰稀,咽痒,口中和,大便烂。舌质淡,苔黄腻,脉浮滑细。

图片

诊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予射干麻黄汤加味,3付。

当日予针灸:太渊,合谷,足三里,冲阳,阳陵泉。

患者舌中凸出,就不扎脾经原穴,用阳陵泉降胆清热。

当天下午回去咳嗽止,一个晚上没咳嗽。

第二天代煎药到后服用,3天后基本痊愈。

作 者 简 介

图片

翟莉莉,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硕士学位。从事中医工作10年余,国家注册执业主治中医师,师从腹针创始人薄智云亲传大弟子林超岱教授,并跟随腹针创始人薄智云教授,以及研究生导师林超岱教授于北京“智云堂诊所”学习腹针。后师从钦州名中医林佳明主任学习经方,刘长青教授学习元气针。

擅长针药结合治疗妇科,儿科,内科,皮肤科疾病。内科:脾胃病,抑郁症,失眠及亚健康状态的调理。皮肤科:湿疹、阴痒、皮炎、荨麻疹等。妇科:产后恢复,不孕症、月经紊乱、痛经、乳腺增生、乳腺结节等。

撰稿丨翟莉莉

编辑丨黄怀真

校对丨马煜文、曾静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