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背方歌(103):今天,我们来背诵补中益气汤!

 人老颠东 2024-01-28 发布于安徽

Image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我们继续里背诵和讲解方歌。

说什么呢?咱说一说补中益气汤。

这是一张千古名方,实用性非常强,至今依然是中医临床最常用的方剂之一。

它源于《脾胃论》,最初组成是这样:

黄芪18克,炙甘草9克,人参9克,当归3克,橘皮6克,升麻6克,柴胡6克,白术9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它的功效,在于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这张方子的方歌,是这么说的——

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陈助。

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

好了,现在我们逐句分析。

Image

第一句,补中益气芪参术

这句话是说,补中益气汤这个方子,用到黄芪、人参、白术三味药。

黄芪,补益脾肺之气的,是中医里头益气的首选。人参,大补元气,也补脾肺之气。白术,健脾益气。这三味药放在这里,摆明着全方要干一件大事,这就是补气。而且这个补气,补的是中气,也就是脾气。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唯有补脾,才能把补气这个事儿落到实处。

第二句:炙草升柴归陈助。

这句话点出,全方的用药包括炙甘草、升麻、柴胡、当归和陈皮。

炙甘草,补脾和中。它和前面提到的黄芪、人参,作用极其类似。陈皮,用于行气。补气补得厉害,当然要行气,以防壅滞了。此外,血为气之母。补气,必须补血,所以用到当归。

需要认真体会的,是柴胡和升麻两味药。它们都有共同的作用,这就是提升中气,升阳举陷,可以把由于脾气不足而下陷的中气,提起来。这是补中益气汤里头的点睛之笔。

第三句,清阳下陷能升举

这句话,非常重要。它指出全方的主治证候之一,就是所谓气机下陷。文中所谓“清阳”,其实是脾胃运化生成的水谷之气。清阳下陷,指的就是中气下陷。中气者,脾胃之气也。

脾胃之气下陷,带来什么结果?你要知道,脾主气,气能固摄。所以中气下陷的结果就是固摄不足,患者容易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以及气短乏力、舌淡脉虚等。总之,你会发现,全都是“往下掉”、“兜不住”的症状。

这个时候,用补中益气汤是合适。原因,就是方歌里说的,因为它“能升举”。拿什么升举?其实就是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补气,然后用柴胡和升麻提升中气。

最后一句,气虚发热甘温除。

Image

这句话是说,此方还有一个功效,就是所谓甘温除热,治疗气虚发热。

所谓甘温除,意思是用性味甘温的药材来治。治啥?治气虚发热。表现出来,是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气虚,为啥发热?最经典传统的解释,是清阳下陷,阴火上乘其位。这个解释,我个人觉得,不太好理解。所以我自己试图用别的方式理解,这既是中焦气陷,升降失常,气郁则化热。

但无论怎么说,它的由来,就是中焦气虚气陷。那好,我们就补益中焦,脾胃之气不虚、不陷,那不就好了吗?所以,就有了所谓甘温除热的治法。

到这,我们会从方歌里看到补中益气汤的两个主要功效,就是治疗气虚下陷证,以及气虚发热证。而这两个,又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其实还是治疗脾胃气虚证。这是补中益气汤作为补益剂最基本的功效。患者表现,是饮食减少、肢体倦怠软弱、少气懒言、面色白、大便溏、脉虚软。

以上,就是补中益气汤的方歌解读了。

此方的应用非常广泛和普遍。低血压、胃下垂、子宫脱垂、带下病、反复口腔溃疡、以及低热、尿失禁等,证中气下陷、中气不足的,都可以用到它。

其实,针对方歌的解读,目的是帮助我们理解记忆。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背诵方歌,把方歌牢牢记在心里。这是我们登堂入室,在中医学习路上迈进的重要一步。

为了让您更加方便,随时地学习方歌,文老师把本专栏要讲解的160首方歌,录制成音频,提供给读者。请注意,我说的是160首方歌音频,绝不是方歌解读文字的音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