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发欣《重逢》——四、团圆(4)

 大美洛宁 2024-01-28 发布于河南

四、团圆
(4)
小浪底,作为母亲河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是治黄史上的壮举,更是世界水利史上不朽的丰碑。
它所控制的流域面积达到69.4万平方公里,占据了黄河流域总面积的92.3%。这座大坝的坝顶长度为1317米,底宽800多米,顶宽15米,最大坝高154米。其主要结构包括10座进水塔、9条泄洪排沙隧洞、6条引水发电隧洞以及一座地下式发电厂房。
小浪底水库的库容达到126.5亿立方米,底区水域面积272平方公里。在调水调沙期间,6条龙似的瀑布喷涌而出,黄白两色交织,形成了壮观的浪底云烟和彩虹高悬的景象。浪花翻卷,展现出一泻千里之势。水库内散布着大量的半岛、孤岛和险峰,近处有蜿蜒曲折的河湾,远处则是烟色浩淼的湖面。这里被誉为“北方千岛湖”、“中原北戴河”,是人们心驰神往的胜地。
啊,小浪底,你如同初升的太阳,热力无穷,光焰万丈,给予人们无尽的希望与力量。
李发喜在6月11日早晨离开了刘家峡,上午便顺利抵达小浪底。当他远远地看到宏伟的大坝,他被其壮观的景象所震撼。
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四处询问关于赵清海的消息,但得到的答复都是:这是由外国承包商承包的工程,中国只是由水电14局组成的黄河承包商联营体中标承建。工程结束后,所有工程人员都已离开工地。听到这样的回答,李发喜失望得几乎要哭出来。
但他没有放弃,他明白小浪底是黄河治理的最后一站,即使电站建成,大部分人员转移,但老年人不会一直跟着走。
李发喜已经83岁了,而赵清海应该已经85岁。考虑到赵清海是无家可归的人,李发喜认为他可能没有去其他地方。尽管天气炎热,李发喜仍然坚持四处询问,并把赵清海的身世告诉给每个人。他甚至向游客述说寻人的事情,尽管天气炎热,但他仍然不辞辛劳地寻找,很多人看到他焦急的样子。
有的人认为他可能精神错乱,但也有很多人因为他真诚的态度而愿意帮助他寻找。
发喜痴迷了,多日来,他只顾东奔西走,在这茫茫人海中像大海捞针似的寻找着赵清海,也感动了很多人。
一天早上,他仍在路边等待并询问。突然,一个办公室的女同志走到他面前说:“今天是7月1日,是党的生日。展厅正在举行纪念党的生日大会,老党员和老干部都会参加。每年都是这样,你何不去看看?”
发喜听到后十分激动,他竟然忘记了今天是7月1日。他连忙道谢并快步离去。

办公室的女同志说的展厅是小浪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济源市西南3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依托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这一治黄史上的伟大壮举,利用丰富、直观、真实的教学资源,通过介绍工程修建的重大背景、艰难过程以及取得的明显成效,深化学员对爱国主义精神和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增强务实重干的自觉性。
该基地成立于1997年,已接待参观者约60万人次。其中,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中心小浪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示厅在2021年9月被评选为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
他赶到那里时已是上午10点多钟,这时他才觉得很热,赶快用胳膊袖擦了擦脸上的汗。喉咙干渴焦躁也不顾了,站在展厅门口,紧盯着会场。原来大厅里座无虚席, 。
直到会议结束,所有人开始慢慢地向外走动,李发喜站在门口,一个一个紧盯不舍,眼睛在焦急地搜寻着。眼看着人都快走完了,后面还有几个人在边走边说,其中有一个人体型是那样的熟悉,待那个人快走到他眼前,两个人的目光对上的那一刻,那人伫立了,眼睛凝视着发喜,发喜也追寻着他的目光和身影,想着小时候在一块放牛、拾柴时的样子,特别在刘家峡“两忆三查”会上的形象,使他马上悟出来了,脸的变化是日本鬼子的刀光鞭影所致。一副黑红色的脸面,并且添了不少皱纹,不过一双眼睛还是那样炯炯有神。
于是,发喜便大胆地叫了声:“清海哥。”
此刻,清海也像在梦幻中醒悟过来,说:“你是发喜?”
“是。”瞬间两个人的眼泪同时决堤了,便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发喜说:“哥,你让我找得好辛苦啊。”
清海说:“谁想今天会在这里相见!我这不是在做梦吧?”
“哪能呢!”
“那你是来旅游的?”
“哪会呢!哥,清心妹妹找到了,我是专程来到找你的,你让我好找啊!赶快回家团圆去。”
“什么?她和母亲不是都被日本人害死了吗?”
“哪里,那次惨案婶子们被害,清心是我救下的。后来,她又被卖出去了,失踪多年,现在终于又找到了她。”
听到这里,清海顿时嘴唇颤栗,微微地动着。眼泪从他那双眼睛里像泉水一样地流溢出来。泪水丰饶地流过他的脸颊,滴湿了他的衬衫,喃喃地说:“天可怜见,这真是悲天悯人的事。那我们先到家里去吧!因我无家可归,是工程局为我安排的住所。”

坝后保护区有一个偏僻清雅的小院,挂满丝瓜豆秧的篱笆上,绿油油的叶子沐浴在温煦的阳光下,使人觉得无比幽美、恬静。
三间明亮的北屋,当发喜再一次重述了日本人的罪行,以及婶子和清心经历的不幸遭遇,清海、吴大嫂和侄儿赵育国及侄媳王俊花都泪流满面。接着发喜又从包里取出《朝川河》杂志第1、2、3期说:“上边有2015年他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而写的寻找你姑姑的启示,你们看看就知道你们一家的苦难经历,并且在今年5月,你姑见到杂志后给我的来信都是值得深思的。”
晚上,大家决定第二天就回洛宁。同时,发喜也给清心打了电话,让她和小红迅速赶到洛宁。
7月2日,赵育国开车赶往洛宁县城到底张乡。清海不停地四处张望,当他们到达底张村北头时,清海让车停下。他下车后,其他几个人也跟着下车。看到底张村北头的竹园和石坡,清海突然感到一阵强烈的恐惧,使人瘫软。他走到石坡上,看到街道上的一切新变化,感到怅然若失。他回忆起旧学校前的那条街道和下面的铁匠炉,突然痛苦地屏住呼吸,热泪涌流。
看到父亲悲痛的样子,赵育国不禁问道:“爸!你怎么啦?” 清海没有回答,显然他陷入了沉思,没有听到儿子的话。
“爸爸,爸爸!”赵育国弯下身去拉父亲的臂膀。
清海这才慢慢转过身来,但他们都惊讶地看到他那张死板的脸,就像一副没有血色的面具。他的嘴唇开始毫无生气地掀动起来,说:“我在这里曾给日本人铲屎倒尿,挨过饿,被吐过唾沫,在脚底下踩过、踏过。我曾向日本人乞讨狗食而被拒绝,整天只能找些残茶冷饭度日。晚上没有被子盖,那个铁匠炉就是我的暖炕。”
“我曾在这里听到传言,母亲和妹妹以及许多妇女儿童都被日本人杀害。从那时起,我就心灰意冷,觉得希望渺茫。我们一批青壮年后来在这里被送往吉林省小丰满电站做苦力,在日本人的皮鞭下过着人间地狱般的生活……” 
清海说着,其他几个人站在那里,神情悲伤。
清心和小红早已回到家,听到车声,便迎了出来。清海刚一下车,清心立刻认出了他,一声凄厉的“哥哥!”后,她扑入清海的怀抱。
清海看到清心,心中震颤,全身发抖。他哽咽着叫了声:“清心!”,紧紧抱着她痛哭起来。他说:“我们都是在抗日战争的血腥年代失散的,彼此都以为对方已经不在人世。现在我们终于重逢了,亲眼见证了新中国光明、伟大、强盛的今天。我们再不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再不成为他们的奴隶。我们悲惨的童年,母亲和那些艰辛的日子,历历在目。这一切都仿佛是全世界忧患的缩影。”
清心愤怒地说:“为了打日本,中央军不顾百姓的死活,扒开黄河花园口大堤,导致黄河泛滥。结果我们和父亲失散,幸运的是我们和母亲在一片混乱中逃了出来,沿路乞讨到了这里。在大娘的庇护下,我们过上了一段安稳的生活。但最终还是没有躲过日本人的魔掌,母亲被残忍地杀害了。”
夕阳斜照,院子里显得格外明亮整洁。东西两边的厢房对称地排列在上屋两侧,中间是一条用石板铺就的小路。踏上台阶,便是光线充足的堂屋,两侧立着两根粗大的明柱。西头房檐下和西厢房的通道上方设有阁楼和灶火房。显然,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院子。
清海逐渐恢复了记忆,仿佛回到了遥远的过去:“这还是原来的老院子啊!”
发喜点头答道:“是啊,因为家里没人,也没钱修缮。”
大家进屋后刚坐下,忠民和姚小红一起走进灶房。发喜急忙叫住小红:“小红你出来,忠民会做饭。”但小红坚持留下,与忠民配合默契。
这时,清海注意到明柱根旁的大方石头,惊讶地说:“我们小时候经常在这块大石头上坐着玩。”
清心也回忆道:“在东屋前的场地上,大娘和母亲织布时,我和发喜哥总是一边一个地挂线。” 大家听后都笑了起来。
当晚清海和发喜睡在上屋的西头,清心和小红在上屋的东头,育国和俊花在东屋歇息,忠民则住在西屋。
这一夜,他们聊了很久,话题主要围绕着清海的工作经历。清海感慨地说:“从刘家峡到盐锅峡,再到龙羊峡,我已经工作了19年。自1987年6月开始,我们水电4局的员工又投入到李家峡水电站的建设中。直到1992年9月,小浪底工程启动,我继续在那里挥洒汗水,直到退休。”
发喜听后赞叹不已:“你为治理黄河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立下了汗马功劳。你的付出和贡献,人民永远铭记在心。你非常光荣。”
第二天早餐过后,他们准备前往北坟边,发喜家的老地头,去祭拜他母亲的墓。到达墓地后,发喜做了详细说明。清心在土堰旁的枯蒿丛中发现了一个矮小的土丘,上面还有烂纸条,她肯定地说:“这就是我母亲的墓。”
发喜也确认道:“没错,每年清明节我都会来这里祭拜。这里没有其他人的墓。”
随后,他们摆上了许多纸扎和冥钞,还放上了各种供品。清海拿出了金箔、锡箔和香火。他点燃了5支香,恭敬地插在母亲墓前,接着点燃了金箔、锡箔、冥钞和纸扎。
全家人跪下,开始放声痛哭。清心想起母亲的悲惨遭遇,痛苦地拍打着地面哭喊;年迈的清海也全身颤抖,泪水不停地滴落在枯草丛中,回想起与母亲生离死别的悲惨情景。孩子们也知道了祖母是被日本人杀害的,他们大声哭喊着,控诉日军的暴行。整个场面愤怒、悲痛、揪心,哀声震天。
过了许久,发喜也哭得声音嘶哑,最终他和清海、清心以及几个孩子都站了起来。一家人心情沉重,沉默不语,慢慢地往家里走去。
到家后,忠民已经准备好了捞面条和菜。小红也进了灶房,两人一起动手,很快热腾腾的捞面条就端上了桌。在吃饭时,发喜说:“吃完饭我去找李毛狗,说说2010年她在郑州家政服务中侍候的那个赵老头的情况。”
清海和清心同时表示赞同:“好,那就叫她来吧!尽早把这个悬念弄清楚。”
下午,大家休息过后,门外传来脚步声,还没进门就听到喊声:“发喜哥。” 发喜一看,是毛狗来了,连忙迎进门。大家热情地打招呼,欢迎她。
毛狗面色红润,笑容满面,一对深深的酒窝随着笑容闪动。她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像会说话一样闪烁着快乐的光芒。两条小辫子垂在耳边,前额上飘着一些短发,看起来像随风飘动的芙蓉花。
发喜对毛狗说:“你之前在郑州做家政服务工作,照顾了一个老人。听说他老家在太康县,他的妻子和一双儿女因为黄河泛滥失散了。我想知道具体的情况是什么?”
毛狗愉快地回答:“这几天听说你们兄妹都找到了,身体也都挺好的,村里人都非常高兴,尤其是老年人都觉得这是喜事。你们一家的悲惨遭遇和家破人亡的苦难,村里人都知道。”
“至于2010年在郑州我照顾的那个老人,他是太康县人。他曾回去看过,到处都是黄泥浆,只有一些干枯的树梢露出来。他说洪水来的时候,他的大槐树的树梢还在。这是我从他和其他人的交谈中听到的。”
听到这里,清海突然问:
“你知道他的名字吗?”
毛狗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肯定地说:
“他叫赵世杰,大家都这样称呼他。”
“哎呀,那是我父亲的名字啊!”
清海和清心非常震惊,全家人都激动得流泪了。
毛狗接着说:
“如果真是这样,你们全家就有团聚的希望。赵大爷的身体状况还好,据说已经100岁了,但头脑还很清醒。”
清心迫不及待地问:
“那我们明天就动身去郑州吧?”
但毛狗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我听说你的女儿小红还没有订婚?”
清心笑着说:“是吗?你想当月下老人?”
毛狗说:“我发喜哥的弟弟忠民已经30多岁了,还没有结婚,但他很可靠。”
清心立刻说:
“他们两个已经有些熟了,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想法?”
这时,清海也插话说:
“那就让他们自己决定吧。”
小红毫不犹豫地说:“我没有任何要求,我愿意。”
毛狗提醒道:“他比你大几岁,而且还是农民。”
小红坚定地说:“我觉得他很出色。他为了照顾父母选择留在家中而不是去上大学。他是个孝顺的人。他是农民,但这并不重要。人各有志,未来是难以预测的。”
听到这里,毛狗非常高兴,她说:
“既然小红愿意,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忠民,你还等什么?快来表达你的心意。”
在众人的注视下,忠民走上前来,深情地说:
“我家境贫寒,孤身一人。今天小红愿意嫁给我,我感到无比荣幸。能拥有如此善良贤淑的妻子,真是我的福气。我会好好珍惜她。”
毛狗迫不及待地说:
“那我们赶快订婚吧。”
听到订婚的消息,小红迅速掏出手帕塞到忠民手里。忠民一时间不知所措,满脸通红,双手颤抖。他急得全身摸索,突然喜出望外地掏出一支圆珠笔,激动地交到小红手里。清心高兴得合不拢嘴,说:“太好了!等从郑州回来我们就去登记结婚!”
然后她对毛狗说:“谢谢你。”
毛狗回答:“不用谢,这是我们家的喜事,我应该感谢你们。”
未完待续......
李发欣作品集锦
李发欣《重逢》——序言
李发欣《重逢》——一、战黄河(1-3)
李发欣《重逢》——一、战黄河(4-5)
李发欣《重逢》——一、战黄河(6-7)
李发欣《重逢》——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李发欣《重逢》——四、团圆(1)
李发欣《重逢》——四、团圆(2)
李发欣《重逢》——四、团圆(3)

作者简介:李发欣,1933年4月生,洛宁县底张乡中高村人。1955年7月参加刘家峡水电站建设;1961年奉命到江西拓林电站支援建设;1963年回到底张乡石井头翟家村担任民办教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