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品汇

 cross_fire_cf 2024-01-29 发布于江西

                                       廖凡版“梁经纶”

文汇报记者 王磊 张祯希

电视剧《北平无战事》10月起开始了卫视频道的首轮播出。2个月后,该剧在地面频道重播。2个月间,赢得观众和专业人士一致好评,有评论认为,在回顾中国电视剧历史时,甚至也无法绕过“北平现象”。

一部电视剧能成为现象,凭的是1.5亿元投资?凭的是主要演员中有7位“影帝”、“视帝”?凭的是导演编剧创作过《闯关东》、《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的“名头”?编剧刘和平说《北平无战事》有很强烈的“呼吸感”,大家“能听得到一种呼吸”:人物的命运、情绪、态度、思想,很多时候你能感同身受。而个体的情绪、态度和思想汇聚在一起,便是一个时代发生巨大转变的历史原因。剧中最有看头的莫过于几个游走于多重角色间的人物:梁经纶、崔中石、谢培东。为了各自的信仰、使命和任务,他们抛下家庭、放下亲情、舍弃爱人,人生面临着一次次两难的抉择。

有人说,人的复杂在于思想和行为很难始终如一地统一在一个既定目标上。如果从这一点上考量,崔中石、谢培东的坚定,让人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品格;而梁经纶从挣扎苦闷到最终的解脱,也让人觉得这个人物充满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的多重矛盾,甚至他热血真实的一面,竟成了观众心里难忘的“生动”。

崔中石:用牺牲告诉同志我的骄傲

“从此再无李涯,只有崔中石”,是“北平粉”给祖峰的评价。他扮演的崔中石,一出场就给人一种温婉的感觉,用他对贪官徐铁英的话说就是“我们办事,两个字,稳妥”。这位潜伏的地下党员,用中央银行北平分行金库副主任的身份,保护地下党方孟敖,并且最终为了这一任务甘愿暴露身份,牺牲自己。

有评论说,作为全剧的灵魂人物之一,崔中石将辗转于善恶之间的表现发挥到了极致。进可与恶斗争不卑亢,退可深埋于心隐身份,举重若轻。如旁白所说,人生要吃两碗面,一碗是场面,一碗是情面。崔中石为了潜伏,将这两碗面吃得不错。一出场,崔中石约见徐铁英,重金行贿让其为方孟敖在法庭上辩护,所有话都点到即止。随着剧情的深入,崔中石的面目越发清晰:贪官污吏通过他发财,他本人却家徒四壁。潜伏身份的所作所为让他感到罪恶,用他自己的话说,“经过我手的钱已经可以让所有北平人都不挨饿”。言行的污浊和内在的清正为他后来“求死”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逢场作戏或许是潜伏的必修课,而如何把信仰传递给年轻人,让他们懂得作为共产党人的意义,崔中石可谓苦口婆心。在自己家中见面时,作为方孟敖的入党介绍人,他记起当年的那句“花长好,月长圆,人长寿”,他还拒绝了方孟敖的保护,告诫对方他的任务就是保护方孟敖,方更有价值。为了保护方孟敖,不会游泳的崔中石甚至用跳湖证明自己没有说谎。他对同志的炽热的感情,表现在脸上时依旧波澜不惊。他对方孟敖说:“你不是因为我而选择共产党,而是你心里本来就选择了共产党,因为你希望救中国,愿意为同胞做一切事情。”

知道自己凶多吉少后,崔中石托组织转达方孟敖:“解放后告诉他,发展了他,我很骄傲。”

最终,崔中石将重金汇给地下党,暴露身份,被国民党杀害。很多人说不明白他为什么不接受组织安排,及早撤离,甚至会觉得是“愚蠢的暴露”和“无谓的牺牲”。也有评论说,崔中石的死是编剧的一大败笔。

网络论坛上许多人在讨论崔为什么选择这一条路。其中有人说,“我只是觉得这是一个真实的人物,有真实的情感,而他做这一切的原因,包括想通过自己去影响到方孟敖的,只有一个:信仰。他成功了。他用自己的牺牲,带给方以震撼,让方不再动摇,不再犹豫,不再有身份迷乱的危险。”

最终,崔中石的牺牲不仅掐断了所有的线索,保护了方孟敖,而且用对国民党腐败的爆发式反击,捍卫了自己信仰追求的目标。

创作谈 祖峰:演崔中石比李涯难,要做减法

中共地下党员崔中石是人气角色。他儒雅、睿智,慢条斯理,外表纤弱,内心坚强。崔中石几近完美的个性征服了不少观众,以至他牺牲后,观众叹声一片。崔中石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祖峰:《北平无战事》中许多角色都很有魅力。之所以选择崔中石,是因为他相对更完整。虽然剧中崔中石戏份不多,但他方方面面都有触及。他是一个处在漩涡中心的人物,几条线索都冲他去,而且他还有家庭,有妻儿。我喜欢他,他的性格有魅力。从看剧本开始,这个人物就征服了我。

剧中的崔中石几乎没有表情,语速也特别慢,这是我对角色的定位,剧本所提供给我的是他跟妻子都是上海人,跟行长到北平来工作,中间有一些上海话的对白。看到剧本之后,我觉得他应该是这样的人,就把他演成这样,导演也认可。

《潜伏》中的李涯与《北平无战事》中的崔中石是你最为人熟知的角色。一个是打入中共内部的国民党悍将,一个是打入国民党金融核心的中共地下党员。这两个角色哪个挑战大?

祖峰:从外部表现看,李涯与崔中石差别挺大,一个锋芒毕露,一个内敛。但从内心看,他们很像,都是忠诚、隐忍、坚韧,如同一个人的两个极端。演崔中石比李涯要稍微难些,李涯表演的动作性很强,演崔中石更内敛,得做一些削减,没太多设计、动作,往往是安安静静地说、听,看似简单,实际上比李涯难演。演完《潜伏》,又有许多类似李涯的角色找到过我,但我一个没有接,主要是写得比李涯差远了,对创作者来说,创作肯定要有冲动和新鲜感。

《北平无战事》一开播就掀起了一阵收视热潮,直到今天这股热潮仍未散去。当然也有观众对全剧的叙事节奏提出质疑,觉得太慢了。你怎么看《北平无战事》的成功?

祖峰:拿到剧本就知道这是个好剧本,人物出彩,但没预期会播成什么样。慢不代表不充实,剧中事件非常充实。许多剧本人物命运曲折,情节性强,但全是事,没有人物。我认为好的编剧是有人物在脑子里活着,情节是由剧中人,拽着编剧往前走,那才是活灵活现的。《北平无战事》的节奏很舒服,比如说台词之间有停顿,我内心是满的,不空,这就可以抓住观众。

虽然剧中“影帝”、“视帝”扎堆,但并没有要刻意飙戏。好戏是靠好演员之间相互刺激产生的,只去琢磨自己的戏是不够的,要去现场跟对方交流。剧组里,每个演员都很用心。大家的功课都做得特别足,准备得很充分,从来没有说到一半忘词的。

梁经纶:信仰的崩塌是生命中最深的伤害

“古老的夜晚和远方的音乐是永恒的,但那不属于我。”剧中,廖凡扮演的梁经纶向上级汇报工作时,引用诗句回答对方对于自己的关心。“夜晚”、“音乐”,“永恒”、“古老”,这些词汇无疑指的是爱情和信仰,而爱情和信仰也最让梁经纶纠结:他愿意为了信仰放弃自己的爱情,却也发现他的信仰已经失去光彩。最终他引用的诗句一语成谶,成为他悲情命运的写照。

爱情的纠结,是梁经纶面对的第一道坎。和其他“反派”不同,梁经纶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学者,颇有几分浪漫主义情怀。作为打入中共北平地下党的国民党“铁血救国会”成员,他表面上是燕京大学学委成员、副校长助理,也正是由于这样的身份和魅力,梁经纶不仅在学生运动中一呼百应,而且收获了诸多女性的芳心。不过,由于游走黑白之间的双重身份,让他为了所谓理想和事业不敢爱不去爱,甚至要将爱人推向对手。梁经纶真正喜爱的是学生何孝钰,但他却说:“孟敖向孝钰求婚,按中国的传统应该和先生说一声”。这段对挚爱的告白无奈凄凉。他也曾反驳孝钰的指责,对她说过,“世上最远的距离就是,面对自己的爱人,却又不得不装作视而不见。”

比爱情更痛彻骨髓的,是梁经纶理想和信念的全面崩塌。看着爱着自己的谢木兰死在自己怀里,或许最让梁经纶悲哀。在监狱里,崇拜喜欢梁经纶的谢木兰,吟起“白絮似的雪花漫天飞扬,静谧的黎明没有声响……”纪念刚刚死去的朱自清。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梁经纶有救广大民众于水火的心愿。同时,他也读过共产党的文件,在内心拥护共产党的主张。这让他忽然爆发,面对徐铁英等人高呼:“你们这些国民党的败类!”当徐铁英故意当着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逼迫梁经纶坦白自己的真实身份时,他和谢木兰一起背诵了孙中山的总理遗训。这位三民主义的信仰者,在共产党员将要被执行枪决时,抱起谢木兰一起站在了枪口前。一阵枪响之后,身边的人一一倒下,他怀中的谢木兰的胸口也洇开一片鲜红。

为了私利,连无辜的青年、国家的未来都可以滥杀……目睹这一切的梁经纶动摇了,他怀疑自己所效忠的究竟是什么。最终,在币制改革当天,梁经纶爆发了:既然遮羞布也挡不住党国的丑行,那干脆把遮羞布扯烂。梁经纶醒悟了,把真相告诉方步亭,自己则远走美国。

梁经纶最终是否找到了属于他的“古老的夜晚”和“远方的音乐”?

面对何孝钰新中国是什么样的问题时,梁经纶前后两次引用了同样的语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段话出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同的是第一次梁经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心目中的新中国。第二次他离开之时再次引用时,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让他对自己的热情毫不掩饰,这也注定了某些改变:或许他已经找到答案,谁才是这个理想中的新中国真正的缔造者。

创作谈

廖凡:再虚无缥缈的人,也要有灵魂

《北平无战事》极具历史的厚度,剧中人物关系图足以看晕很多观众。在演出前做过哪些准备工作?

廖凡:看了很多民国时期的老照片。因为我出演的梁经纶是一个知识分子,我想要抓住那个年代这类人的特点。剧本很有文学性,我的台词里有很多引经据典的成分,所以开拍前会查这些成语、掌故的深层意思,去了解那个年代知识分子说话的潜台词。还有,就是听了很多古典音乐。我以前从来不听这类音乐,后来听了,感觉很好,感受到了古典音乐中的宏大叙事,内涵的悲伤和喜悦。这种艺术上的贯通和我演的角色有灵魂上的共鸣。

剧中你扮演了一位博学多才,儒雅但满怀热血的民国学者,他的另一重身份是打入中共北平地下党的国民党“铁血救国会”成员。你如何理解这个角色?

廖凡:梁经纶绝对不是单纯的反派,他身上也没有一般反派人物的特质。他非常聪明,身上具有“士”的特点,对于理想他是坚持的。但他最终选择的道路却将他的理想引入失败的境地,而为了自己的理想,他连爱情也放弃了。一开始很难将他的行为逻辑串起来,无从下手。我和编剧、导演多次讨论,最终抓住了梁经纶的“潜台词”——再虚无缥缈的人,也要有灵魂。刘老师的文学功底太厚了,剧中梁教授的台词引经据典,表达情绪就念诗,很多话都有潜台词,我得不断寻找这种感觉。

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眼神很特别,敏锐又空灵。我特别观察了这类读书人的眼睛,飘忽空灵,沉默着思考着什么。

《北平无战事》收视一路飙升,现在仍在持续发酵,出演《北平无战事》给你带来了哪些收获?

廖凡:《北平无战事》是一个不媚俗、有情怀的故事,它的热播让人感受到市场其实是可以容纳这种严肃作品的。每一部文艺作品带给观众的感受其实都是不一样的。作为演员来说,戏演完了,其实和自己的关系就不那么大了,剩下的要交给观众去评价。和我演对手戏比较多的是王庆祥老师,他是一个表演艺术家,戏外和我聊得最多的就是历史。编剧刘和平老师和我们也聊历史上有趣的故事。感觉和这些艺术家一起拍戏,就是一次上课、学习的过程。

谢培东:隐姓埋名甘做“写不进历史”的人

“历史是人写的,可有许多人写不进历史。”倪大红扮演的谢培东,被剧评形容成“沉重,如同他承担下来的所有账务,如同他苍老而执着的脚步,如同他父爱如山的背影”,他的话不算多,却在最后面对方家父子时,说出这句足以为《北平无战事》点睛的话:历史洪流中,有太多隐姓埋名的英雄。而他自己也是其中一员,他不仅抛弃了自己的生活,甚至在孩子牺牲时也只能忍住眼泪,还得守口如瓶,顾全大局编织孩子还活着的谎言。

表面上,谢培东是方孟敖的姑父,是方行长的助手,上传下达迎来送往,能料理公务还能收拾桌子。这个角色最初给人的感觉有点儿像《雷雨》中的鲁贵,直到他地下党的身份揭晓时,他成了崔中石的上级,才忽然发现那些血雨腥风、峰回路转其实都和他有关。湮灭了七情六欲,实际上他对信仰始终有自己的执着。剧中的两次“离别”最能体现谢培东作为潜伏者的忠诚。

一次是谢培东得知女儿谢木兰的死讯。最初,他从国民党口中听说女儿出走,觉得事情不妙,不自觉地退后几步撞在车上,然后又失魂落魄地撞在车门上。后来,从同志口中得知自己女儿牺牲的消息时,谢培东先冷静地问清原因。末了,他只默默地问了一句“为什么还要告诉我?”随即,他掩面而泣,甚至忍住了眼泪。为了保护情报来源,为了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谢培东还必须假装不知道女儿已死的实情,他依旧坚定地对同志说,“请传达中央的指示。”

回到方步亭家,他面对一屋子着急等待木兰消息的人,其中既有他的同志,也有间接害死木兰的国民党人,他闭着眼睛淡淡地说:“内兄,先吃饭吧。”然后按照组织的说法,“木兰去了解放区”。

第二次离别是谢培东送方步亭一家去台湾。在大门口,方步亭对他说了句“走了”,便只留下一个背影。谢培东20年隐姓埋名,秘密搜集重要的金融情报,并且保护方孟敖,最终他还必须留下,完成组织交给的使命。这时,他面带微笑地让何孝钰过来抱抱……谢培东此刻要抱的不仅是年轻的同志,而更像是谢木兰——自己唯一的女儿。

要说谢培东乱了方寸,或许只有一次。崔中石将国民党贪污的钱一口气打到了地下党的账户上之后,谢培东发现这样的做法无疑自我暴露,他急忙给组织发报,希望能营救已经处于危险之中的崔中石。那次,素来沉稳的他竟然手都哆嗦了,一个劲地调发报机,一直开机等待组织的回音。直到机器过热,不得不拿起账本手忙脚乱地给机器扇风降温。而“保护自己,勿再来电”8个字的回音,也让谢培东心如刀绞,他能为战友做的只能到此为止。

剧中,谢培东曾对崔中石说:“咱们立个约定吧,北平解放那天,我、孟敖都穿上军装,咱们三个在德胜门照张相。”

淡淡的一句,道出了这位潜伏20年的老地下党员对胜利的向往,以及对人之常情的渴望。最终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三位战友一位牺牲一位跨过海峡,他自己依旧需要隐姓埋名,以国民党银行留守人员的身份迎接新中国的到来。而在解放军进入北平的那天,这位忠诚的老党员以潜伏者的身份,在欢乐的人群中似乎看见了自己女儿的笑脸。这一刻,党员、父亲的角色交织成无声黑白的感动。

创作谈

倪大红:在平静里看到爆发力,是最难的

你在剧中饰演的谢培东表面上,长于金融运作却不理世事;私底下,他却是中共地下党北平经济战线负责人,潜伏在至爱至亲身边,游刃有余地占据在敌人的核心机构中,为摧毁敌人立下了汗马功劳。谢培东一角是如何打动你的?

倪大红:这个角色在故事里要完成的任务是最难的。跟潜伏在军事机关里的地下党员不一样,他离战场比较“远”,所处的环境也相对安逸。如果没有足够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很容易懈怠疏忽,很容易暴露和耽误大事。

谢培东是个绝对的正面人物,而之前你一直以饰演反派闻名。对于出演这个角色你意外吗?

倪大红:接演《北平无战事》给了我两大惊喜。当初我就问过孔导和编剧刘和平老师,真能让我演谢培东?他们就说了句:你演吧。等我进组发现陈宝国老师、王庆祥老师和王劲松都在。心里特高兴、特踏实。这是《大明王朝1566》后,我们几个又聚在一块儿了。

《北平无战事》描写的是北平和平解放前夕,敌我双方在金融、民生战线上的一场暗战,情节“烧脑”,人物关系也相当复杂,在塑造角色时最大的困难与挑战是什么?

倪大红:首先这类角色我过去演的少,不知道自己的理解对不对。再有整个人物很隐忍,他是能化解再大的困难也波澜不惊的人。怎么样在平静里看到角色的爆发力,是我这次表演里最难的。为了找到地下党的感觉,我还特意又看了一遍此类作品的名作《潜伏》。此外,《北平无战事》几乎是我从艺以来在戏里“说话”最多的一次。台词多,还有很多金融方面专业的东西,很难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