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釿布——古钱珍品:出土数量少,伪品流行多

 中土闲鹤堂 2024-01-29 发布于河南

釿布,是指在币面上铸有纪重单位“釿”字的布币。釿布出土数量少,有的甚至是孤品,成为稀世珍品,引来造伪者较多伪造这类布币。

据相关资料统计分析,釿布的伪品不仅数量较多,而且造伪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另据现有实物资料,其作伪方法有翻砂、改刻和大制拼合等。

大布黄千铜币

用翻砂法伪作釿布,有用真钱做铸模和自刻铸模两种方法。有用真钱作铸模制范的伪品,其氧化层做成传世古色。又有用自刻铸模制范的伪品,锈色是用胶水拌和颜料着色而成。

经验表明,做古钱真伪鉴定,辨别铜质也是一种重要的辨别方法。有的伪品文字、制作都较好,但在铜质上留下了确凿无疑的定伪证据。

珍品“三孔布币”

行家都知道,先秦的铸币是用青铜铸造的,其色泽呈青黄色。有伪币用紫铜铸造,色泽呈略带红的淡褐色,由此断定此币属伪无疑。

釿布出土数量比较稀少,但各品种间还是有多寡的差异。如“安邑一釿”布数量较多,于是就有人用它来改刻与它形制相同的布币。

采用这种方法造伪,主要是为了增强伪币的真实感。由于采用真币改刻,所以在制作和铜质上都无伪可言,特别是没有作任何改动的背面更是如此。

战国布币

这一类的伪品,一般人很难识别真伪。但是,既然是伪品,就必然留有伪纪,也有难以避免的缺陷,鉴定者可从以下几点着眼进行识别:

首先,伪钱重量比真钱轻。由于是改刻,就必然要将原来的币文磨去,然后再改刻出别的文字。经过磨刻后的钱,其分量就要减轻。

其次是面背锈色差异。改刻后的钱,原有的氧化层已经被去除,必须另做伪锈,而后做的伪锈很难与背面原来的锈色协调。

釿布伪品图

再次,改刻的文字系伪造者所书,必然缺乏那个时代的气息,而且这些文字又是造伪者刻成,钱身上也就难免留下刀痕。

在伪造古钱的人中,有伪造设备优劣和造伪技艺高低的差别。如有人不具备翻砂的条件,有人缺乏改刻技能,于是产生了另一种伪造方法,即打制拼合法。

春秋战国时期钱币

对于这一类伪钱的辨别,一方面可以从文字上识别:采用打制法所制伪钱,其受力面很均匀,所以它的文字必然扁平、呆板,没有隐起感。另外还可以在锈色上揭示其原形。

此以外,还有一个更为简易的方法就是辨声。由于打制拼合法是用两块铜片胶合而成,其中必有空隙。这样,在敲打时所发出的音响一定显得沙哑沉闷,只要把伪钱轻轻掷于质地比较硬的平面物上就可以验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