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异性关系再好,这三个界限不能碰,不然对方容易动心

 新用户9075R1cE 2024-01-29 发布于陕西

文/荔子言

图/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异性之间的友谊很微妙,它不像闺蜜间和兄弟间的情谊那么单纯,虽然很多人说自己和身边的异性朋友是纯粹的普通朋友关系,但是男女间能一直维持纯友谊却是少之又少。

如果异性朋友之间,不能把握好那个尺度,就会升级为蓝颜知己,红颜知己。最后成为男女朋友。

古人常说:“发乎情,止于礼。”

异性朋友之间尤其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如果你们只是普通朋友,那么,凡事都不能太过分,一旦突破了界限,两个人的相处就变了味道。

毕竟异性相吸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两个人都不克制自己的行为举止,将友谊的天秤保持好平衡,才能将这段友情长久地维持下去。

由此可见,异性关系再好,有2个“界限”轻易不能碰,不然对方会容易动真感情。

喜怒哀乐都与对方分享,难免产生情感依赖

每一段情感都是缘分,爱情是,友情同样也是。两个人认识的时间可以不分前后,不分性别,不分年龄。

有的人认识很多年,口中称为朋友,却从来不说知心话,面上交情而已。而有的人才认识一个月,互相却有种相见恨晚,欲说还休的感觉。

林佳大学毕业后离开了学习生活了四年的城市,远赴北京闯荡,虽然找到了工作,也有了新的同事,但没有朋友的她还是觉得异常孤独。

有一次,公司派林佳出差,她延误了飞机,只好坐高铁。过了安检后,却不小心把身份证掉落了,身后的小伙子急忙给了她,才发现两个人居然是同排座位。

落座后,林佳表示了感谢,两个人一路说说笑笑,相处得很愉快,不知不觉路途都变短了。到站后,两人互加了微信,还约定回到北京一定要常联系。

林佳处理完工作的事情,有点无聊,就给他发了微信,没想到他的回复很及时。一来二去,两个人之间越发熟络。林佳常常把自己的一些喜怒哀乐,生活琐碎讲给他听。

回到北京后两人还时不时地约着出去吃饭,彼此称是好哥们。但是,林佳却不知,他们的这些行为,让他对女朋友开始冷淡。

人就是这样,会在不同的两者之间不经意地做一些对比,然后会筛选出内心更倾向于的那一方,然后就会不自觉地冷淡另一方。

异性之间的友情就是如此,一味地把对方当成最亲近的人,不仅会让人产生误会,还会让对方产生情感依赖。动了的心,变质了的友情,就不会再回到曾经的状态。

毫不介意地和对方亲密接触,很容易促进感情升温

为什么身体上的接触可以增加亲密感?神经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身体接触(拥抱等)会影响到脑内催产素、多巴胺等物质的分泌,这些物质对我们的情绪和行为都有相应影响的。甚至有观点认为是多巴胺让我们有了爱情的感觉。

虽然对于你来说你们只是朋友关系,你把她当成男性,她把你当成女性,但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亲昵举动,却常常会让两个人的距离更近。

比如,你和她一起过马路,对面的灯马上就要变红了,你自然而然地拉起她的手走过去,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极有可能就会让她的心开始小鹿乱撞,扑通扑通。

或者你们一起去参加人很多的聚会活动,你出于友情的关心,在人潮拥挤时对她说:“抓住我的手,要不你就走丢了,你那么笨。”

这些只有情侣才会做出的甜蜜举动,很容易让对方陷入你温柔的怀抱中,无法自拔。

老话说,男女授受不亲。关系再好的异性朋友,若是肢体接触过于亲密,难免会让人误解,想入非非,将原本简单纯粹的朋友关系升华成另外一种情感。

若你对对方没有丝毫的爱情可言,就一定要懂得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是对这份友情的尊重。

莫言说:“如果不能在一起,就不要给对方任何希望,这才是最大的担当。”

异性朋友之间相处要有分寸,言行都要留有余地,才能让这份友情更加长久。

过于关心对方生活,非常容易让人为之心动

朋友之间有难必帮,有求必应的确是最肝胆相照的一种状态,但是,若每次她的生活有困难或者麻烦,总是你第一时间出来帮她解决,就很容易让她对产生超出友情的好感。

人在最脆弱的时候,最容易对人产生感情。

若你总是在对方最需要的时候,陪伴在她的身边,你以为只是出于对朋友的关心,可对方却在不知不觉中被你的每一次付出感动。

你把时间给了她,把关心给了她,让她误以为你对她产生了爱情的因子。或许你觉得都是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但是,对她来说,这些微不足道却成了她的刻骨铭心。

所以,如果你只把对方当作普通朋友,就千万不要太过于关心她的生活,更不要错误地制造一些被人误解的浪漫。

当感情跨越了原本的界限,对方会很容易爱上你。

如果你们在生活中是关系非常要好的朋友,也并没有爱情的荷尔蒙产生,就要懂得保持安全距离,若是一人打破了界限,另一个人就会随着这份界限的突破而进入到另外一层关系中。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就是如此,只要没有了距离感,对彼此的感情就会日渐升温。

如果只是普通朋友,请一定要遵循属于朋友的正常交往原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