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小年夜祭灶有哪些讲究?了解下

 三农小毛 2024-01-29 发布于湖南

腊月二十三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祭灶”的日子,也叫送灶神。在民间的传说中,灶神是玉皇大帝封的一个神,这也是在我国民间最受尊敬的神仙。

而他就是在第二天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民间每家每户的情况。比如这一年做了多少善事,又做了多少恶事,有没有不珍惜粮食,随便倒饭菜等。

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祭灶这个习俗文化悠久,并且影响大、流传广。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可能对祭灶不是太了解,但是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祭灶还是很受重视的传统习俗。

而老祖宗也是传下来许多的规矩的,其中就有着“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那在小年夜祭灶,还有哪些讲究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祭灶时间

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的习俗。关于灶神的说法,也有很多种。其中民间流传较广的一种说法是灶神原是姓张的,他是个泥瓦匠,最擅长的就是砌灶了。

帮助无数的人家砌筑灶台,并且日子变得越来越红火。而在他去世了以后,玉皇大帝就把他封为了灶神,掌管人家的烟火。虽然它常年住在凡间,但是在每年的腊月二十四日要去天上向玉帝汇报一年的工作情况。

关于祭灶的时间,确实在南北方有差别,但是在古代的时候,尤其是在清朝中期以前,祭灶一直都是在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

这个在古代的很多典籍都有记载。比如在《清嘉录》卷十二《十二月·念四夜送灶》:“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是夜送灶。”即在当天晚上有祭灶的习俗。

但是在清朝中后期就发生了变化,帝王家是在腊月二十三就祭灶了。因为当天要举行祭天大典,而为了节约,就把灶神也祭拜了,于是王公贵族纷纷效仿,后来也传到民间。

从此在北方地区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啥意思?

这是在过去河南很多地方流传的一种习俗,它的意思是说男性不能祭拜月亮,而女性是不能参与祭灶的。在过去确实很多地方都是这个习俗,记得小时候就一直是爷爷祭灶。

之所以在过去有这种习俗,那是因为古人认为天地分阴阳的,其中月亮属阴的,而男人是属阳的。同时灶神是属阳的,而女人是属阴的。

因此对于祭拜月亮就要家里的女主人来主持。而祭拜灶神,则是由男主人主持。总之就和男女有别的意思差不多,于是就有了“男不祭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在当时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祭灶必祭在家”,是啥意思?

这也是过去民间祭灶的一个规矩,它的意思是说祭灶的话,那就必须家里的人都要在场,即全家人都要来参与祭灶活动。

在民间也有“祭灶不祭灶,全家都来到”的民谚,在当时如果是在外面,那就必须要在小年前赶回去,一起参与家里的祭灶习俗。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还有认干亲的习俗,而如果认了干儿女的话,在祭灶当天也是要携带灶糖、烧饼、鞭炮、香表和一只大公鸡来参加干娘家的祭灶仪式,这也表示已经成为了家中的一员了,是真正的一家人了。

“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何意?

祭灶神和其他的祭祀活动不同,一般都是天黑了以后进行,有些是在晚饭前,有些则是在午夜前。

先要把厨房打扫一遍,而且这次打扫厨房的卫生,也是要男主人来完成。之后就要在灶台前张贴的灶神画像前,准备好灶糖、米酒、黄豆、清水等,摆上以后就要开始祭灶了。

之所以要准备米酒。灶糖这些,就是为了“贿赂”灶神,希望他能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

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习俗,就是在祭灶之后,需要用一块黏稠的糖瓜或者是糕粘在他嘴上,以使其“嘴甜”只能说好事,然后再把灶神画像撕下来,和事先准备的草马一起烧掉。这个过程被称为辞灶,寓意着灶神上天了。

由于灶神上天了,此后几天民间就没有神仙了,所以百无禁忌,大家都会趁机办各种喜事,这个也叫“赶乱岁”。

直到新年后(初一),灶神才会重返人间,而这个时候就要请一副新的灶神画像贴上。这个也就是俗语所说的“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

其实灶神图上,不光是有灶神,或者是灶神奶奶,还会有当年的历法和24节气,并且会标注几龙治水,几日得辛等字样。

而这也是过去预测一年年景好坏的。像2024年就是一龙治水、十牛耕田、二日得辛、三人七丙,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