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味

 木言禾四毛 2024-01-30 发布于北京

年关渐近,年味渐浓。北门对面的翠微商场、城乡贸易早已张灯结彩,把门面装点的年味十足、红红火火,真的是“节来自有商先行”。商场内一改往日冷清,采购年货的人们络绎不绝,有些柜台还排起了难得一见的“长龙”。岳母特意打电话提醒“龙年穿红”,属相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都要穿红,好家伙,敢情十二属相都得穿红,难怪商场内内衣、外衣都是红的,汇成了一片红色海洋,把年味烘托的不同往年。本不想添衣,更不想穿红,妻子说老了就要顺意,不要扭得来,还是买了红的内衣一套,凭添许多喜气、顺气、暖气,算是“过年穿回新衣”吧!高铁票一票难求,抢购票成了“北漂人”最准时的投入,算是新时代、新年味吧!北京的年味很有特点,庙会宣传广告早已布放,车辆、行人却在渐行渐少,到了过年那些天,车辆和人员就更加稀少了,这就是我在北京所体会到的特殊年味,从这点看,年味也在逐渐漂近。

年味,关键是那种“味”。在我心里烙上深刻烙印的年味,一个是小时候过年,虽然家里很穷,但是,年味很浓,过得很快乐。都说“过年谁家不吃顿饺子”,对我们家来讲,真的就是过年才吃顿饺子。饺子肉少菜多,还是那种白萝卜馅饺子,就那都吃得倍香,那时只要吃到饺子就好。很多人或许不相信,在我们那个穷山沟,小麦产的很少,家里从生产队分点小麦,平时都舍不得吃,有一年分得多点,我大嫂还说:“留着够给四弟(指我)娶媳妇用了。”加上生活贫困,买不起更多的肉,过年吃上饺子,那就是除了“香”没有别的可说了。小时候单裤改棉裤,棉裤拆了改单裤,只有过年才给买新衣,甚至今年买的新衣,过年穿几天就收起来,等到来年再穿。小时候那个盼啊,就想着过年能够穿新衣服,那种“年味”有谁还能体会到。小时候,没少磕头烧香,祭神灵、上祖坟、拜长辈,是少不了的过年节目,特别是给长辈拜年,大人们图个热闹,我们则觉得那是“管我们的大人”,难免有些敬畏。就数得到压岁钱高兴,那时最多一次收到2角钱,感觉一下子就成有钱人了。最愿意干的就是接神、送神,放炮,睡得很晚,起得很早,会比较谁家的炮放得最响、最高,当炮声笼罩整个村庄时,也把年味推向了高潮!另一个是在部队过年,可以说“年年岁岁都不同,岁岁年年有惊喜”,新兵第一个年,猜谜语、看演出、看电影,还自编自演娱乐,各种活动满满,让人无暇想家。与青岛国棉厂的联欢则体验了全新的年味,那个时候,青春骚动,既兴奋,又胆小,既想参与,又羞于接触,那是别有洞天的“年味”。在部队过年总是让人充满期待,又充满不确定性,还因不会重复昨天而充满惊喜。那年南面战备紧张,我们转场到广西轮训,除了部队的过年活动外,我们中队还设计了一个全新过年模式,就是三五结队深入当地老百姓家,了解当地的习俗。走进村庄,我们被家家户户的春联吸引,那些春联不仅字写得好,内容也相当精彩,显示出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以致于我拿着小本子记了一路。广西农村过年真的不吃饺子,“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在那里真的不适用,他们吃那种用糯米、粽叶和肉,包在一起蒸熟的食品。老百姓很客气,走到谁家门口都会热情招呼我们,还非让我们尝尝他们的年味食品。我们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楞是没有敢吃,现在想起来,真有些后悔,遗憾没有真正尝到少数民族的年味。再一个就是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些年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道“年味菜”,特别是前些年,第一台春节联欢晚会至今余味尤转。虽然现在看春节联欢晚会的热度有所减退,但是,似乎看春晚成了保留节目,成了一道必不可少的“年味菜。

生活有没有味道,全在人过!清苦中坚守快乐,是种味道;富足中厉行节约,是种味道;闲静中找点益事,也是种味道;平淡中创造红火,更是种味道。若让年有味,关键在过年。“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过得好不好,过的有没有味道,全凭个人创造。不让放鞭炮、年30不放假等可能影响年味,但是,根本的问题不在这些限制,而在我们自身的突破和创造,在于我们对过年的兴趣,对于过年的赋意。期待今年人人有回味,事事添精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