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能私修国史,武能勒石燕然?你知道写汉书的班固有多猛吗?

 茂林之家 2024-01-30 发布于湖南

提到班固这个名字,后世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大概有两个。

第一,他是再通西域的那个班超的哥哥。第二,他写了《汉书》,后来他写的这本书,成了二十四史当中的第二本历史书。

但要说班固的人生,到底有多传奇,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了。大家下意识可能会觉得:一个写历史的,他的工作不就应该是老老实实写稿子,做一点研究工作吗?这有什么传奇的?

这是一个典型的历史错觉!

实际上,班固这个人,他的传奇经历,丝毫不逊色于他弟弟班超。而且,班固的传奇,更多是在精神和文化层面的。对于后世很多纯粹的文人来说,班固的人生,几乎就是他们梦想中的人生模版。

简单来说,这个模板是这样的:出身于一个文化世家,从小家里来往接触的,都是各种院士或者顶级大学的教授。长大之后,继承父亲的志向,开始花几十年写历史。这期间不但得到了皇帝的认可,而且还顺便练出了超强的文笔,成了当代第一文学家。

再之后,等到晚年的时候,史书写完了,就出去跟着军队转一圈。随便转一圈,就见证一个封建王朝的顶点,灭了几百年都没能灭掉的敌国。还顺便在敌国议会大厦的墙上,刻下一篇自己的文章,替皇帝封禅祭天……

这就是典型的大男主爽文模版啊!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班固,到底有多猛?为啥一个史官,能够去直接打仗?甚至还有机会勒石燕然呢?

这个故事,其实得是开始于一个文化世家的坚持。

班固他们家,祖上可不是什么普通人。当年班固的姑奶奶,曾经是西汉时期的汉成帝的宠妃,一度被汉成帝封为婕妤。当年在西汉时期,班固姑奶奶的那段宫斗故事,也算是主线剧情。当时这位班婕妤,特别得宠,距离皇后的位置,也只差一步之遥。

只可惜,后来这位以才华著称的班婕妤,给汉成帝生了个儿子。但是这个儿子刚刚出生,就夭折了。更可惜的是,在这之后不久,汉成帝的后宫里,又来了一个叫赵飞燕的女子。赵飞燕入宫之后,因为跳舞跳的特别好,所以很快就抢走了班婕妤的风光。

这段往事,当年其实直接影响了西汉末年的历史走向。如果当年班婕妤的孩子没有夭折,班家原本会成为西汉顶级外戚。班固的爷爷,原本也可以成为一代权臣。只可惜后来因为班婕妤失宠了,班家自然也就没这个机会了。

但这对于班家来说,其实反倒是一个好事。因为汉成帝在位的时候,已经是西汉末期了。如果当时班家真的成了那一朝的外戚,那后来班家估计就得被西汉拉走,一起去陪葬了。

而班家在西汉这一朝的巅峰时期,虽然算不上顶级外戚,但势力其实也挺大的。就比如说当年班固的爷爷,年轻的时候就和王莽关系特别好,俩人好的像亲兄弟一样。如果班家在西汉时期一直很得势,那最后的结果,多半是跟着王莽,一起被后来的绿林起义军给扬了。

因为班婕妤失宠,后来的班家,就逐渐开始隐退,走上了文化世家的这条路。班固的爷爷,晚年的时候开始闭门自守,专心研究学问。这个选择,反倒是让班家避免卷入了很多麻烦。

再后来,到了班固他爹班彪长大之后,正好赶上绿林赤眉起义。当时班固他爹比较年轻,也不太理解家族的决定。所以在那几年里,班固他爹,还出去折腾了好几年,先后投奔了好几位割据枭雄。

结果最后,折腾了好几年,班固他爹也没折腾出什么结果,反倒是逐渐明白了家族的苦心。于是后来,班固他爹去投奔了割据河西五郡的窦融。并且在关键时刻,劝窦融投降了刘秀。

靠着这个贡献,班固他爹,在刘秀和窦融这两头,都刷足了好感。于是东汉开国之后,刘秀直接许以高官厚禄,想要招班固他爹去上班。不过这时候,班固老爹也看开了,直接婉拒了刘秀的征召,转而回家开始继续研究学问去了。

大概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班固出生了。

此后的二十多年里,班固的人生,基本上没什么可说的。因为这二十多年里,他爹一直在家著书立说,研究学问。至于班固他们兄妹几人,则是在父亲的教育下,逐渐成了一个很有才华的年轻人。

在这期间,班固先是在家里进行基础教育。后来在他十六岁的时候,他又去洛阳的太学就读。反正班固二十多岁的时候,已经非常有才了。

而在逐渐长大的过程当中,班固也深深受到了自己父亲的影响。同时,长大之后的班固,也开始逐渐理解他的父亲,明白他爹为啥这些年一直没有出去当官。

因为他爹在做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情。

原来,这些年班固的父亲班彪,一直在研究历史。班彪认为,当年司马迁的《史记》,只是记载到了汉武帝这个时代的事情。而在汉武帝时代之后的历史,完全没人记录。

所以,班彪就觉得,自己有必要给《史记》写个后传,写一下汉武帝时代之后的历史。

在班固长大的这二十多年里,班彪一直都在忙这件事。

不过可惜的是,写史书这个工作,实在是太大。以至于班彪忙了二十多年之后,也只是搜集完资料,写完了一部分内容而已。

原本班彪要是多活二十多年,说不定自己还能完成这个工作。但可惜的是,在班固二十三岁那年,他爹忽然暴毙而亡!

所以,班彪一直到死,也没写完这本《史记后传》。

而且,因为班彪活着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在写书。导致他去世之后,根本就没给班家留下多少家产,只留下了一屋子书,还有很多人脉关系。

书和人脉,这些东西,说值钱也值钱,说不值钱也不值钱,关键是这东西不能直接换钱!尤其是当时的班固,他也不知道怎么变现!

所以,在班彪去世之后,班固只能拿着这一车书,带着自己的弟弟和妹妹,返回了自己的老家。此后的八年里,班固就继承了他爹的遗愿,继续写这本《史记后传》。

在这期间,班固倒是也想要入仕做官,他还给刘秀的一个王爷儿子,写过一封自荐信,并且阐述了自己的用人思路。后来,刘秀的这个儿子刘苍,确实采纳了他的建议,但却没用他。

其实这个时候的班固,一直没想明白一个事,那就是做官到底是怎么回事?在东汉那会儿,做官是需要站队的。而当年的班彪,算是窦融那边的人,所以班家也就是窦家的人。

一个窦家的下属,去给刘秀的某个儿子写信求官,而且这个王爷和窦家还没啥关系!人家要是能用他,那就真的见鬼了!

就这样,此后的八年里,班固一直在家里写书。而到了八年之后,班固终于迎来了自己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次大考。

这一年,班彪当年辅佐的那个窦融,死了。

窦融的死,意味着当时东汉高层,整个以窦融为首的政治团体,接下来都会遭到疯狂打压。包括窦家自身,这之后也被赶回了老家。此后的十年里,一直被关在老家。

而班固这边,之前的几年里,没享受过窦家的庇护,此时反倒是被波及了。很快,就有人举报班固,说班固私修国史!

私修国史这个事,几乎在所有时代,都是一个很敏感的事情。不是官府不允许你写历史,而是人家怕你乱写!比如说某个皇帝很正直,但是得罪了下面的文官,然后下面的文人就疯狂抹黑这个皇帝,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并不少见。

所以,哪怕是到了现代,很多国家也都有相关法律。如果有人乱写,而且对国家造成了特别严重影响,是可以被叛'危害国家安全罪’的。

总之,写历史这个事,历朝历代都允许,而且国家也支持。而且国家很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我们的历史,让我们的历史能更好的传承下去。但是国家不支持你乱写,你不能随便篡改历史,给后世造成不好的影响!

所以当时班固被举报之后,马上就被抓了起来。而且接下来,这事很快被捅到了汉明帝那里,皇帝直接亲自过问了。

在汉明帝的要求下,很快,班固被带到了京城,开始接受严格的审查。

好在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班固的弟弟班超,直接带着班固的一些书稿,来京城这边给他哥鸣冤。后来,班超找了很多关系,终于得到了一个面见皇帝的机会。而经过班超的解释后,汉明帝又仔细看了一遍班固写的东西,这才知道,班固做的是一件好事。

于是,在这之后,汉明帝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

他不但赦免了班固,而且还任命班固为兰台令史,让他去做了皇家图书馆的管理员。而且自此之后,班固可以用官方的身份,直接写历史!

就这样,从这时开始,班固就有了正式职位。此后的很多年里,班固先是按照汉明帝的要求,写了刘秀这一朝的历史。后来,这本书叫做《东观汉记》。

在班固时代之后,后面的几位东汉皇帝,基本上每个人在位的时候,也都会搞一个类似的工程。而最终,这些由东汉人自己写的历史典籍,就流传了下来,最后成了写《后汉书》的核心史料来源。

除此之外,班固自己也在坚持父亲的遗志,继续写西汉的历史。多年之后,班固整理了一下书稿,最后就形成了我们后来看到的《汉书》。

从被举报'私修国史’,到最后基本完成汉书的大致内容,班固花了整整二十年的时间!虽然虽然有几个'表’还有'天文志’,班固没修完。但是整体来看,人物传记以及核心历史部分,班固都已经写完了。

而除了写《汉书》之外,这二十年里,班固其实还做了另外两件重要的事情。

第一件事,就是班固本人通过写书,练出了一个顶级的文笔,成了'汉赋四大家’之一,开始和之前的司马相如、杨雄并列。在这二十年里,班固写了多篇汉赋作品,比如《两都赋》。这些作品,直接从根本上影响了汉赋的写法,并且让东汉的文学水平,逐渐达到了巅峰。

第二件事,则是后来在汉章帝即位之初,班固以史官的身份,出席了白虎观会议。在整个中国历史上,白虎观会议都是一次特别重要的文化会议。因为在这场会议上,大家最后讨论出了'三纲六纪’,直接决定了此后近两千年的主流思想。

而在这次会议当中,写会议纪要的,就是班固。

可别小看写会议纪要这件事!一个会议开得成不成功,那是与会者的事情。但是会议结束之后,能不能把会议内容整理好,并且流传于世,那是另一件事!

如果没有班固的文笔和历史功底,后来这本叫做《白虎通义》的书,未必能流传的那么广。如果这本书没流传开的话,后来历史上还有没有所谓的'三纲五常思想’,可能都会成为一个问题。

就这样,做了二十年的史官之后,等到《汉书》基本写完的时候,班固已经五十岁了!

班固这一生,几乎大半的时间,都花在写历史上面。而随着《汉书》写完,班固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已经结束了。

所以接下来,班固想要实现自己的另一个梦想,一个几乎所有男人都会有的梦想。

这个梦想,就是以书生身份,投笔从戎,带着东汉大军踏平敌人。

其实在古代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文人,都会有这样一个共同的梦想。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好官,造福一方。同时能够写出一本流传后世的书,名留青史。再之后,等到自己完成这些事情之后,可以骑上战马,保家卫国。最后在一个特殊的时间点牺牲,马革裹尸而还。

这种情怀,几乎所有古代文人都会有。但像班固这种能够顺利实现的,历史上其实还真没几个。

这事,其实还得感谢班家的老东家,窦家。

当年窦融死后,窦家被软禁老家十年。但后来,随着东汉重启了对北匈奴的战争,窦家则是被重新起复。后来,窦家逐渐崛起。等到汉章帝去世,汉和帝即位之后,窦家更是逐渐掌握了兵权。

再之后,就是窦宪带着东汉大军,勒石燕然的剧情。

在窦宪准备出征这一年,班固已经58岁了。此时的班固,除了保家卫国之外,已经没什么遗憾了。所以,在这之后,班固开始主动向窦家申请,提出自己进入军中任职。

因为双方本就是老关系,再加上此时班固的弟弟班超,也在西域那边做的风生水起。所以之后不久,窦家就果断同意了,任命班固为中护军,可以直接参与军事决策。

接下来打仗的事情,班固参与了多少,这事史书上没写。但是后来,当东汉大军击败北匈奴主力,窦宪决定勒石燕然的时候,班固的人生顶点来了!

所谓的'勒石燕然’,指的就是当时北匈奴这边,有一座燕然山。这座燕然山,之前是北匈奴王庭所在的地方。而窦宪打下这里之后,就像效仿当年的霍去病'封狼居胥’,在这座山上找一块大石头,刻上一篇文字,记录下这一刻的荣耀,同时替皇帝在这里祭天。

而当时在窦宪身边,就数班固的文笔最好。所以写文章这件事,自然就落到了班固的头上。

就这样,接下来班固用尽了自己毕生的才华,写下了一篇'封燕然山铭’。

这不光是窦宪和班固的人生顶点,更是整个东汉的荣耀!

而且到了现代,班固刻文字的那块崖壁,还被大家找到了,其位置就在今天的蒙古国杭爱山南麓。所以这篇班固亲笔写下的文字,直接跨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记录下了那一刻的荣耀。

但这个荣耀,同时也成了班固的催命符。

因为此时的班固,已经和窦家高度绑定。而这次勒石燕然之后,没过多久,窦宪返回汉朝之后,就直接因为谋反被杀了。而窦宪被杀之后,作为窦宪身边的核心人物,班固自然也被牵连,同时被打入了大牢。

当时的班固,其实并没有参与谋反。对于窦宪的所作所为,他其实也一概不知。但问题是,在当时的局面下,几乎所有和窦宪有关系的人,都会被牵连。所以最后,班固在监狱当中,遭受到了严刑拷打,直接死在了监狱里。

尽管班固死后,汉和帝勃然大怒,认为班固的死很可惜,而且处理了害死班固的看守。但这对于班固本人来说,其实已经没多大意义了。

就这样,在勒石燕然两年之后,班固最终死在了监狱了,终年六十一岁。

这就是班固的一生。

虽然班固最后的结局,确实不太好。但班固这一生,依然是堪称后世无数文人的梦想。能够撰写一朝史书,成为这个时代顶级的文学家,同时还能见证勒石燕然的壮举,并且亲手写下祭天文章,这是何等的荣耀?

大概也正是因为班固这一生,太过夸张,所以在后来的历史上,基本上没人能再做到类似的事情了。

对于这样的班固,我们或许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作为他故事的尾声。

'班固之后,再无班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