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4届南通一模作文“补丁”详解

 钟楼语文 2024-01-30 发布于江苏

南通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 II 提到:补丁,既是一种修复的行为,又是一种哲学的思考。

你对此有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届无锡一模作文“权威的消解与引用”详解

九省联考四道作文题,都不值得让学生去练

本题命制比较随意。所选句子是个病句。“补丁”是个名词,不可称为“行为”,无法成为“思考”。只能说:给破洞打补丁是一种修复的行为,从补丁(打补丁)中能得到一种哲学思考。

可比较的是2019届南京师大附中考前模拟作文试题: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补,本义指添上材料修理破损的东西。补,可能是画龙点睛,也可能是画蛇添足……不同的“补”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

2019届南京师大附中考前模拟作文试题“补”解析

金中文章附中题,炼石补天笔法奇

补是动词,补丁是名词。补的范畴更广,结果多样。补丁只是补的众多对象中的几类(衣物、软件),只是补的整个过程中的一环(修补时的添加物)。即使取“补丁”的比喻义,其特征核心必然有:虽补上破洞,但让破洞的位置更明显。

比如软件有bug,本来普通用户难以发现,即使遇到问题也不一定考虑是软件的问题。软件发行者不断发布补丁,解决了问题,也暴露了缺陷。从程序编写角度说,加补丁就让程序语句叠床架屋,医得眼前疮,但留下隐患。所以发布补丁到一定阶段,就需要发布新版本的软件。就像打补丁的衣服不如新衣服。

拓展开来,“补丁”可以比喻以下内容:

  • 学者对于一段历史的挖掘、剖析——填补史学空白,纠正错误认知,也暴露了深层的问题;

  • 政府为公共事件开的记者招待会——公开事件真相,弥合社会创伤,也让自身成为了矛盾焦点;

  • 教师向学生承认讲错了题目——解决了学生的疑惑,也削弱了教师的威信;

……

因为有补洞和显洞的矛盾,有补旧还是换新的抉择,才让哲学思考得以发生。

因为把握住补丁和换新的差别,才能深入讨论一些事件:

  • “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大单元”“大概念”对于语文教学是不是补丁?

  • 任务驱动型作文、读写结合型作文对于高考命题来说,是不是补丁?

网传评分标准认为:“不断给自己的人生打补丁,人生才能不断进步,渐臻完美。”这样把“补丁”扩大为一切“修复”,甚至偷换为“优化”,没有可写性。

语言文字运用题II里的材料,能否带领我们进行哲学思考呢?

在《人生谁能无补丁》一书中,梁衡先生论家国大事,抒至真情怀,写人生至理。补丁,既是一种修复的行为,又是一种哲学的思考。人生中总有些逆境和失望让你无法回避,也有顺境和希望让你永远铭记,逆境与顺境并行隐伏,希望与失望相伴偕行。只有在斑驳的岁月中,打上更多希望的补丁,才可能使失意人生获得一瞥的精彩。

第一段只是在说破洞的必然存在,而无助于把握补丁的特征。“希望的补丁”的说法更是扭曲了补丁的定义。补丁是现实地解决问题,甚至在问题解决后仍要求人去正视问题。而希望是精神上的向往,是把人的目光从破洞处引开,或者透过破洞去看世界,就算是逃避问题,也是放弃了对问题的解决。

展卷阅读,这本书像循循善诱的导师,引导走过曲折起伏人生旅途的我们,汲取人生智慧。它像深广浩瀚的大海,泛着温情明亮的粼粼波光,给人丰厚深刻的人生启迪。它像叠嶂崔巍的群山;有春华漫发的教爱,有秋霜凋零的了然:有万物荣枯的更易,有生命激情的涌荡。

第二段夸书,对理解“补丁”没有意义。

有人总是感唱人生充满缺憾。“事物总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黑夜,哪有光明。看到补丁就更感念一件衣服的完整,于是我们更珍惜当下的生活,尽量少一些补丁。“一句朴实无华的话语,真实体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我们读这本书,可以获得人生的启迪,从而给自己的心灵打一份“补丁”,弥补人生的缺憾,获得人生的圆满。

标红的是第三段里有价值的话。它道出一个哲理:“补丁”无法让原物完美,但可以让人对完美产生向往,以及避免破损。

至于向往和避免如何做到,则又涉及吸取教训、提供警示等话题。

注意,补丁是定格缺陷,也定格了对于缺陷的记忆和面对缺陷的精神,而绝不是美化缺陷。梁衡《补丁》一文中写做他知青时打补丁的旧衣服让人怀旧,而好看的贴纸只是装饰,无法补袜子。

至于第三段中“给心灵打一份'补丁’,弥补人生的缺憾,获得人生的圆满”的话,也跟第一段的“希望的补丁”一样,是毒鸡汤。

总体看来,这段材料对于写作有价值的句子不多,而且容易引导考生去写破洞(人生挫折等)和修复(坚持、积极、成长等)的意义,也就是美化苦难。

网传评分标准甚至就坡下驴,说:

作文题虽然取材于语言文字运用Ⅱ,但与原材料没有太多的关联,考生立意可以参考原材料,但不能局限在原材料中。

这就是完全颠覆了读写结合型作文题的命题思路。

考生作文在立意上固然能够突破作文材料,但核心概念不能作扩大化解释,不然无从成为考题。命题者要考虑的是如何借助材料限定核心概念,并对提供思维的支撑。而语言文字运用Ⅱ材料本身缺乏逻辑性和思维深度,造成试题的根本性问题。

当然,材料是就“人生谁能无补丁”这一书名撰文,重点只能放在“补丁”的必然存在。而试题由“补丁”立意,追问本质,本来可以更有深度。命题人应该考虑如何引导考生思维,而不是只求达成读写结合型的命题形式,放弃了试题对写作的限定和引领。

图书推荐

公众号ID:jlzxzwxp

 

钟楼语文

    为学生立心,

    为教师立命,

    为语文继绝学,

    为教育开太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