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安石的七绝在宋朝排第几?(外7篇)

 中原高考678 2024-01-30 发布于河南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变革家、文学家和诗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说到写诗,王安石七绝水平尤其高。那他的七绝在宋朝算不算顶尖水平?他的七绝能排在宋朝诗人中的第几位?

下面先来欣赏他经典的8首七绝,然后解开谜底。

王安石的第1首七绝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是王安石经典的思归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尾句以设问方式,既突出思归之切,又增强了诗意,诗意盎然,余韵无穷。

毫无疑问,这是宋朝顶尖七绝之一。

王安石的第2首七绝 《叠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这是一首怀古议论诗,杜牧的名作《题乌江亭》,有“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认为项羽不应该自刎,卷土重来还有机会。

而王安石从政治家的角度,认为项羽兵败如山倒,将士疲惫,士气低落,即使卷土重来也难逃失败的覆辙。

此诗不落前人窠臼,议论精辟,独具慧眼,深具辩证思维。

王安石的第3首七绝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非常热闹和喜庆的一首诗,每当过年鞭炮声响起的时候,很多朋友脑海中自然而然地就会浮现这首诗,可见此诗巨大的影响力。

此诗运用白描手法,刻画形象、生动、细腻,极力渲染出喜气洋洋的节日氛围,活泼欢快,乐观向上。

王安石的第4首七绝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是一首精彩的题壁诗,是王安石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也是宋朝顶尖七绝之一。

此诗以写景为主,情融于景中,既赞美了湖阴先生的朴实勤劳,又表达出作者渴望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真是一首景、情、理、趣俱佳的七绝杰作!

王安石的第5首七绝 《夜直》

金炉香烬漏声残,

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

月移花影上栏干。

这首七绝写于王安石夜值禁宫之时,当时他正意气风发,准备大干一场,进行变法维新。

作者面对良宵春色,剪剪轻风,金炉香烬,月移花影,一派美好春光,想到自己终于有机会大展身手,辗转反侧,思绪万千,久久不能成眠。

这是优美典雅,富有韵味的七绝佳作。

王安石的第6首七绝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唐诗尚“意境”,宋诗尚“理趣”,这是一首很经典的哲理诗,和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无疑问是宋朝顶尖七绝之一。

此诗登高望远,格调高迥,蕴含一位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可见作者对未来充满乐观和期望。

王安石的第7首七绝 《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

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

绝胜南陌碾成尘。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真实写照。

此诗通过“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表达杏花的高洁品性,实则以物寓人,借助杏花寓意作者刚强耿介的个性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

王安石的第8首七绝 《题张司业诗》

苏州司业诗名老,

乐府皆言妙入神。

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

这首诗是对唐朝诗人张籍诗的评诗,也是王安石自己写诗经验的总结。

此诗前两句高度评价了张籍诗,后两句写出诗歌创作中“寻常”与“奇崛”、“容易”与“艰辛”的辩证关系,是作者长期诗歌创作的经验总结,也揭示了事物的普遍性规律,蕴含深刻的哲理。

王安石精彩的8首七绝分享完了,毫无疑问,王安石的七绝就是宋朝顶尖水平!整个宋朝也仅有陆游、苏轼的七绝可与之匹敌,三人可竞争宋诗七绝的“领头羊”。

王安石这首诗也是不容忽略,通篇写得很美,另外表现手法很高明


王安石是一位富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两次拜相,两次被罢相,可谓是大起大落,但是他始终保持着一种从容的人生态度,不卑不亢,留给了世人深刻的印象。其实王安石除了历史功绩之外,还有他在文学上的成就,那也是可圈可点,只不过是由于他的变法影响太大,以至于千百年来人们反而是忽略了他的文学上所取得的成就;应当说他并不比苏轼差,两个在同一个等级,很显然苏轼在文学上更幸运,名气要比王安石大一些。

欧阳修对王安石就有过极高的评价,他在《赠王介甫》一诗中,把自己对于王安石的看法,还有他过人的才华,也是给予了肯定;可见王安石的文章,以及他的品格,那都是让欧阳修自叹不如,我们可以来看一看这首诗前四句“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在这几句中欧阳修写得很动情,也是极为欣赏王安石,从中也可以看得出来,王安石的确是了不起,连欧阳修这种文学大咖都对他敬佩不已。

王安石不仅文章写得好,同时诗词也是一绝,所以他也是入选了唐宋八大家,尽管后人对于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声音,其实无论怎么去评价王安石,那都无法改变他对于历史功绩,以及在文学上的成就。而且他很多的作品,也是脍炙人口,譬如《梅花》、《泊船瓜洲》、《元日》、《江上》等等,这些经典名篇,那也是深入人心,每一首都是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

笔者今天要向大家推荐王安石比较冷门一点的作品,也就是这首《北陂杏花》,可能很多人对于这首诗不太熟悉,其实这也是一首难得的佳作,整首诗也是写出了新意,每一句都别具一格,表现手法也是很高明,从而使得这首诗有着一种独特的意境,读来也是让人拍案叫绝。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这首诗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全诗也是跌宕有致,富于曲折变化,不仅有直写,还有侧写,以及描绘和议论,正是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让这首诗有着一种细腻的美。那么这首诗创作的时间现在无从考证,从这首词的行文来看,应当是写于后期,当时王安石在江宁隐居,他正是通过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是一种高尚的品格,毕竟他罢相后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声音,他内心很苦闷。

第一二句写出了杏花的娇媚之美,结尾两句则是体现出杏花高洁的品格,从而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意境;春天到了处处繁花似锦,到处的花儿都在春风中绽放,一池的春水围绕着杏树,那树枝上的花影倒映在水中,艳丽的花朵和碧绿的水影相映成趣,各自占据了春色。春天的风刮得很急,那些刚刚绽放出来的杏花被春风吹落,在那空中飞舞,犹如片片雪花,许多的杏花被飘落到了路面上,被无数人踩踏,最后碾成了尘土,但是杏花的香味依旧。

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一词中就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样的句子,可见也是套用了王安石这首诗的诗意,只不过用得很巧妙而已。从行文上来看,两首作品还是有相似之处。而王安石这首《北坡杏花》很显然,也是借景抒情,通过对于杏花细腻的描写,以此来表达一种人生态度,还有对于现实的感慨,晚年他受到了很多的批评,可是他没有出面与人争论,而是尽量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去理会,只在这样的诗作中表明自己的态度。

王安石这首《梦》,看上去写得很一般,其实每一句都有大智慧


王安石在北宋推行改革变法,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其实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同样可圈可点,和苏轼一样入选了唐宋八大家,另外他的诗最接近唐诗,文笔流畅,并不输于苏轼。只不过由于他的历史功绩,反而是忽略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欧阳修就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在《赠王介甫》一诗中,直接把王安石比喻成李白和韩愈。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欧阳修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可见他非常有眼光,事后也证明,没有看错人,王安石的确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李白在盛唐被称为“诗仙”,而韩愈是唐朝文学家,被称为“一代文宗”。在欧阳修的眼中,王安石是这两个人的合体,可见评价非常高。王安石也没有令欧阳修失望,不仅大力改革变法,在文学上的成就,早已超越了欧阳修。

王安石的诗风格多样,而且事无巨细,生活中很多的小事情,他都写进了诗歌中,像这首《梦》,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由于夜里做了一个梦,醒来后突然有所悟,通过对于梦境的描写,以此来表达对于人生的感悟。这也正是王安石最了不起的一个地方,看上去好像写得很一般,可是只要多读几遍,自然就会发现,这首诗其实句句有深意,全诗充满了哲理。

知世如梦无所求,无所求心普空寂。

还似梦中随梦境,成就河沙梦功德。

古人对于梦境的理解,其实与我们不太一样,会认为梦境中所发生的事情,会有所提示。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逐渐明白,梦只是一种意象,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事情,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可是很显然古人不一样,他们有时会对于梦产生恐惧,会认为梦带来灾难。

王安石这首《梦》,则是抛开了梦境,只是借用梦来阐述,对于人生的看法,人生就像是一场,梦很短,可是很丰富,所以如梦一般的人生,根本没有必要去过多的索求,只重要的是做了自己。只要无所求,内心就会安宁,不会有那么多的痛苦。在第一二句中,王安石写得很真诚,同时也是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还有对于生命的感知,这种细腻的描写,让这两句显得别具一格,读来也是耐人寻味。

最后两句依旧还是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梦醒了之后,其实还是在梦中,只要是在梦中,那就只能是随梦境。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坚守,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是要对得起自己,只有这样才算是功德圆满。可见王安石的创作这首诗时,思想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也让他对于人生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

读王安石这首诗,让我想到了他组诗《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中开篇的几句同样耐人寻味:“风吹瓦堕屋,正打破我头。瓦亦自破碎,岂但我血流。”如遇从字面上看的话,这几句一样普通,可是最能够体现出诗人的胸怀,风吹落了瓦片,正好打破了我的头,可是他并没有怪风,也没有怪瓦片,而是认为那是一个人应该承受的痛苦,为此没有必要斤斤计较。

王安石的一生可谓是大起大落,两次拜相,两次被罢相,对于他来说,人生就像是一场梦,而梦很短暂,所以每个人都没有必要去计较得失,最重要的还是面对人生的挑战,去过一种平淡的生活,这才是生活的本质。晚年的王安石也是那样做,没有过多计较,随心所欲生活平淡如水。

宋代学霸王安石登高望远,写下一首七绝诗,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王安石在诗、词、文等领域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散文与韩愈、柳宗元、苏轼等人名列“唐宋八大家”。而他的诗,则以擅长说理与修辞著称,并且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王安石天赋奇高,自幼聪颖,酷爱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除了天赋超群,他的用功也是超乎常人的,他总是想着各种问题,以至于吃东西时他根本无暇分辨,有一次,他在宋仁宗面前还闹了个大笑话,他在沉思时竟然把一盘难吃的鱼饵给吃光了。这就是宋代学霸王安石的日常,有点呆萌,有点可笑。

王安石很年轻的时候就考中了进士,后来又调任鄞县知县。在鄞县任满后,时年三十岁的王安石趁着难得的机会游览了杭州的风景名胜——飞来峰,留下了《登飞来峰》这首著名的诗。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写作这首诗的时候王安石三十岁,正值人生的重要阶段,他登上了飞来峰上的高塔,放眼眺望四周,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概油然而生。所谓“千寻”是指登峰之高,“寻”是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为八尺,千寻当然是泛指塔的高度了。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类似于李白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王安石站在这么高的塔尖上,据说每天鸡叫的时候就能看到太阳升起。虽然身处高峰,脚下厚厚的浮云遮住了他的视线,但他丝毫不感到遗憾,更不会感到恐惧,因为只要能穿透浮云,到达山峰的最高处,就能看到云破日出,再厚的浮云也阻挡不了旭日高升的辉煌灿烂。

这首诗的经典之处就在于它不仅仅是写景,更是借登高望远来抒发王安石的人生感悟。浮云是一种自然现象,尤其身处高山之巅时,脚下的浮云流动会营造出梦幻的景象。但在这首诗里,浮云还有另外一层含义,中国古典文学中经常用太阳指代君王,而浮云则比喻那些遮蔽君王双眼的奸佞小人。

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诗中曾写“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也是抒发小人在朝,左右了君王的判断,蒙蔽了君王的视野,导致忠贞贤良之士被排斥甚至被谗害,令人心生忧虑的感慨,而王安石诗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只是相比较李白的悲观失望,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更具胆识和勇气。这里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只要你的见识达到了应有的高度,你就能够不被“浮云”所遮蔽,不会为错误的观念所控制,而是凭借自己积蓄的智慧和力量,拨开“浮云”,迎接日出。

这首诗,与王之涣的《登鹤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十分相似,王之涣强调的是欲登之志,表明自己的志向;而王安石说表达的是一种登上之感,表明了用意。《登鹳雀楼》给人以力量的奋发,鼓舞人们积极向上,而《登飞来峰》却给人以哲理的深思,激起人们对登峰观览的无穷品味。

个人的眼界和思想的高度决定了看问题的不同方式,想要不被凡尘琐事蒙蔽双眼,不被别人干扰你的思考,就一定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具备足够的眼界和见识才能“身在最高层”,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一首精彩的怀古宋词,其中有李白和王勃的经典唐诗


王安石是北宋非常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虽然他的改革失败了,虽然他和苏轼之间存在某种交集,也存在某种争斗,但是并不能否认王安石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在宋诗之中,王安石最著名的一句就是那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个绿字,据说王安石改了几十个字。最终才确定下来,成为文学史上的千古美谈。

除了诗歌以外,王安石也写出了很多精彩的宋词作品。今天我们所分享的这一首宋词,就是王安石很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这是一首怀古词,但是其中运用到了李白和王勃的经典唐诗诗句。

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作者】王安石 【朝代】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标签:

抒情生活谪居

译文 注释

这里曾是历代帝王建都之所,周围树木葱茏繁茂,山环水绕,云蒸霞蔚。可是,四百年来的繁华隆盛已像梦一般逝去,使人感叹。那晋代的帝王将相,早已是一杯黄土,被历史遗弃。
绕着江岸尽情地游行游赏,登上一层楼,再上一层楼,往事悠悠,早已不值一问,不如早回头。往事如烟,就像这槛外无情的江水空自东流。

这首宋词的题目是《南乡子·自古帝王州》,写这首宋词的时候,王安石担任江宁知府,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南京。南京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王安石在这里担任父母官,自然也有足够的时间去游览这些古迹进行怀古之思。

在这首著名的宋词当中,我们很容易就发现蕴藏在其中的唐诗名句。“晋代衣冠成古丘”出自李白的著名唐诗《登金陵凤凰台》;“槛外长江空自流”出自王勃《滕王阁序》最后的附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南京城是一座古城,古往今来发生了太多的历史故事,也有很多的王朝在这里建都。所以这个地方历经了千年的风雨,也历尽了千年战火的洗礼,更经历了各个王朝的兴衰。当一个诗人来到这里起了怀古之思的时候,所写出的诗句大都由对于历史兴亡的慨叹,当时的王安石也不例外。

开篇王安石就明确了南京的历史地位,认为这里“自古帝王州”,而且此地“郁郁葱葱佳气浮”,周围树木生长非常茂密,山重水复,各种景色之美。但是很可惜的是,虽然截止到公元12世纪的时候,这里作为王朝的都城,已经有400年的历史,最终却只能“四百年来成一梦”,就如同梦境一般逝去。

诗人“堪愁”,当年风流至极的“魏晋时代”,如今也只能是“晋代衣冠成古丘”,早已经化为一抔黄土,在历史的长河当中销声匿迹。

下片一开始,写王安石绕着江水登高望远,“上尽层城更上楼”,上了一层楼,再上一层楼。看这长江东流,回想往事悠悠。但是对于这过往的那些历史“往事悠悠君莫问”,早就已经不值得一问,不如放眼当下。

因为过往的一切都如同烟云一般,只有“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安石的这首宋词,虽然直接搬用了李白和王勃的唐诗名句,但是却能完美的和这首词融为一体,丝毫看不出痕迹。虽然苏轼和王安石政见不同,但是苏轼的“以诗为词”,提倡以写诗的方法写词,也不排斥直接把前人诗句写入今日宋词之中,王安石也是认可的,也是亲身实践了的。

王安石这首诗一字之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改变了一个字的用法


王安石是了不起的改革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以及思想深刻的哲理学家,一辈子可谓是轰轰烈烈,大力提倡改革,希望可以重振北宋,不过后来我们知道,他的改革之路走得很艰辛,最终以失败告终,并且历史评价很低,人们对于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不过他在文学上的地位,却是足以和欧阳修和苏轼等人比肩。

王安石的诗也是很有特色,以他这首经典的《泊船瓜洲》来说,可谓是脍炙人口,争相传唱,当时诗人第二次拜相,由于变法遇到了阻力,极为有个性的王安石主动提出辞职,从而离开了北宋都城。可是宋神宗太欣赏他了,觉得变法没有王安石是不行,于是在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又下诏书,把王安石诏回京城,让他再次担任宰相,开始新一轮的变法。

当时的王安石知道变法之路艰难,在去去的路上写下《泊船瓜洲》一诗,整首诗意境唯美,同时又有重点刻画了他对于未来的担忧,毕竟前一次的变法一直不被人看好,还有许多反对的声音,人们根本不理解王安石,认为他的变法不可取,大多数的人都反对他,觉得变法之事不可行,祖宗之法是不可变,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时代背景之下,他在这首诗中以一种极为悲情的口吻表达了对于未来的担忧。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首诗不仅收录在了各种经典的诗集里,另外还每年入选课本,成为了王安石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写得也是很唯美,开篇的两句便是美得如诗如画,京口和瓜洲只隔着一条大江,在这个地方都能够看到两地,特别是我所居住的钟山,只不过是隔了数重山而已。这两句写得生动有趣,其实也表明了诗人骨子里的一种担忧,还有一留恋之情,毕竟是要离开居住的地方,重新开始变法,可是他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最后两句也是在整首诗的精华,写得就更加唯美,同时又有着淡淡的忧伤,”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到了春天暖风就把江南两岸的树吹绿了,到处都是郁郁葱葱,树木长得极为茂盛,明月什么时候才能够照我回到钟的家里?在这里最绝的是王安石所使用的一个“绿”字,这原本是一个名词,可是他硬是改变了这个字的用法,把“绿”字当成了动词,从而在这首诗中起了画龙点晴的作用,使得这个字又有了新的用途。

王安石的创造力是很惊人,据说他写这首诗时在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时卡住了,一时之间不知道用哪个字好,还分别用了“到”、“过”、“来”等等动词,可是都不满意,最后他别出心裁使用一个“绿”字,反而是化腐朽为神奇,让这首诗显得意境高远,同时也改变了这个“绿”字的用法,使得这个字用了新的作用,成为了一个动词,这就是王安石最了不起的一个地方。

优秀的文学家创造力总是令人惊叹,王安石这一字之差,不仅让作品更加饱满,更加唯美,同时也改变了一个字的用法,这是一件相当了不起的事情,同时也说明汉字是世界上最丰富,也是最伟大的文字,往往用法不一样,起到的效果也不一样,只要把一个字用好了,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正是汉字的魅力;而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效果,也让这首诗成为了千古名篇。

王安石的梅花诗,没有一句是原创,却成为经典


自古以来人们写作诗歌,都是自己苦思冥想所得。最典型的当属贾岛,他两句三年得,也有如李白者,斗酒诗百篇,灵感来时一蹴而就。

《梅花》王安石

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但是王安石有一首梅花诗就不是这样,他这首绝句完全不是自己写的,而是从别的诗人那里照搬而来,可以说是东拼西凑,变成了自己的作品。这种完全引用他人句子组成的诗歌,人们称为集句诗。这是诗歌创作的一种创造,是一种趣味品,应该与抄袭借鉴和化用有一定的区别,因为它是公开的。《梅花》王安石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上面这首咏梅就是王安石的集句诗,他选用四个诗人的诗句组合成了一首新的作品。虽然四句诗来自不同的地方,却被王安石拼接得天衣无缝,不露痕迹。不但佩服王安石的拼接功夫,更佩服他的记忆力。古今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他能够从诗歌海洋中找到合适的句子,并形成自己新的主题作品,这确实不容易。诗的第一句“白玉堂前一树梅”,出自唐朝诗人蒋维翰的《春女怨》。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几家门户寻常闭,春色因何入得来富贵人家居住在豪门邸宅,他们所栽植的梅花树,笼罩在深宅大院里,见不到多少阳光,因而只有零星稀疏的梅花开放。

 豪门宅第深如海,再加上重门紧闭,那春色怎么进得来呢。这首诗是写青春女子的怨恨,她们深受礼教的束缚。没有婚姻恋爱自由。诗的第二句“为谁零落为谁开”,出自唐朝诗人严恽的《落花》。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春光融融,给人以温暖和美丽。但是可惜了,那些花儿开不了多久就要凋谢。诗人举杯,既是欣赏春光,也是举杯与花对饮,想把春色挽留。但是不管怎么询问,怎样尽情挽留,那些花朵都不回答,而是自开自落,各自飘零。匆匆春又归去,好伤感啊。这里表达了诗人伤春惜春的感情。

 诗的第三句“唯有春风最相惜”,出自唐朝诗人杨巨源的《折杨柳》。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唯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古人送别时习惯攀折杨柳以赠送客人,柳谐音留,以表达挽留惜别之意。水边杨柳依依,柳条如烟丝雾,主客停下马来折取杨柳,互相叮嘱,恋恋不舍。那春风似乎更懂得人们的离别之情,即使杨柳已经被摘下,它还要赶到离人的手上去吹拂,并殷勤致意。春风尚且如此不忍别离,人何以堪。诗的第四句“一年一度一归来”,出自宋代詹茂光妻的《寄远》。锦江江上探春回,销尽寒冰落尽梅争得儿夫似春色,一年一度一归来古代女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儿夫。她在锦江边上来回走动,打探春天的消息。看到河水凌冰消融,寒冬里的梅花也已经落尽,知道春天马上就要到来。多么希望自己的丈夫也能像这春色一样,坚守信用,一年也能回来一次。女诗人这首诗是伤春怀远,表达思念丈夫之情,隐含着对当时社会繁重徭役的控诉。

 王安石把上面四首诗中的四句话重新组合起来,形成了一首表情达意的新诗。他吟咏梅花,怜惜梅花的自开自落,感叹人生短暂,世事变化无常。王安石早年锐意改革,起伏沉浮,历尽沧桑。晚年回忆往事,内心充满了惆怅、无奈和感伤。他的这首梅花诗,为谁零落为谁开,有怜惜,有质疑,是他人生体念的真实流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