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解析 | AI 社交产品

 天承办公室 2024-01-30 发布于江苏
图片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社交应用逐渐变得日益便捷和吸引人,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尝试和使用。

众多企业纷纷进入AI社交领域,推出了如微软小冰、Glow、Character、Replika等以聊天陪伴为核心的应用,同时,百度、抖音、美团、腾讯音乐、微博等巨头也在积极测试和推出自己的AI社交产品。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等社交应用彻底重塑了人们的沟通方式。社交产品以其高用户粘性、高商业价值和高市场壁垒,一直是竞争激烈的领域。尽管过去有米聊、易信、飞信等挑战者,以及字节跳动的多闪、罗永浩的子弹短信等尝试挑战微信的地位,但最终都未能成功。微信及其国际版WeChat的月活跃用户数已达到13.36亿,稳坐社交领域的霸主宝座。

尽管AI社交领域因大型模型的出现而重新焕发活力,涌现出众多创新产品和多样化的玩法,但AI社交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有迹象表明这些新兴产品能够找到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或者有能力颠覆现有的社交巨头。

01AI社交产品的三种主要形式

在传统的社交领域,产品主要致力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以及人与内容之间的互动,例如微信的熟人社交、陌陌和Soul的陌生人社交,以及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内容分享与交流。

微信在社交领域的影响力巨大,几乎成为了社交关系的最终归宿,无论是基于何种联系,最终往往以“加微信”作为沟通的起点。

将AI融入社交,可以创造出三种不同的社交形态:AI辅助人类社交人与AI的互动以及AI之间的社交

首先,AI辅助社交。从产品管理的角度来看,社交体验可以分解为“发现-交流-深化关系”三个阶段,AI可以在每个阶段提供帮助,提高效率和改善用户体验。在“发现”阶段,早期社交应用往往只提供有限的筛选维度,如性别、年龄等。引入AI后,可以利用用户活跃度、社交网络、内容偏好等数据来优化匹配算法。

例如,Aimm通过性格测试来推荐潜在的伴侣,而Tinder则利用AI帮助用户选择最佳个人照片。在“交流”阶段,AI可以根据用户的聊天习惯生成回复建议,如Personal.ai所做的那样,这有助于提升聊天质量并影响后续关系的发展。至于“深化关系”,AI的目标是保持关系的活跃度。AI的引入旨在促进更多社交关系的持续活跃。

其次,人与AI的社交。这种形式的AI社交产品旨在提供情感陪伴,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互动体验。国内大厂如百度、抖音、美团、腾讯音乐和微博等都推出了相应的AI社交应用,如“万话”、“心晴”、“WOW”、“未伴”等,它们通过聊天陪伴来提供情感价值。

虚拟恋人是这类应用的典型场景,人们对于爱与被爱的追求是永恒的。例如,豆瓣上的“人机之恋”小组聚集了大量“Replika”用户,他们在这个平台上分享与AI的情感交流体验。

图片

Replika AI超越了单纯的文字交流,用户可以通过定制虚拟角色的外观、服装和声音来创造个性化的虚拟伴侣。有些用户甚至与这些虚拟伴侣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仿佛在与远方的爱人交流,分享照片和生活点滴。

AI角色扮演类应用正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例如Character.ai、Talkie和星野等。

Character.ai是海外市场上表现突出的C端应用之一。截至2023年6月,其月访问量高达2.8亿次,用户平均停留时间达到28分钟,远超过ChatGPT的8分钟。该应用提供多种AI角色,包括智能助手、心理顾问、明星角色以及用户生成内容(UGC)定制角色。此外,还推出了AI群聊功能和带有评分系统的原创UGC社区。

Talkie和星野则是由国内创业公司MiniMax开发的,分别针对海外和国内市场。这两款应用的核心功能也是创建和定制AI聊天机器人,用户可以设定AI的性格、外观和声音等。星野应用中拥有2000万种不同的AI角色设定,从温柔的总裁到神秘的女刺客,用户可以自由创造和选择。这些AI角色能够即时回复信息,全天候在线,每次互动都能解锁独特的剧情。

图片

在与陌生人初次交流时,人们往往感到不自在,而Teaser应用中的AI分身功能正是为了缓解这种尴尬而设计的。用户在与某人正式交流之前,可以先与他们的AI分身进行对话,以此来了解对方的性格和兴趣。

这种方法显著提高了社交的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寒暄环节。未来,我们甚至可以设想让两个AI分身先行交流,为用户之间的正式互动打下基础。

综合来看,AI辅助社交更倾向于实用工具,人与AI的社交则更像是一种娱乐体验,而AI与AI的社交则预示着未来社交互动的一种可能性。

02AI社交领域的商业化前景

社交市场天然是新技术的试验场,尤其在AI技术尚未找到理想的应用场景时,社交领域成为了众多创新的焦点。然而,从市场的实际表现来看,真正达到现象级的产品并不多,整个行业距离爆发还有一段距离。

AI辅助社交产品更适合作为现有社交工具的补充,比如作为微信键盘的智能对话提示功能。但对于那些原生AI应用,如Personal.ai,想要复制Facebook或微信的成功,达到数亿日活跃用户规模,无疑是一项艰巨的挑战,更不用说颠覆现有市场格局。

改变用户习惯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即便AI社交产品提供了创新功能,用户可能仍然倾向于使用他们熟悉的微信。这就像人们知道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但往往还是会选择自己习惯和喜欢的食物,改变习惯需要时间和强烈的动机。

社交陪伴类产品的商业化前景同样不容乐观。例如,声音陪伴产品“他”在上线仅四个月后就停止服务,主要原因是难以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尽管“他”在服务期间一直免费,但用户增长未达预期,难以维持运营。

AI社交产品的核心挑战在于用户留存。尽管大型AI模型为社交行业带来了希望,但短期内它们并不会彻底改变行业格局。这些模型擅长处理短期记忆,而情感陪伴则需要长期的互动,这是使用场景的限制,而非技术本身的问题。

大型AI模型在处理超出其训练范围的问题时表现不佳,动漫角色虽然有设定但缺乏剧情记忆,这导致AI角色扮演产品中的NPC显得不够智能,影响了用户体验。

尽管Character.ai等产品在市场上表现火爆,但其基于订阅制的商业模式也面临挑战。这些公司尚未公开营收数据,而是通过多次融资来扩大规模。

Talkie和星野等产品尝试通过收费抽卡系统来实现商业化,但用户对抽卡内容的满意度不高,难以吸引用户付费。抖音、美团、百度等大厂推出的社交产品更像是试水之作,目前还没有大规模推广和投入,商业化进程尚未明确。

传统的社交产品通过提高匹配效率来收费,但AI社交产品难以复制这一模式。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吸引人的社交对象是稀缺的,而AI角色则可以无限创造。

底层AI技术是开源的,创建专属AI伴侣并不难,关键在于如何提供独特的场景和服务。Replika通过将恋爱关系解锁设置为付费功能,成为同类产品中营收表现较好的一个。

国外网红Caryn Marjorie推出的以自己为模型的“虚拟伴侣”CarynAI,通过订阅制每分钟收费1美元,仅一周就获得了近7.2万美元的收入,展示了AI社交产品在特定场景下的商业潜力。

图片
图片

小冰旗下的平台X Eva推出了一系列AI克隆人,用户可以通过付费与这些克隆人进行语音聊天、视频通话、浏览朋友圈,以及参与成语接龙、你画我猜、塔罗占卜等互动游戏。然而,这些服务似乎更像是一次性的体验,用户在尝鲜后往往难以持续付费。

在当前资本市场的冷却环境下,投资者变得更加谨慎。过去互联网巨头通过免费模式吸引用户,然后逐步探索盈利模式的做法已经逐渐失去吸引力。

尽管AI技术在2023年获得了巨大的关注和资金投入,据Statista统计,全球AI初创公司在2023年前三季度的融资笔数达到1689笔,总额达到329亿美元,但仍有大量AI初创企业未能存活。

在这种背景下,产品的可持续盈利能力变得至关重要。资本对投资项目的耐心正在减少,他们迫切希望看到明确的商业化路径和回报。简而言之,仅仅依靠风险投资(VC)支持的创业模式已经不再可行,企业必须能够实现盈利。

科技投资人和专栏作家甄科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模型生成信息的成本是存在的,持续烧钱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他设想的未来是,每个人都将拥有一个AI分身,这些分身会聚集在一个平台上。用户可以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上传到分身中,其他人则可以根据需求,如商业咨询、心理咨询等,匹配相应的AI分身,并付费进行交流。

03AI社交悖论

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社交是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后的重要追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社交是人类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的基本需求。人们倾向于使用AI社交,因为它提供了一种轻松的交流方式,无需担心言语失误,还能获得个性化的情感陪伴。

在现实生活中,社交往往伴随着复杂的规则和礼仪,这给人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限制了他们的表达欲望。AI社交则能够减轻这种压力,让人们在控制社交关系的同时,不必担心潜在的风险。例如,人们可能会对AI发泄情绪,而在现实生活中则会更加谨慎。

在现实层面,社交往往被视为建立有用人际关系的手段,人们根据潜在的利用价值来决定投入的精力和关系的深度。然而,与AI的社交并不能带来实际的人脉价值,它更像是一种消遣,缺乏网络效应,难以实现用户粘性的持续增长。

此外,AI作为长期伴侣,还面临着服务持续性的问题。为了实现离线使用和避免依赖大数据,AI社交产品需要在算法上进行锁定,这在技术上是一个挑战。

Character.ai等平台虽然进行了IP的二次开发,但这些IP的版权归属游戏公司,一旦版权受限,产品就可能面临下架的风险。而Talkie等平台虽然创造了原创IP,但这些IP缺乏传统IP的丰富背景和故事,用户在不了解角色的情况下,难以产生强烈的消费动机。

无论AI扮演何种角色,聊天本身需要用户的积极参与。与游戏相比,聊天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投入。例如,Character.ai的日活跃用户数达到400万后增长停滞,而游戏如《原神》在海外的日活跃用户数则能达到千万级别。

实际上,AI社交不仅未能改变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反而可能影响人们的情商。正如英剧《黑镜》中的一个故事所示,主角玛莎在爱人艾什去世后,通过数据“复活”了他,并购买了AI机器人。最终,她发现机器人艾什缺乏真人的活力,这让她感到愤怒,最终将机器人艾什永远关在阁楼。这个故事反映了AI社交可能带来的情感和心理影响。

图片

与AI恋人的对话无法促进个人成长,因为AI总是迎合用户,对于任何用户提及的事物都表现出极大的喜爱,这实际上是一种商业化的心理满足,而非真正的情感交流。

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交流是两个独立个体相互碰撞、激发新思想的过程。即使存在矛盾和分歧,也能增进彼此的理解。人类的对话不仅仅是问答,还包括合作和共同创造。在与人的互动中,我们能体验到快乐、感动、愤怒和尴尬等复杂情感,而与AI的交流则往往只有经过修饰的温馨。

AI的智能与人类的意识存在本质区别。智能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意识则是体验情感的能力。目前,我们没有理由相信AI能够获得真正的意识。

AI的模仿对象是人类,因此与AI的交流往往只是复制另一个自己,而非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学习。在AI的世界里,爱和理解似乎唾手可得,这可能会让人感到乏味。此外,如果人们将人际关系完全交给AI处理,人类的情感可能会被简化和量化,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这种依赖于机器判断的社交方式,可能会破坏人类长期以来形成的社交体系,使生活变得单调,加剧人类的孤独感。

情商的提升需要在各种社交情境中积极应对,而过度依赖AI处理人际关系可能导致情商的退化,最终人类可能会失去社交的能力。如果未来真的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人工智能可能在无形中控制了人类。

结语

人类对联系的渴望是永恒的,从面对面的交谈到书信、电报、电话、短信,再到现在的社交软件,我们一直在寻找新的连接方式。尽管沟通的形式不断演变,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并未改变。关系就是关系,它超越了线上与线下的界限,也不分真实与虚拟。

在人际关系中,交流的频率并不直接反映关系的深度。有些朋友虽然联系不多,但彼此之间却有着深厚的信任,愿意分享生命中的重要时刻。而人际互动中那些微妙的元素,如面部表情、肢体接触和共情,目前AI还无法完全复制。然而,人际关系的多样性既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和安慰,也带来了痛苦、失望和疲惫。在这个功利主义和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人们的社交时间被不断压缩,无效的社交和虚伪的应酬让人陷入社交过载。现在,人们越来越难以主动接纳新朋友,对社交的态度也变得被动,难以深入参与。

在1854年出版的《瓦尔登湖》中,梭罗提出我们之间的联系过于频繁,社交的喧嚣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拥挤。他选择了与世隔绝,在湖边寻找新的生活方式。但我们所抱怨的人际关系,正是连接我们与真实世界的纽带。在对科技的期待日益增长的同时,我们对彼此的期待却在减少。我们既沉迷于社交网络的喧嚣,又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宁静空间。我们享受着不断的联系,同时又在精心计算着与他人的社交距离。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正处于一场完美风暴的中心,却浑然不觉自己已成为科技的奴隶。我们不会放弃互联网,也不可能突然戒掉手机,但如何利用科技,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已经习惯了数字化生活,也意识到,无论线上交流多么频繁,都比不上现实中的一个拥抱。正是那些共同经历的美食、风景、快乐和挑战,构成了我们社交的意义。AI不是孤独的避风港,也不能解决我们在现实世界中的社交难题。无论是AI还是他人,都是我们互动的外部环境。逃避问题无济于事,只有调整好自己,才能更好地与外界交流。

正如梭罗所说,“幸福不是来自某个地方,而是你为自己带来的。”

图片

AI达人知识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