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乾隆最钟爱的“笔杆子”之一,一部小楷书法作品,在“馆阁体”盛行的清朝脱颖而出

 彤彤的知识宝库 2024-01-31 发布于山西

原创 mikey1898 五柳文化艺术 2024-01-04 07:30 发表于广东

清朝乾隆时期,有一位名叫董诰的才子,他不仅在仕途上位高权重,而且在书法上颇有造诣,成为了乾隆最钟爱的“笔杆子”之一。

董诰,书画家董邦达之子,自幼便在父亲的熏陶下,沉浸于笔墨之间。他以“二王”、唐楷为基石,磨砺出一种独特的书法风格。

乾隆二十九年,董诰在科考中一举成名,荣获举人。次年,他又在会试中拔得头筹,成为探花。他的才华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赏识,一路从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升至宰相,成为一品大员。乾隆皇帝还特赐他“紫禁城骑马”的殊荣。

董诰的书法造诣极高,尤其是小楷,被赞誉为“点画干脆精准、秀逸典雅,气韵虚和散淡”。他的书法在清代备受推崇,甚至在董诰去世后,嘉庆皇帝亲自前往祭拜,痛哭之中还为他作诗一首,赞誉其书法水平之高,可与赵孟頫比肩。

图片

《文心雕龙》是南朝文学家刘勰所著的文学理论性经典,历代书法家都曾尝试临摹。而董诰的这卷《书刘勰文心雕龙》更是被誉为超越古人的杰作。他用小楷写就,每一笔都饱含情感与功力。结构宽绰明朗,章法顾盼生情,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

图片

尽管清朝盛行“馆阁体”,但董诰并未被其束缚。他的字以“古法”为宗,笔笔精致细腻。如“三”字起笔翻转轻盈,“文”字横笔细劲却撑起浑重的点,下面的撇捺又浑厚有力。每一个字都灵动婉转、飘逸轻盈,尽显大家闺秀的风范。

图片

通过临摹此作,不仅可以学到法度的规范,还可以改善用笔的柔弱与漂浮。同时,卷中大多采用繁体字,学会此作,对于辩读书写繁体字也有很大帮助。

董诰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书法家,更是一位有故事的人。他的生平、事迹都充满了传奇色彩。而他的小楷《书刘勰文心雕龙》更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传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