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被司马氏父子统一,为何却被世人口诛唾骂,事情做的太过分

 妙语连篇 2024-01-31 发布于北京

三国已灭,为何堵不住众口悠悠?

曹魏三代稳定局面,司马氏治下汉族衰落,反差何以如此悬殊?

司马懿曾自豪地说我“代汉室,继统绥天下”。然而当他的后人真正掌控大权,推翻曹魏建立晋朝后,是否就真的能够“继统绥天下”了呢?

一代英明的曹操治下,三国鼎立;司马懿隐忍多年后一统天下。曹魏时期与司马氏时期,治世效果何以出现了如此巨大的反差?历史轮回,江山易主,民心却各有归向。三国已灭,堵不住众口悠悠,正是这个留给后人的疑问。

一、乱世中曹刘孙三足鼎立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自然灾害频发,黄巾起义爆发,天下大乱。曹操、刘备、孙权等英雄豪杰乘乱崛起,各自割据一方,逐鹿中原。其中,曹操依附汉室,控制北方;刘备据蜀汉中;孙权则掌控江东吴国。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曹操用兵如神,统一北方

曹操是这乱世中第一个建立稳定政权的人,他凭借过人的军事和政治手腕,迅速统一北方,稳定了中原局势。他用兵如神,先后击破吕布、袁绍、袁谭,战无不胜。

在政治上,他迎汉献帝到许昌,依附汉室体系治理北方。他采纳谋士之言推行“裴政权移”和“推恩令”等措施,安抚民心,稳定社会秩序。北方在曹操治下逐渐走向繁荣稳定。

刘备先霸西川,后失荆州

与此同时,刘备在西川地区逐鹿,先后占领益州和汉中,奠定西蜀基业。凭借诸葛亮等谋士之计,刘备击败曹操,夺取荆州。

一时间,“曹刘两家声势强,对峙相持”的局面出现。荆州成为两家争夺的焦点。后来孙权乘机攻取荆州,刘备一夜之间从天上掉到地下。

这一失误成为刘备心头的痛,他一直到去世前还念念不忘荆州之失。可惜时不我与,刘备终究没能再次夺回荆州。

孙权波澜壮阔,终守江东

孙权这一辈子波澜壮阔,但终其一生也只能守住江东一隅。他先联曹操打败江东太守黄祖,后又借刘备之力击破吕蒙。孙刘联盟一度牵制住曹操的扩张步伐。

赤壁之战后,孙权一度有望登上中原舞台。但由于对内政斗争的失败以及吕蒙的叛变,孙权始终无法脱离江东,成为真正中原一统的候选人。

最后,孙权也只能抱憾西川,终老江东。他的野心和魄力,终究也只是三国风云变幻中的一抹浪花。

二、司马懿隐忍多年,伺机而动

与三国英雄刀光剑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司马懿这位最终称王称帝的真正主角,他在三国初期一直保持低调。

曹操机智识人,起用司马懿

司马懿并不是一开始就争三国的。最初,他甚至想要隐居山林,远离纷乱的政治生活。也正因为这样,他并没有引起其他二人的重视。

然而,曹操却敏锐地发现了司马懿的才能与潜力。在经历一次危机后,曹操决定起用司马懿辅佐自己。起初,司马懿极力推脱,但在曹操的再三坚持下,还是接受了任命。

“杀身成仁”般的激烈人生并不符合司马懿的哲学理念,他更看重国家的长治久安。而曹操也正是看中了他的这种品质与才能,才对他如此器重。

司马懿深谋远虑,不动声色布局

成为曹操麾下之后,司马懿并没有火急火燎地建功立业。而是深谋远虑,藏头露尾,在关键时刻给予曹操决定性建议。

和当时“竞逐之士”不同,他不争前名利,甚至有意避开权力的核心。对内心怀抱远大理想,对外则一副隐约其事的样子。正是这种低调的作风,让他在曹操之后逐步掌握大权。

司马懿隐忍多年,就是在这种不动声色中积蓄实力,伺机而动。终于,在曹丕和曹叡相继继位后,司马懿的大计落了地。

三、司马氏掌权,江山易主

曹操英年早逝,其子曹丕和曹叡接手大统。而司马懿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掌握魏国的实权,最终他的后人篡位称帝,建立晋朝。一个看似长盛不衰的曹魏王朝,就这样在司马氏手里消声匿迹。

曹丕继位后沉迷声色

曹丕在登上帝位之后,逐渐表现出骄奢淫逸的一面。他大兴土木,修建宫殿以满足自己的奢华生活。同时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对政事日益疏于照管。

这给了司马懿可乘之机。在此期间,司马懿不断笼络人心,稳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最终他取代司马防,出任丞相之职,成为掌控朝政的第一人。

一代明君曹操之子如此不顾国事,其对手司马懿岂会错过这千载难逢的良机?斗转星移,权力的天枰向司马氏倾斜。

曹叡年轻失去诸葛亮牵制

曹叡登基后,一度通过学习治国,勤勉于政,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蜀汉的军事天才诸葛亮于234年病逝,这也让曹叡失去了最后的竞争对手。

与此同时,曹叡也逐渐饮酒过量,荒于慢乐之中。司马懿趁着曹叡功成名就后的懈怠和诸葛亮的病故,进一步坐稳魏国内部权力。终于在曹叡去世后,司马氏如虎添翼。

四、对比治世见真章

曹魏三代与司马氏的历史对比,让人不禁感慨历史的轮回与变迁。江山易主之后,人们也看清了新旧权力对治理能力的反差。

曹魏的功绩有目共睹

曹操统一北方,恢复中原秩序;曹丕定都洛阳,营造雄伟宫殿;曹叡击退蜀军,巩固北方江山。这三位君主各有所长,让北方社会在战乱之后得以安稳发展。

曹氏三代的功绩,有目共睹。汉民族在他们治下保持优势,就连东海之外的邻国也前来朝贡。北方的物产丰富,文化艺术繁荣,可见曹氏政权的鼎盛景象。

晋朝内忧外患频生

而在司马氏手中,江山的局面却并不如人意。司马炎即位后,汉人地位不断下降。同时也无法有效应对外患,被迫向西域纳贡求和。

八王之乱的内斗更是元气大伤。最终,晋王朝走向衰落,并在十六国分裂中灭亡。晋朝的失败无不昭示着司马氏王朝的昙花一现。

三国已灭,历史的评价仍然充满距离感。叹曹孙刘之不争,亦有悼司马氏之中衰。权力博弈的结果,治世的好与坏,史书虽难明其然,民心却自有公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