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4个“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是古泺水的源头

 A松毛岭634高地 2024-02-01 发布于山东

​我国4个“天下第一泉”

中泠泉,人称“天下第一泉”,位于江苏处镇江市西北长江南岸的金山上。中泠泉亦称扬子江南零水。用中泠泉水沏茶,茶味清香甘洌。据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载,品泉家刘伯刍对若干名泉佳水进行品鉴,较水宜于茶者分七等,而中泠泉被评为第一,故素有“天下第一泉”之美誉,自唐迄今,其盛名不衰。

真正的中泠泉水极为难得,该泉之水原来在波涛汹涌的江心,汲取其泉水极不容易。《金山志》记载:“中泠泉,在金山之西,石弹山下,当波涛最险处。”据说古人汲水要在一定的时间。“子午二辰(即白天上午11时至下午1时;夜间23时至凌晨1时),还要用特殊的器具——铜瓶或铜葫芦,绳子要有一定的长度,垂入石窟之中,才能得到真泉水,若浅若深或移位于先后,稍不如法,即非中泠泉真味了。无怪当年南宋诗人陆游在游览此泉时,曾留下这样的诗“铜瓶愁汲中濡水,不见茶山九十翁。”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有咏泉诗曰:“扬子江心第一泉,南金来北铸文渊,男儿斩却楼兰首,闲品《茶经》拜羽仙。”

近百年来,由于长江江道北移,南岸江滩不断涨大,中泠泉到清朝末年已和陆地连成一片,泉眼完全露出地面。后人在泉眼四周砌成石栏方池,池南建亭,池北建楼。清代书法家王仁堪写了“天下第一泉”5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刻在石栏上,从而使这里成了镇江的一处古今名胜。

谷帘泉,世人并称“天下第一泉”,在江西九江庐山主峰大汉阳峰南面康王谷中。相传唐代名人陆羽遍游全国的名山大川,品尝各地的碧水清泉,按冲出茶水的美味程度,将泉水排了名次,确认庐山的谷帘泉为“天下第一泉”。谷帘泉经陆羽评定,声誉倍增,驰名四海。历代文人墨客接踵而至,纷纷品水题留。宋代王禹偁考究谷帘泉后,在《谷帘泉序》中说到此泉水:“其味不败,取茶煮之,浮云散雪之状,与井泉绝殊。宋代王安石、朱熹、秦少游、白玉蟾等都饶有兴趣地游览品尝过谷帘泉,并留下绚丽的诗章。

玉泉,乾隆皇帝钦定的“天下第一泉”。在北京西郊玉泉山东麓,在风景秀丽的颐和园可以看到玉泉山上的高峻塔影和波光山色。明代蒋一葵在《长安客话》中,对玉泉山水作了生动的描绘:“出万寿寺,渡溪更西十五里为玉泉山,山以泉名。泉出石罅间,诸而为池,广三丈许,名玉泉池,池内如明珠万斗,拥起不绝,知为源也。水色清而碧,细石流沙,绿藻翠荇,——可辨。池东跨小桥,水经桥下流入西湖,为京西八景之一,曰'玉泉垂虹’。”

清乾隆皇帝是一位嗜茶者,更是一位品泉名家。乾隆在《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记》说;“则凡出于山下,而有洌者,诚无过京师之玉泉,故定为天下第一泉。”

趵突泉,乾隆御封“天下第一泉”,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位于济南趵突泉公园泺源堂之前。近据专家考证,趵突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至我国的商代,迄今长达三千多年。“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趵突泉:“泉源上奋,水涌若轮。”

趵突泉水从地下石灰岩溶洞中涌出,其最大涌量达到24万平方米/日,三窟并发,浪花四溅,声若隐雷,势如鼎沸,出露标高可达26.49米,“趵突腾空”为明清时济南八景之首。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18℃,严冬,水面上水气袅袅,像一层薄薄的烟雾,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

趵突泉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是十分理想的饮用水。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出京时带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济南品尝了趵突泉水后,便立即改带趵突泉一路饮用,并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

◆趵突泉

元代:赵孟頫

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愁东海枯。

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兴孤。

译文:

泺水之源在此,可谓天下皆无,平地涌出波涛,就如白玉之壶。虚谷长久喷涌,耽心元气泄尽,即使大旱年景,不怕东海干枯。

云雾蒸腾而去,滋润着华不注,波澜声声而起,震撼了大明湖。时时来到泉上,濯洗满身尘土,仿佛冰雪满怀,使人性情脱俗。

江河淮济是中国古代四渎的统称,即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在悠悠历史岁月中,前面三条河流的名字完好保留至今,唯有古济水被黄河占道消失不见。水虽不见,因水得名的城市名却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山东这座“多水”的城市,不仅为泺水之源,还是“二安”故里。

  泺水(泺Luò),古水名,源出今山东济南市西南,北流至泺口入古济水(此段古济水即今黄河)。"泺"的一个意思是湖泊(读po),古代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大明湖是由天下第一泉风景区趵突泉流出的水汇成的(今五龙潭周围),古人称为"泺"。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趵突泉水流出时有落差,因此"泺"作河流名称时读luo,这就是泺水名称的来源。

  趵突泉是古泺水的源头,趵突泉南边的大街据此起名叫泺源大街,现在趵突泉的水流入护城河,到河套庄再与大明湖流出的水汇合,流入小清河,入渤海,所以泺水是小清河的上游一部分。

  "泺水"历史上曾经流入"济水",入济水的地方叫"泺口"后来黄河夺占了济水的河道,黄河是地上河,河岸高出地面,泺水不能流入黄河,就流入小清河了。

文献记载

  泺,泺水,齐鲁间水也。从水,乐声。--《说文》。 公会齐侯于泺。--《左传·桓公十八年》。

  齐国和鲁国因边界争执发生战争,次年春,鲁桓公到齐国谈判边界问题,会齐侯(齐襄公)于泺。泺,泺水的源头,即趵突泉。公元前694年鲁桓公与齐襄公相会的史实,说明在那之前就有了"泺"这个名称了。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卷八·济水二》中便有记载:"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东、北两面则湖。"《水经注》又载:"泺水谷谓之娥姜(英)水。以泉源的娥英祠故也" 。是说趵突泉畔建有舜妻娥皇女英祠,泉水形成的渠溪名为娥英河。所以,泺水入古大明湖段又称娥英河。宋代曾巩任齐州知州时,在泉边建"泺源堂",并写了一篇《齐州二堂记》,正式赋予泺水之源以"趵突泉"的名称。

  元代著名画家、诗人赵孟頫在《趵突泉》诗中赞道:"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

  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中有"酒吸华峰月,诗吟泺水春。"

  元于钦《齐乘》曰:"古泺水自华不注山东北入大清河,伪齐刘豫乃导之东行,为小清河。"

  明刘敕《历乘》载:"小清河,水出大明湖,环城而东,合黑虎泉诸泉之水,东北绕华不注山,经章丘、邹平、新城诸县入海。此刘豫之运河,今迷其故道。"

  又南三百里,曰岳山,其上多桑,其下多樗(chū)。泺(luò)水出焉,东流注于泽,其中多金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