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信死有余辜4

 钟家台 2024-02-01 发布于湖北

韩信观望那点小心思,其实连项羽都看出来了。别说项羽,连蒯通也看出来了。韩信嘴巴上说的很好听,自己不忍背叛刘邦。但嘴巴上说是没用,得看韩信实际干了什么。

实际的情况是,刘邦和项羽相约以鸿沟中分天下后,马上返身追击项羽。而项羽也认识到自己的战略错误都城彭城前置,于是决心改为经营淮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让项羽退到寿春修正之前的战略错误,那这场战争鹿死谁手犹未可知。刘邦必须在项羽完成撤退前半路截击,围歼项羽。但要围歼项羽,哪怕项羽只剩下10万筋疲力尽的军队,没有绝对优势的兵力,在当时谁也做不到。但是面对刘邦的呼叫,韩信扣着刘邦的主力大军,继续按兵不动。

这一举动其实就证明韩信跟武涉和蒯通说的都只是漂亮话。韩信精于计算,背汉自立这种大事,那是得要考虑万全的。最现实的一个问题,韩信手下的军队全是刘邦的嫡系。韩信必须考虑清楚,自己要背汉自立,这些高级将领哪些是刘邦死党,铁了心跟刘邦走,哪些可以争取,哪些会听我韩信的话。而且要背汉自立,极有可能要进行一场大规模的屠戮,杀光刘邦的追随者,动用哪支部队,如何布置,中级军官是什么想法,其他部队会不会发生哗变,韩信都得考虑。

哪怕能够成功,自己虽然是第三股力量,但却处在楚汉的夹缝中,接下来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战略,彭越对我是什么态度,赵王张耳对我是什么态度,燕王臧荼会站在谁那边?刘邦会不会对我用兵?项羽会不会趁机痛打落水狗?如果和项羽结盟,那怎么对付刘邦?齐人会不会趁机反叛?如此种种,韩信要考虑的问题多如牛毛。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韩信并不是一个天良丧尽的人,虽然他屡次要挟刘邦,但确实有可能心里感念刘邦的知遇之恩。因此韩信考虑问题,会基于一个基本点,如何保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所以当刘邦听取张良建议,直接给韩信明确了封地的范围后,韩信终于带着刘邦的大军出击了。

8、韩信到底有什么功劳?

纵观楚汉战争和韩信征战的全程,我们可以看到,在对付项羽这一点上,韩信完全就是锦上添花。要不是军队被他扣着,刘邦根本不需要召集韩信来参加垓下之战。而项羽和刘邦之间的交锋,项羽自彭城之战翻盘后,一直占据着优势,刘邦连战连败。但是刘邦是凭借自己的战役指挥能力,完成了翻盘,整个过程中没有得到韩信任何的支援。相反,韩信的所有战役其实都是依赖刘邦吸引了项羽主力,并且是在刘邦强有力的加强兵力下完成的。

破赵战役,刘邦给韩信加强了三万兵力,然后刘邦亲自率主力从河内一路扫荡到邯郸,与韩信会师于襄国。

破齐战役,刘邦把自己大部分的主力部队都给了韩信。然后自己再次调动项羽东西往复,歼灭了项羽手下的曹咎部,最后把项羽主力拖在了广武。同时刘邦派出郦食其说降了齐国,但刘邦却故意不告知韩信,这等于是出卖了郦食其,其实就是让齐国掉以轻心失去防备,韩信得以顺利攻进齐国。濰水之战,韩信获胜的关键手并不是事先设置的沙囊,而是渡过濰水出击佯装败退以引诱龙且追击的部队。古代战争这种敌前撤退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把自己的阵型给冲垮了。为什么韩信敢于如此用兵?原因就在于这次他带的是刘邦的主力部队,这些部队训练有素,有能力执行这一方案。

其实可以看到,没有韩信,刘邦照样打赢项羽,战至汉三年10月,胜负已分,刘邦只不过还不能够给项羽致命一击罢了(而不能给予致命一击的原因却是刘邦的主力被韩信扣留)。而没有刘邦,韩信取得不了这么大的战绩。

但是韩信对这个问题是没有清醒认识的,他以为自己厉害的不得了。所以他才敢两次按兵不动。任意一次,都是死罪。只不过用人之际,刘邦忍了,但不代表刘邦不会秋后算账。

9、韩信之死

灭了项羽后,刘邦马上夺回自己军队的控制权,改封韩信为楚王。第二年,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用计轻易拿下韩信。其实刘邦拿下韩信的过程就非常好的说明,韩信根本不是刘邦的对手。韩信当时是什么考虑?“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他又想起兵造反又犹豫不决,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后来“人或说信曰:'斩眛谒上,上必喜,无患。’”韩信真的去把钟离眜杀了,然后去觐见刘邦,结果当场被拿下。反又不敢反,见又不敢见,结果去杀钟离眜,这种水平怎么配当刘邦的对手。

但是刘邦也是心软,他在要不要杀韩信这个问题上也是犹豫不决。然后有一天刘邦和韩信聊天,谈论诸将的才能,刘邦故意来了一句:“你看我能带多少兵?”这其实不是聊天了,而是试探了,韩信却浑然不知,来了句:“你能带十万。”刘邦说:“那你能带多少?”韩信还是没意识到问题:“我么,多多益善喽。”刘邦不露声色,笑眯眯地说:“那你怎么被我抓了。”这当头一棒下去,韩信马上意识到不对了,这个时候的韩信已经学聪明了,马上改口:“你不善于带兵,但你善于带将,而且你是天选之人。”

刘邦问这个话什么意思?一个皇帝问这个话,其实就是看你韩信老实不老实,到底有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结果韩信的回答刘邦非常满意,韩信服软了。韩信服的是什么软?韩信的话翻译过来就是:我战术水平比你强,但战役、战略水平你比我强多了。在你面前我只能是个将。

对于要不要杀韩信,刘邦一直都在犹豫,真是不知道他为什么对韩信感情这么深,就是不忍心下杀手。而韩信的这次回答,让韩信再次保住了小命。

但是韩信这个人死性不改,以前是按兵不动犹豫不决,这次他是下了狠心,在刘邦面前假装低头,实际上勾结陈豨,真准备谋反。等到韩信被吕后弄死后,得知韩信死讯,刘邦的态势还是那么复杂,“且喜且怜之”,此话亦可管中窥豹。

刘邦对待韩信的问题上太过宽容大度了,韩信在赵国按兵不动已是死罪,到齐国再次按兵不动更是死罪。刘邦却不忍心下手,差点被韩信反噬。犹豫不决,成大事者之忌,对韩信如此,对刘邦亦如此。

韩信之死并不冤枉,他早就罪至该死,而且是两次。最后他居然真的谋反,韩信死有余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