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钓鱼钓到虾,不用早回家,三招搞定照样上鱼

 钓鱼技术大全 2024-02-02 发布于江西

        除去黑坑少有小鱼闹窝的情况,像自然水域的河流、湖泊,只要是扬竿遇到小鱼、小虾闹窝,再正常不过,其实这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大鱼数量远少于小鱼、小虾。不过,对于钓鱼人而言却是一件烦躁的事情,钩饵入水后,不多长时间便被吞食干净,浮漂上下浮动,难以稳定,无法准确反馈鱼的真正的吃口状态,钓又钓不起来,空钩率极高,钓得人发燥,钓鱼界流行的一句口诀就是:钓鱼钓到虾,不如早回家

        回到钓友的问题“钓鱼小虾闹窝怎么办”为更准确、更全面回答这个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展开描述,具体如下。

1、 针对小虾的食性,巧用饵料尽量避开小虾闹窝

2、 通过调整垂钓方法,避开小虾

3、 巧打窝,窝点有主次之分,分散小虾

一。针对小虾的食性,巧用饵料尽量避开小虾闹窝

    活跃在河流、湖泊的淡水虾,绝大多数属于杂食性的,像植物碎屑、藻类微生物、草籽、脱落的瓜果枝叶,包括在水里游动的小虫、蚊子等都是它的摄食对象。相比之下,小虾与水中的小杂鱼类似,对腥味含丰富蛋白的食物、饵料更偏好、喜爱。所以在小虾较多的水域垂钓,应尽量避开腥味饵料的使用,同时应适度提高饵料的硬度,避免小虾轻易地将饵料啃食干净。比如钓鲫鱼可选用一些麦香或轻奶香的饵料,针对大鲫鱼则可应发酵的麦粒、米粒等;再比如钓鲤鱼,则用一些发酵的玉米颗粒、酒泡的玉米等,虽然并不完全避开小虾闹钩,但有效减轻闹钩的程度。

二。通过调整垂钓方法,避开小虾

1。钓离底或钓浮

       小虾逗留、栖息在水体底层,特别是水草丰富的缓流水域,因此可通过改变垂钓方式的避开小虾的闹窝。淡水鱼大部分活跃在中下水层,所以垂钓也多以钓底为主,这时可将钓底改为钓离底,或者是钓浮。但也需要针对特定水域,如果垂钓的水域深度不够,水体较浅,这时更适合钓离底或者下文的跑铅钓法。如果垂钓水域深度尚可,这时可钓离底或钓浮,需要注意的是,为将目标鱼吸引至设定水层,特别是鲫鱼、鲤鱼、鳊鱼等底层鱼,投掷的窝料应多添加粉末状的玉米面、豆饼粉等,再通过铅坠带窝的方式,使去悬浮设定水层,在附近传播、扩散。

2。跑铅钓法过滤杂乱信号:

        跑铅钓法在小鱼闹窝的情况下,得到广泛使用。但原理并不复杂,小虾、小鱼啃食饵料,或者拉着饵料游动,导致浮漂上下起舞,所以通过添加铅皮,加大重量的方式,实现铅坠、饵料、8字环的快速着底,当小虾、小杂鱼触碰、啃食时候,这些杂乱、琐碎的信号因重铅的原因,并不会传递给浮漂,这就起到一个很好的过滤、筛选的作用,只保留真实、有效的实口动作不过为配合跑铅钓法,进一步避开小虾闹窝,饵料也应该略硬一些,味道清淡或自然谷味或本味为佳。

巧打窝,窝点有主次之分,分散小虾

多打几个窝点,分出垂钓窝料(主窝)与吸引小虾的窝点(次窝),两者距离不宜太近,也不宜太远:两个窝点太近,小虾还会跑到主窝里头啃食饵料;太远无法将主窝里的小虾吸引过去。用这种方法,主次窝选用的窝料最要有明显的差异。比如在次窝可用淡淡腥香味的小鸡饲料或者在玉米面中掺杂适量腥味饵料,这些腥味食物很容易将附近的小虾吸引过过去,自然主窝的小虾数量就少了;同时主窝选择的窝料针对目标鱼有较强辨识度,而小虾不怎么喜欢的,像发酵玉米颗粒、酒泡小麦玉米等都是不错选择,这样将会进一步避开小虾的闹窝。次窝打窝注意频率,不宜一次性投掷过多腥味窝料,建议勤投少投,这样保证窝点时刻有食物,延长小虾在窝点的时间,也不至于一次吃得太饱,再跑到品尝其他味型的食物。

写在后面:延伸小虾闹窝有明显的特征

前文介绍了几种有效避开小虾闹窝的方法,但要彻底解决小虾闹窝也有难度。那么如何快速判断是否有小虾的闹窝呢?最常用的方法是看漂相,与鲫鱼、鲤鱼的浮漂动作不同, 小虾吃饵后,经常是以很慢的速度才能把浮漂拉黑,即浮漂缓慢下落;有时浮漂左右摆动,向钓友的正前方移动;有时是浮漂上下浮动,或下一目或顶起一目。所以如果大多数是这样的浮漂动作,很可能是小虾闹窝。如果想进一步确认,像笔者农村钓鱼那样,可准备一小段鸡肠,用绳子拴住缓慢下落窝点,这时水面绳子是颤动不断,将绳子提起常有小虾被带起,那么自然是小虾在闹窝了,这种方法也经常被钓友们用来钓龙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