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替天行道的组织,心怀苍生的仁人——读王觉仁著《兰亭序杀局》

 云蔚志读书 2024-02-02 发布于上海

这是一部历史文化悬疑小说,也是一本适合睡觉前翻阅的休闲书。作者是在小说《达·芬奇密码》的启发下,仿照其手法,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也赋予惊人的秘密。可惜的是,作为编剧的作者,在这本书的写作上力有不逮,全书情节的套路感太强,人物刻画趋于表面。唯有两点给人印象深刻:一个是替天行道的组织,一个是心怀苍生的仁人。

一、替天行道的组织

(一)天刑盟

小说的开篇就设置了一个巨大的谜题,吕世衡临死前给李世民留下了四个诡异的血字“兰亭天干”,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显然,“兰亭”只能是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也称作《兰亭序》,而“天干”与吕世衡最后暗示的兵器结合,所指的就是王羲之与众友人在兰亭会上成立的秘密组织——天刑盟。

天刑盟的宗旨,便是替天行道,恪守“邦有道则隐,邦无道则现”的原则。该组织以天下苍生为念,谁可以平定乱世,令百姓安居乐业,他们就支持他。一旦天下太平,天刑盟众则蛰伏,等待下一次乱世的浮现。

(二)《兰亭序》的诗句

在东晋永和九年的兰亭集会上,有王羲之、谢安、谢万、孙绰、王凝之、王徽之、王献之等42位名士参加,其中琅琊王氏有 10人,陈郡谢氏有4人,彭城曹氏有3人,太原孙氏有3人。这些人大都成为盟主和各分舵的舵主。

人们往往关注王羲之《兰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书,而忽略了这也是一篇著名的散文,是为聚会上诸人所作37首诗歌合集《兰亭集》的序言。天刑盟与参与《兰亭集》的关系如此紧密,这些诗句也成为成员之间接头的暗语。比如,王羲之五子王徽之有诗:“先师有冥藏,安用羁世罗。未若保冲真,齐契箕山阿。”开头两句是冥藏舵主与手下的接头暗号,现任舵主王弘义是王羲之的后代。魏滂赋诗“望岩愧脱屣,临川谢揭竿”,即为临川舵主的暗号。现任舵主魏徵正是魏滂的九世孙。

在《兰亭序》真迹中,隐藏着天刑盟一盟十九舵的终极秘密。就在王羲之写成的二十个各不相同的“之”字旁,有一些用明矾水书写的隐形文字,注明了天刑盟的世系表,即历任盟主和分舵的传承人。

(三)争夺《兰亭序》

李世民登基之后,天下太平,本应是“邦有道”。可是,夺嫡之争愈演愈烈,天刑盟内部也有分舵卷入其中。冥藏舵主王弘义更是野心勃勃,试图得到《兰亭序》,重启并掌控天刑盟,趁机恢复琅玡王氏当年“王与马,共天下”的荣光。如果这一切不得到制止,天下必然分崩离析,万千百姓将再度陷入乱世的苦难之中!

李世民自从得知《兰亭序》背后有这样一个力量强大的组织,也千方百计想得到它,好让自己的江山永固。围绕着《兰亭集》的秘密和真迹,各方势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后,反而是一个心怀苍生的仁人——萧君默得到了它,并成为了天刑盟的新一任盟主。

二、心怀苍生的仁人

萧君默最初是玄甲卫郎将,本是奉旨追查天刑盟,如此的机缘巧合与他的仁心不无关系。

(一)挖雪埋尸

贞观二年的冬日极寒,长安附近的茫茫雪原上随处可见冻死的百姓。此时的萧君默才七八岁,见到如此多的死人,惊奇地询问父亲,“为什么朝廷不管百姓的死活?”

身为朝廷命官的父亲长叹一声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再大的长安城也难以装下四方涌入的灾民,只能紧闭城门,任由他们冻死在外。皇帝开始还会在朝会上讨论赈灾,后来干脆连奏章都不看了。

萧君默虽然还是个小孩子,也懂得救国济民的道理,不禁要疑问:像这样救不了百姓的朝廷,要它何用?当父亲面对路有冻死骨束手无策,暗自惭愧时,萧君默已经跪在地上,用冻得通红的小手挖雪,想要掩埋那些可怜人的尸体。哪怕只有他一个人,一双小手,根本不能把那么多人都埋掉。

从此,他立下志愿,长大要当朝廷命官,一定不让百姓饿死冻死父亲勉励他说:“做不做官是不要紧的,最要紧的是存一颗做好事的心、救人的心。”

萧君默从小就心存仁心,很快就得到命运的垂青。

(二)当仁不让

如今皇帝和朝廷一心想摧毁天刑盟,冥藏及其追随者一心要控制天刑盟。如果他们得逞,不仅是天刑盟成千上万的弟兄可能死于非命,天下将再次大乱,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死去。

面对天刑盟的危局,萧君默本没有信心挽狂澜于既倒。但是他知道这个世界充满了死亡和杀戮,也意味着更多的人在期待他来拯救。于是,在左使和各分舵的支持下,他当仁不让,接下了天刑盟主的重任,去实现儿时的心愿。

贞观十七年三月,在萧君默的周密布置和亲身涉险之下,冥藏舵舵主王弘义及潜伏在朝中的主要党羽被一网打尽,天下终回太平。

三、作者的理想世界

纵观全书,如果真的有这样替天行道的组织和心怀苍生的仁人,那一定是百姓之福,心之向往的愿景。但这只是作者的理想世界,实际则太难成真了。

(一)天刑盟之不可能

1. 初心难不改

假设有这样的一个地下组织,如何能让所有成员坚持如此高尚的理想呢?又如何在吸纳新成员,领导层更迭之中,仍旧长期保持初心

书中的有些人发家致富了,有些人也是位高权重,他们还能不受声色犬马的诱惑,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吗?

2. 内部分崩离析

而且,组织的章程和制度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像内部联系,人才培养,经费筹集等运营维持也都是长期的系统工程。

书中看不出天刑盟有类似的细致安排,内部自然缺乏凝聚力。于是,就出现有些分舵参与夺嫡之争,竟然不顾同盟之情,互相杀戮。有些成员长期不与组织联系,连盟主都不愿相认,更不要谈遵从号令了。那么,组织中出现像王弘义这样的野心家也不足为奇

显然,这样的一支力量既可以用来保护人民,也可以用来危害人民。

3. 长期存在成疑

全书的结局是,萧君默向李世民请求归隐林泉,而天刑盟则再度沉寂。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皇帝竟然恩准了。

在历史上,皇帝是不可能放心让如此强大的组织独立于皇权之外的。要么为我所用,要么彻底消灭,绝无放任和无视的道理。

虽然作为庶民,每每遇到不平事,总是希望有这样的组织来主持正义,这样的仁人挺身而出,但作者的这一设想过于浪漫主义,完全脱离了历史现实。

(二)心存希望

尽管与真正的历史相去甚远,作者之所以如此设定,也折射出他的世界观。

小说所描写的时代距今已经一千多年了,世界已变得更加先进和富裕,今人却不见得比古人活得更安全、更幸福、更有尊严……

作者在这样一部类似穿越的爽文中,不仅仅是在表现主角光环,美女倾心,领袖群伦的快感,也不是在揭示权谋的阴暗,人性的卑劣,更多是在提醒人们追求比生存高得多的意义和价值。就小说本身而言,写一部反派王弘义的番外篇其实更加精彩,看他如何隐忍,设计权谋,号令帮众,又如何执着于旧情,羁绊于亲情。

主角萧君默遭遇了许多阴谋和苦难,是作者对这个世界怀有的忧虑。萧君默勇于担当,敢于抗争,一直以天下为公,则是作者对这个世界抱有的希望。如果读者能从萧君默的故事中汲取力量,那他就得偿所愿,大慰平生了。

所以,从这样的立意来看,小说中的那些槽点都无关紧要了,祝愿每一位读者都可以心存希望,相信光,相信明天会更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