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习儒学的目的是什么

 黑龙江波涛 2024-02-02 发布于广东
修习儒学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究明

  要学习一门学问,首先要搞明白的,就是这门学问的核心是什么?

  同样,若是我们要修习或了解儒学,首先需要搞明白的,就是儒学的核心。有了靶心正眼,才不至于依文解义或断章取义。

  讨论儒学的核心之前,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位历史人物:张载先生。

  宋真宗天禧四年,张载出生于长安,名字出自《周易·坤卦》“厚德载物”之语。

  张载从小天资聪明,十岁时随外傅学习,就表现出不同常人的品格,所谓“志气不群,知虚奉父命”。

  张载二十一岁时,写成《边议九条》,向当时主持西北防务的范仲淹上书,陈述自己的见解和意见,打算夺回被西夏侵占的洮西失地,为国家建功立业,博取功名。

  康定元年至庆历二年,范仲淹在延州军府召见了这位志向远大的儒生。张载谈论军事边防,保卫家乡,收复失地的志向得到了范仲淹的热情赞扬,但范仲淹说:“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 ”认为张载可成大器,劝他作为儒生一定可成大器,不须去研究军事,勉励他去读《中庸》,在儒学上下功夫。

  嘉祐二年,三十八岁的张载赴汴京应考,时值欧阳修主考,张载与苏轼、苏辙兄弟同登进士。在候诏待命之际,张载受宰相支持,在开封相国寺设虎皮椅讲《易》。期间遇到了程颢、程颐兄弟,张载是二程的表叔,但他虚心待人,静心听取二程对《易经》的见解。第二天,他对听讲的人说:“易学之道,吾不如二程。可向他们请教。”二程由此在京中名声大震。

  宋神宗熙宁二年,御史中丞向神宗推荐张载,称赞张载学有本原,四方之学者皆宗之。神宗召见张载,问他治国为政的方法,张载“皆以渐复三代(即夏、商、周)为对”。神宗非常满意,想派他到二府(中书省枢密院)做事。张载认为自己刚调入京都,对朝廷王安石变法了解甚少,请求等一段时间再作计议,后被任命为崇文院校书。

  当时王安石执政变法,想得到张载的支持。有一天见到张载,对他说:“朝廷正要推行新法,恐怕不能胜任,想请你帮忙,你愿意吗?”张载一面赞同政治家应大有作为,但又含蓄地拒绝参与新政的行为,遂渐引起了王安石的反感。张载上奏辞去崇文院校书职务,未获批准。不久被派往浙东明州审理苗振贪污案,案件办毕回朝。此时张载之弟监察御史张戬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与王安石发生激烈冲突,被贬,张载估计自己要受到株连,遂辞官回到横渠。

  张载博览群书,其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认为只有“德性之知”才能认识“天下之物”。讲学关中,故其学派称为“关学”。

  张载一生,两被召晋,三历外仕,著书立说,终身清贫,殁后贫无以殓。在长安的学生闻讯赶来,才得以买棺成殓,护柩回到横渠。

  熙宁十年,张载病逝于临潼,时年五十八,尊称张子,封先贤,赐封郿伯,嘉定中谥“明公”,从祀孔庙西庑第三十八位,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

  宋朝名人这么多,文中也有范仲淹、欧阳修、苏轼、苏辙、王安石、程颢、程颐等历史名人出现,为什么偏偏要拎出来一个张载呢?

  这是因为,张载有一个著名的“横渠四句”,可以概括儒学修习的核心,那就是: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把这四句话搞明白了,我们也就明白了学习儒家的真正意义。下面,我们就一一论述之。

  一、为天地立心

  天地者,世间一切万物也。天何以名为天?地何以名为地?人何以名为人?物何以名为物?

  只因有心,只因有生灵的存在,这一切物质的存在才有意义。

  若天地无心,有物与无物,有何不同?若人畜无心,死尸与土木,又有何别?

  心才是天地的主宰,心才是万物的主人,心才是这个世界的观察者、体验者。

  佛家言:“即心即佛,是心作佛”,即是此义。

  所以,为天地立心,就是要我们,找到自己的根源,找到本来的自己,弄明白哲学的第一问:“我是谁?”

  但这个心,到底是哪个心呢?肉团心?意识心?觉受心?

  显然都不是,这个心,就是佛家的妙明真心,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

  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明心见性,就是为天地立心。这,就是儒学的第一目的。

  二、为生民立命

  经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同样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心灵世界。我们心灵世界中的一切山河大地、草木鱼虫、人际往来,都是我们心灵世界中的生民。

  心生之臣民如何,就看我们自己立的命,是天命还是无明了。

  这些生民,是美好的,还是厌恶的;是妙用的,还是障碍的;是圣众,还是恶魔;全在于你立的是什么命。

  若你立的是天命本性,则这一切生民皆如镜花水月,皆是净土中的庄严,不能碍你分毫。

  若你立的是生死之命,那么生活中一定荆棘丛生,苦乐参半,六道轮回,烦恼不断。

  因此,明心见性开悟立心,是远远不够的。禅宗也说破初关,自救不了。

  我们还需要保任自性,需要牧牛除习气,去历境炼心,做到内圣外王、性相不二,方能真正的解脱自在。

  这,便是为生民立命的目的所在。

  三、为往圣继绝学

  达到为生民立命的层次,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一真一切真。此时天人合一,物我两忘,自在随缘,随缘自在,得大解脱。

  但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看着身边人在自己的心灵世界里受苦,如何能不生慈悲拔苦之心呢?如何能不想多一些心心相印的知己呢?如何能不想多多成就一些他方净土呢?

  所以,我们不应该,只是做个自了汉,画地为牢,固守在弥勒净土不下生。而是需要帮助后学知天命,证菩提,悟大道。

  但是,帮助众生是不易的,是需要善巧方便的,是需要神通妙用的,是需要辩才智慧的。

  这些东西哪里来呢?

  这就需要学习和继承古往圣贤的无量法门了。能够应机与药,起大机用,倒驾慈航,借助这些经典法船,度众生过苦海,驶向太平天下、极乐净土、大同世界,才是儒学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目的。

  四、为万世开太平

  万世者,不是万岁,不是很长很长的时间,而是无量的世界。

  你的心灵世界,我的心灵世界,众人的心灵世界,就是这无量无边的世界。

  圣人要的,是为你我他,开太平的心灵世界。而不是开一个物理的太平世界。物理的太平世界,莫说过去现在未来,莫说你我他,就是佛祖在世,就是孔子老子全部活过来,也是做不到的。

  我们的物理世界,发生什么事情,都是正常的,因为存在即合理。是非对错,只在人心,好恶苦乐,亦只在人心。找到了各人的根本,解决了各人的根本,就改变了各人的世界。

  若人人都能在自性净土中常乐自在,怎么还会去追风逐影,随波逐流,造恶受报呢?那么物理的世界,一定也会越来越好。

  因此,以人为本的方式,方便引导大家发现自我,能够独立自主的改变每个人自己的世界,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离苦得乐、证菩提、登净土,才是儒家的最终目的。

  学佛的人,在三皈依的时候,会发四弘誓愿:

  “无边众生誓愿度,无尽烦恼誓愿断,无量法门誓愿学,无上佛道誓愿成。

  这四弘誓愿,便与儒家张载先生的这个横渠四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若不为天地立心,无边众生向哪里度?

  若不为生民立命,无尽烦恼如何能断?

  若不为往圣继绝学,无量法门为何学?

  若不为万世开太平,无上佛道有何用?

  所以,修习儒释道的真正目的,是一致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只因立场不同,眼界不同,手段不同,才有这许多差别。

  最后,用一首诗来结束这篇文章,希望大家能对儒家这条登山路,产生不同于以往的看法。

   题西林壁

  宋·苏东坡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