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王雪涛经典语录,学习如何欣赏花鸟画

 老猴zyx 2024-02-03 发布于北京
Image
Image

中国近现代花鸟画大师王雪涛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拉开序幕。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王雪涛大展暨艺术研讨会现场

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迁和文化更新,绘画艺术在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中国的碰撞中融合探索。在时代变革的浪潮中,中国艺术家对中西绘画的风格、技法、观念等开展了全方位的讨论与实践,形成了生动多样的实践案例与创作景观。王雪涛正是这一批勇于开创、敢为人先的艺术家中的佼佼者,他的作品以精湛的笔墨、雅丽的赋色和灵动的姿态见长,堪称中国小写意花鸟画的经典,是中国传统绘画现代发展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Image

王雪涛与齐白石(右一)、胡佩衡(右二)在齐宅

王雪涛生于20世纪初,青年时代曾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和国画,具有扎实的西画造型基础,更受教于齐白石、陈半丁等传统大家。他在转益多师、深研传统的基础上,将西画的色彩冷暖与造型规则融于笔端,创造出中国小写意花鸟画的新语言。王雪涛不仅笔墨技艺娴熟,而且具有高度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善于捕捉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灵动韵味,他笔下的花鸟草虫、生活小景,充满鲜活真切的意趣,使观者感受到于细微处见真情的艺术魅力。

Image

20世纪60年代,王雪涛在家中作画

他在创作上主张“师法造化而抒己之情',摆脱了明清花鸟画的僵化程式,创造了清新灵妙,雅俗共赏的鲜明风格,对我国小写意花鸟绘画做出了突出贡献。

Image

王雪涛经典语录

Image

关于临摹:在理解画理的基础上对原作加以完善

Image

王雪涛《稚鸡》 中国美术馆藏

临摹是重要的,早在六朝的谢赫就列为“六法”之一而得到重视。但写意画的临摹却为不少青年朋友所忽视。他们学画,也并非全然不临,但重视的多为画法问题,却未认真研究作品的精神气质。临摹主要是要理解画理,既可忠实于原作,也可改动它的缺点。

关于笔墨:干枯见笔处看笔墨功力

Image

王雪涛《八哥》华夏珍宝博物馆藏

画画时,什么笔锋都可通用,只要较好的表现对象即可,日久天长,自己的笔墨风格也就会自然形成;切记在画画的初始阶段就一味追求笔墨。而放松对自然对象的生动表现。笔墨掌握的难易顺序是笔、墨、水。其实,水分淋漓的画法是较易表现的,而干枯见笔处才真正需要功力。

关于色彩:以色助墨、以墨显色

Image

王雪涛《紫藤白鹇》 北京画院藏

不大了解的人常以为中国画笔墨可取,而色彩则不讲究,其实不尽然。从战国、秦汉的漆器,汉代的壁画可以看出,美术创作中色彩的民族特点已经形成。谢赫总结的“随类赋彩”说明千余年前色彩问题已经提高到理论问题而加以重视了。墨与色结合使用,时常可以得到丰富的表现力和更好地表现特定的情感。以色助墨、以墨显色,一向为画家所重视。

关于意境:引人生情,打动人心

Image

王雪涛《妙墨册》 王雪涛纪念馆藏

中国绘画如同京剧艺术一样。不拘于机械的再现对象,更要把握对象的精神气质,着意于创造意境以感染观者。一幅画的内容是好的,但总要有情趣才能打动人心。要画得引人生情,善于体现自然界中不大为人注意,或者是可能会发生的一种机趣,从而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感受和回味想象的余地。­

关于写意:对现实物像的观察、提炼、概括

Image

王雪涛《花卉昆虫册》局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有些人对所谓“写意花鸟画”有一定的误解,以为“写意”者,不必求其形似,只图练习笔墨,这是把对现实的观察、提炼、概括与不必研究对象的生活习性和结构特点混为一谈,其结果便是把生动、多样、变化丰富的大自然,不是画得千篇一律,就是非驴非马。

关于写生:捕捉对象瞬间的动态

Image

王雪涛《云南山麓》 王雪涛纪念馆藏

不注意对物写生,把握不住对象形体的特征,就失去了艺术再现的能力。写生不是画虫鸟标本,不但要能准确刻划形象,而且特别要强调概括能力和捕捉对象瞬间的动态,我对自己的速写总是以这样来要求。手眼的敏捷是速写要解决的问题,画面的生动,离不开速写的锻炼。

Imag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