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蛋白质的形成过程

 医学abeycd 2024-02-04 发布于湖北

蛋白质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 转录:在细胞核中,DNA上相应的基因序列被转录为信使RNA(mRNA)。mRNA与DNA上的序列互补。

转录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启动:转录需要特定的起始信号来启动,通常是 promoters 区域中的TATA box 等序列。当转录因子和 RNA 聚合酶识别 promoter 并结合之后,转录才能开始。2. 延伸:RNA 聚合酶沿着 DNA 模板链向下游移动,遇到四种核苷酸则根据碱基配对规则引入相应的 RNA 核苷酸,从而延长 mRNA 链。3. 终止:当 RNA 聚合酶遇到 terminator 区域时,转录终止。terminator 包含一段脱核苷酸序列,导致 mRNA与模板链的双链不稳定,RNA 聚合酶最终脱离。4. 成熟:初步合成的 mRNA 须经过加帽、剪接等后转录修饰,成为成熟的 mRNA,这才能作为翻译的模板。5. 出核:成熟的 mRNA 从细胞核运输到细胞质,准备参与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二. 传出核:mRNA从细胞核移出,进入细胞质。

mRNA的传出核主要涉及以下几个过程:

1. mRNA加帽:初步转录得到的mRNA分子首先要在5'端加上7-甲基鸟嘌呤帽(5' cap),这有助于mRNA的稳定性和转运出核。2. 剪接:大多数mRNA前体(pre-mRNA)含有内含子(intron)序列,必须经过剪接才成为成熟的mRNA。剪接需要一系列小核糖体核蛋白复合物(snRNP)等的参与。3. 3'端加polyA尾:mRNA的3'端会加上一系列的腺嘌呤,形成polyA尾。这也有助于mRNA的稳定性和转移过程。4. 与转运因子结合:成熟的mRNA与一系列RNA转运因子(RNA export factor)结合,形成mRNP复合物(mRNP particles)。这些转运因子中,NXF1和CRM1尤为关键。5. 穿过核膜孔:mRNP粒子与核膜孔蛋白(如NUP153)相互作用,通过核膜孔达到细胞核膜的两侧。6. 与核膜相关的动力学:与核膜和导管相关的分子运动将mRNP粒子运输至细胞质一侧。7. 与核糖体结合:到达细胞质一侧后,mRNA与核糖体亚基结合,mRNA准备参与翻译过程,合成相应的蛋白质。

三. 翻译: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mRNA上的遗传密码被翻译为氨基酸序列。这需要tRNA的参与,它能识别mRNA上的密码并携带相应的氨基酸。

翻译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初始化:mRNA与核糖体的小亚基结合,定位mRNA上的起始密码子(通常是AUG)。同时,initiator tRNA带来起始氨基酸甲硫氨酸。2. 延伸:核糖体大亚基的催化中心识别mRNA上的连续三个核苷酸密码(密码子),并引入相应的氨基酸。这需要氨酰tRNA的识别和配对。3. 终止:当核糖体识别到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UAA、UAG或UGA)时,翻译终止。释放因子识别终止密码子,导致核糖体解体,多肽链释放。4. 后修饰:合成的多肽链通常要经历改造,如折叠、磷酸化、糖基化等,最终形成成熟的蛋白质。

四. 肽键形成:相邻的氨基酸通过肽键连结,最终形成整个多肽链。

肽键形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反应:

1. 氨基酸的活化:氨基酸的羧基必须先被激活,通常与ATP反应生成氨酰腺嘌呤(aminoacyl-AMP)中间体。这需要氨酰tRNA合成酶的催化。2. 氨基酸与tRNA结合:氨酰腺嘌呤与tRNA相应的反密码子结合,形成氨酰tRNA。这个反应也需要氨酰tRNA合成酶的催化。3. 氨基酰tRNA与核糖体相互作用:翻译过程中,当核糖体识别到mRNA上的密码子时,相应的氨酰tRNA与之结合。4. 肽键形成:当两个氨基酰tRNA同时与核糖体上的mRNA结合时,它们各自携带的氨基酸相互作用,在酶的催化下形成肽键。5. tRNA释放:肽键形成后,tRNA被释放,准备运载下一个氨基酸。6. 核糖体转移:核糖体顺着mRNA向下游移动一个密码子的长度,进行下一轮的翻译。

五. 蛋白质折叠:刚合成的多肽链会发生空间构象的折叠,形成成熟的三维结构。这通常需要分子伴侣的帮助。

蛋白质折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初级序列: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决定了其折叠后的三维结构。近距离的氨基酸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折叠在一起。2. 次级结构:α-螺旋和β-折叠通过氢键形成,是构建蛋白质三维结构的基本单元。它们通常是在初级序列中相距较远的氨基酸序列折叠而成。3. 区域:蛋白质中相对独立的折叠单元,如螺旋束、β卷包、环等。这些区域通过稳定的相互作用连接起来,共同构建整个三维结构。4. 折叠核:一些关键的氨基酸残基能促进折叠,通常位于蛋白质的内部,为整个三维结构提供稳定框架。这些氨基酸称为折叠核心氨基酸。5. 次级结构稳定:α-螺旋和β-折叠等区域相互作用,通过氢键、离子键、范德华力和疏水互作用稳定在一起,形成较大的三维区域。6. 三级结构:通过上述相互作用,α-螺旋、β-折叠等区域进一步折叠,最终形成整个蛋白质的三维立体结构。7. 分子伴侣:一些蛋白质的折叠需要 other proteins 或 small molecules 的帮助,它们被称为分子伴侣或折叠因子。

六. 后修饰:有些蛋白质在翻译合成后还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化学修饰,如磷酸化、糖基化、硫化等,才会成为成熟的、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后修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磷酸化:在蛋白质的丝氨酸、苏氨酸或酪氨酸残基上加上磷酸基团。这通常由蛋白激酶催化,可激活或抑制蛋白质的活性。2. 糖基化:在蛋白质的天冬酰胺残基上连接糖基基团。这通常在蛋白质转运的过程中发生,参与蛋白质的定向和稳定。3. 氧化:蛋白质中的半胱氨酸形成二硫键,或与其他分子形成混合二硫键。这能促进蛋白质的正确折叠和稳定其三维结构。4. 氨基酸的改造:一些氨基酸可发生化学改造,如半胱氨酸被氧化为胱氨酸,精氨酸被改造为鸟氨酸等。这也通常参与蛋白质的活性调控。5.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一些放射性同位素可与蛋白质产生化学反应,用于蛋白质的体内外定位和定量研究。6. 肽链切割:一些蛋白质合成后需要经过限制性肽酶的切割,产生两个或多个活性片段。这是激活一些蛋白质的重要机制。7. 脂酰化:在蛋白质的丝氨酸残基上连接脂肪酸基团。这能促进蛋白质与脂膜的相互作用,参与信号转导和定向。

七. 运输和定位:成熟的蛋白质需要运输到细胞内的定位置,如细胞膜、细胞器膜等,发挥其生物学功能。

蛋白质的运输和定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信号肽:许多蛋白质含有信号肽,它能引导蛋白质运输到内质网或线粒体等细胞器。信号肽通常在蛋白质转运过程中被切除。2. 亚细胞定位序列:一些蛋白质含有能促进其运输到细胞nucleus、线粒体等部位的氨基酸序列。这些序列称为亚细胞定位序列或定位信号。3. 运输通道:细胞内存在一系列通道,如内质网的可复合体、高尔基体等,能运输蛋白质到特定细胞区域。这需要与一系列运输受体的结合。4. 转运因子:许多蛋白质需要与一系列运输蛋白或受体结合,才能被正确地定向运输和定位。这些运输蛋白被称为转运因子。5. 锚定蛋白:一些跨膜蛋白可与膜上特定位点的锚定蛋白结合,这有助于其定位和功能发挥。6. 酶切和修饰:一些蛋白质在转运过程中需要经过关键酶的切割或修饰,这有助于其定位到正确的细胞区域。7. 梯度传递:细胞内存在渗透性梯度、电化学梯度等,这些梯度也可以引导蛋白质的运输和定向。

所以,蛋白质的形成是一系列复杂的生化过程,涉及DNA、RNA、核糖体、tRNA等多种生物大分子的参与和互动。只有经过转录、翻译、折叠、后修饰等关键步骤,遗传信息才最终被表达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产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