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tnj660630 2024-02-04 发布于江苏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概述

  •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因为过多胆汁反流,引起胃黏膜损伤的炎症性病变,常见临床表现如上腹部烧心、疼痛、口苦、恶心、大便干结等,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
  • 发生于非手术胃的称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
  • 发生于胃部手术或者胆囊切除术后的称为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

病因病机

胃肠道逆蠕动、胆囊结石、胆囊炎、Oddi括约肌功能或者结构异常、幽门关闭不全,胃部分切除或者胆囊切除等原因会导致胆汁返流,引起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等。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中医关于胆的记载始见于《黄帝内经·灵枢》:“邪在胆,逆在胃。”证见“善呕,呕有苦”,认为“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著名消化病专家田德禄教授认为肝胃不和、郁而化热、肝热移胆、胆气不降,胆热夹持胃气上逆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以热证、实证为多见,临床上多以小柴胡汤合香苏散化裁,田德禄教授同时在治疗的时候根据胃镜下表现加减用药,如胃黏膜充血水肿加连翘、蒲公英,黏膜糜烂者加三七、白及等。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在生理上胆的疏泄功能正常,有利于胃气的下降,胃主和降功能正常,也有利于胆汁的排泄,胆胃作用相互协调来共同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胆腑通降失常,胆气不降,胆汁可逆流入于胃而致胆汁返流性胃炎的发生。

内镜下表现: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治疗目标

恢复脏腑生理功能,促进胆汁正常排泄,保护修复胃粘膜,消除烧心嗳气,咽喉不适等临床症状。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 中医的治疗策略疏肝理气、利胆通腑、健脾和胃、通降逆气。常见的临床分型有肝胃郁热证,方剂选用化肝煎加减;肝郁脾虚症,方剂选用逍遥散加减;寒热错杂证,方剂选用半夏泻心汤加减。

病案举例1:

男,70岁,2023年3月13日首诊。

主诉:口干口苦1年,

现病史:近1年来口干口苦,饮食正常,餐后胃胀,大便正常,小便频、夜尿3-4次,睡眠正常,舌质红,苔黄腻有裂纹,脉弦。

证型:肝胃不和,湿郁化热

处方:柴平汤加减。

柴胡24黄芩12 姜半夏18 党参10炙甘草6生姜10

大枣15 苍术15 姜厚朴12 陈皮30 竹茹15 茯苓18

首诊 7剂

3月19日复诊 病人反馈:口干口苦显著减轻,小便频减轻,夜尿2~3次,舌红苔薄黄腻,有裂纹。脉弦细滑。上次处方7剂

3月27日三诊 病人反馈:口干口苦不太明显。上次方加大腹皮10克,炒槟榔10克行气降气。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病案举例2:

男,66岁。2023年4月7日首诊。

主诉:进肉食恶心伴口干口苦6个月

现病史:自2022年9月出现见到肉食恶心、口干口苦,肛门下坠, 在某三级综合医院就诊,检查腹部彩超:胆囊内未见结石以及占位。

2023年2月22日,我院腹部彩超:胆囊息肉0.56×0.5cm,见到肉食恶心,口干口苦,上腹部窜痛,大便不成形2~3次/天,排气多,小便不利、尿等待,夜尿2~3次。肛门下坠感、身体乏力。舌淡暗苔黄白腻,脉弦。

证型:胆热脾寒(上热下寒)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

柴胡24 桂枝12 干姜10 黄芩12 炙甘草6 生龙牡各15

天花粉12 当归10 白芍10 川芎6 生白术15 泽泻18 茯苓15 黑顺片15

首诊 7剂

4月14日二诊 病人反馈:服药三天以后可以吃肉食,口苦已经不明显,口干,饮水正常。小便如前,大便1-2次,肚脐周围窜痛没有发生,肛门下坠感减轻,乏力减轻,舌淡暗苔薄腻,脉弦。上方黑顺片加至18克。7剂,

4月28日复查 腹部彩超:胆囊息肉0.4*0.3cm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小结

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位在胆和胃,与肝脾密切相关,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是重要的发病因素,临床上发现这些情况及时就诊,我们会根据情况来判断胆囊息肉、胆囊结石的性质、硬度、大小,进行相应的治疗,部分胆囊息肉、结石通过治疗是可以消失的。

同时本病的发生多与情志因素相关,临证过程中我们会关注患者情绪,及时给予疏导,饮食上注意少吃油炸食品,生活中可以练练八段锦、太极拳等来舒缓心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