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看晁错、袁盎的结局就懂了!

 二岸猿声啼不尽 2024-02-05 发布于福建

小的时候,就听人经常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当时不懂得这句话背后的道理,直到自己年纪大了,经历的事情多了,才算是逐渐开悟了,很多古人总结的道理,是那么言简意赅。西汉韩安国就曾说过:“话不可以说绝,事儿更不能做绝,就算对待罪人,也要留三分人道!”宽恕别人,很多时候就是放过自己,一个人如果懂得不为难自己,烦恼就会少很多!

为何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看晁错、袁盎的结局就懂了!

想到了晁错,汉景帝刘启的老师,被汉景帝刘启称为“智囊”,天子之师,没有一个是白给的,帝王之师的代表张良,就被称为“谋圣”。你说后世之人的智慧,都不如张良吗?那倒不是,张良除了智慧,更有急流勇退的勇气,这才是很多聪明人最难以割舍的,大多数人总是想要的太多,而忘记了这个世界的规律,那就是和谐和平衡,你要不断得到的同时,就要做好失去的准备。举个例子,你忙于事业,就会减少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因为时间资源是有限的,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有些事情其他人做,只是效率和效果的问题,而陪伴家人,做个好父亲、好丈夫、好儿子这种事情,却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

为何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看晁错、袁盎的结局就懂了!

晁错这个老师,对于徒弟汉景帝刘启可是倾尽全力,他草拟的削藩策,从理论上打响了“尊君强国、惩治不法”的第一枪。晁错这个人,眼睛里就见不得一点沙子,对于别人的问题,一概穷追猛打,做事从来都不留余地。比如袁盎在吴国做国相,为了和吴王刘濞保持好关系,接受吴王刘濞贿赂这件事,就被晁错抓住不放,在汉景帝刘启面前参了他一本,如果不是窦婴和一些大臣们积极维护,恐怕袁盎就人头落地了。袁盎心里这个气呀!我容易吗?那个吴王刘濞可不是个好相处的主儿,前几任吴国国相,除了窦婴之外,几乎都被吴王刘濞给搞死了,你让我怎么办?按照你晁错的意思,我岂不是去送人头了。

为何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看晁错、袁盎的结局就懂了!

晁错不仅仅对诸侯,对于权力滔天的功臣元勋们,下起手来也毫不手软。如丞相申屠嘉,不过是个弓马手出身,却可以成为大汉丞相,靠的可不是什么治世之才,只是因为他功臣的身份而已。因此晁错和申屠嘉也很合不来,申屠嘉搜罗证据,想把晁错置于死地。但是晁错棋高一着,抢先一步去向汉景帝刘启“自首”,当申屠嘉气势汹汹的在汉景帝面前控诉晁错时,汉景帝刘启只是谈谈的说:“这件事我知道了,丞相费心了!”就这样轻描淡写的不了了之了。申屠嘉是个暴脾气,当初他收拾汉文帝的宠臣邓通时,把邓通打得皮开肉绽,要汉文帝来说情才行,那个时候的他是何等的风光呀!可如今,却被晁错一个书生轻松拿捏,你说申屠嘉怎么能咽下这口气呢?于是不久后,丞相申屠嘉就呕血而死,申屠嘉和袁盎,是忘年之交,因此袁盎恨晁错入骨!

为何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看晁错、袁盎的结局就懂了!

但袁盎要等待机会,因为晁错是汉景帝刘启身边的红人,且人家身为御史大夫,削藩策的制定者和推动人,正处在风口浪尖上,这时候是没人会去触这个霉头的!但削藩策的颁布,也注定了晁错的结局,他精于大政疏于人情的问题,被韩安国看得很通透。韩安国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从来不会把事情做绝,也不会把话说绝,决定权在你而不在他!汉景帝强力推行削藩策,晁错的权势达到了顶峰,在朝堂上面对窦婴的问询,晁错胸有成竹,他对窦婴说:“削藩是文皇帝定下来的方略,当初贾谊的治安策,就是为了陛下今天削藩做准备的,匈奴人不过是外患,而日益做大的诸侯们,才是真正的腹心之患!”窦婴并不认同,他说:“晁错大夫,诸侯们不是案板上的鱼肉,他们个个实力雄厚,削藩策是国之大政,一旦导致激变发生,我们做好了应对激变的准备了吗?”

为何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看晁错、袁盎的结局就懂了!

晁错说不出来,汉景帝刘启和弟弟梁王刘武结下血肉之盟,这种事是不能公开拿出来说的。汉景帝刘启打断了窦婴的话,“看来这个削藩策是必须要实行了,在我看来,就八个字的事儿,尊君强国、惩治不法!”看到了吧,人家皇帝都给定性的事儿,你窦婴为啥还要不识时务呢?晁错的底气来源于皇帝,所以你说什么都没用,除了让老大对你心存怨恨,还能有什么好印象呢?但吴王刘濞联合诸侯们造反了,七王之乱爆发,汉景帝刘启和老师晁错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晁错建议刘启御驾亲征,自己则留在京城,这个安排让刘启很不满,因为刘启就没出过京,更没打过仗,让他去前线和吴王刘濞较量,不是去主动送人头吗?

为何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看晁错、袁盎的结局就懂了!

晁错对汉景帝刘启启用窦婴,也颇有微词,因为在他看来,窦婴这个人很有问题,不仅曾经担任过吴国国相,还和贪腐分子袁盎过往甚密。汉景帝的一句话,让晁错没话说了,“老师,窦婴有问题,但是还不至于和吴王刘濞联合起来,一起对付我吧!”是的,不管有什么分歧,但窦婴和汉景帝刘启,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窦氏的地位建立在汉景帝刘启执行的基础之上,吴王刘濞推翻了汉景帝,窦氏也会一起完蛋,这和梁王刘武的处境是一样的,都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为何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看晁错、袁盎的结局就懂了!

看准了时机再出手,袁盎可是个狠人,窦婴向汉景帝推荐文武二将,武是曾经担任兵马都尉的栾布,文就是曾经任吴国国相的袁盎。而袁盎见到汉景帝刘启后,立刻说:“陛下,如今的困局,皆因一人而起,天下人却都来怨恨您,这个锅您不应该背,实际上,只需要舍弃一人,则天下就安定了!”汉景帝刘启问:“你说的是谁?”袁盎没客气,“晁错,就是罪魁祸首,天下人皆言其可杀!”“可晁错是忠臣呀!削藩策也是朕同意施行的……”袁盎见汉景帝刘启的态度有所松动,马上进言说:“陛下,臣也知道晁错是忠臣,但是叛军的口号是'清君侧、诛晁错’,如今您不杀他,怎么来堵住叛军的口实呢?为国不畏身家,这不是晁错经常说的话吗?”

为何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看晁错、袁盎的结局就懂了!

汉景帝刘启不禁打了个冷战,因为“为国不畏身家”这句话,是晁错和自己经常说的话,袁盎是怎么知道的呢?实际上皇帝的身边,有很多势力的耳目,对于他这个最高统治者的一举一动,很多人都是了若指掌的。袁盎故意这么说,实际上是在对汉景帝刘启施加压力,逼迫其做出妥协和让步。晁错在上朝的路上,被廷尉拦截下来,不容分说的带到了刑场,腰斩于市的下场是晁错万万没有想到的,他没想到汉景帝刘启会这么绝情,袁盎和窦婴会在这个时候还搞内斗!

为何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看晁错、袁盎的结局就懂了!

袁盎也为自己的做派付出了代价,当他来到前线,劝说吴王刘濞退兵失败后,韩安国对他说:“足下太狠了,杀晁错的主意一定是你出的!”袁盎回应道:“那是天子的决策,岂是我能左右的了的!”韩安国笑了笑,“天子决策?杀了晁错能解决什么问题?吴王刘濞能退兵,别自欺欺人了,要让吴王刘濞退兵,只有战而胜之这一条路而已。老兄的做法太狠,做人处事还是要留有余地的好。”袁盎冷哼了一声不以为意,不久后,他代表大臣们上奏折里坚决反对立梁王刘武为储君,算是和梁王刘武结下了梁子。韩安国没有去激化矛盾,但羊胜和公孙诡认为这是个机会,于是建议梁王刘武去暗杀反对他的大臣,袁盎首当其冲,成了被刺杀的目标之一。

为何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看晁错、袁盎的结局就懂了!

羊胜和公孙诡,作为梁王刘武的谋主,策划并执行了整个刺杀行动。汉景帝刘启震怒,中尉郅都带着人马来到了梁地,向梁王刘武要人,刘武走投无路,只好把韩安国从大牢里放出来,请他来指点迷津。韩安国说:“大王,您能够悬崖勒马,这很好,您想想陛下连自己的亲儿子,临江王刘荣都可以杀掉,您这个弟弟又算得了什么呢?之所以不趁着这个机会动手,那是因为有太后在的缘故,但太后的年纪越来越大了,万一太后不在了,您又将如何自处呢?”韩安国说的很明白,汉景帝刘启不动你,是因为窦太后还在,一旦窦太后不在了,早就把你给收拾了!看到这段的时候,我甚至认为,羊胜和公孙诡这两个人,不仅不像梁王刘武的谋士,而是更像汉景帝的爪牙,他们给梁王出的主意,实际上是为汉景帝刘启收拾梁王刘武这个不听话的弟弟,来创造条件和理由!

晁错和袁盎的结局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做绝,很多事情就没办法一蹴而就,温水煮青蛙的办法固然慢一点,但是隐患小不容易发生激变。你给人留有余地,就是为自己留下退路,谋定而后动,隐而不发可不是怯懦,而是一种智慧!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