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台山显通寺图文汇编(九) 【藏经楼和佛国藏珍楼】

 chy20100514 2024-02-05 发布于广西

﹋﹋﹋﹋﹋﹋﹋﹋﹋﹋﹋﹋﹋﹋﹋﹋﹋﹋﹋﹋﹋﹋﹋﹋﹋﹋﹋﹋﹋﹋﹋﹋﹋﹋﹋﹋﹋﹋﹋﹋

智慧的源泉( 2024.01.05 )

﹋﹋﹋﹋﹋﹋﹋﹋﹋﹋﹋﹋﹋﹋﹋﹋﹋﹋﹋﹋﹋﹋﹋﹋﹋﹋﹋﹋﹋﹋﹋﹋﹋﹋﹋﹋﹋﹋﹋﹋

五台山显通寺图文汇编(九) 【藏经楼和佛国藏珍楼】

【藏经楼

显通寺的最后一重大殿,是铜殿后面的后高殿,是藏经楼。藏经楼以其在该寺的最后最高处,故俗称后高殿。该殿二层五间,面宽16.3米,进深8.2米,高度9米。原来,楼上楼下都贮藏着经书,故名藏经殿。

  ▲显通寺的最后一重大殿,是铜殿后面的后高殿,是藏经楼。

  ▲铜殿、藏经楼。

▲  进入后高殿需登上石台阶。

  ▲殿前匾额为《法界华严》。

  ▲后高殿向西一角。

  ▲该殿二层五间,面宽16.3米,进深8.2米,高度9米。

  ▲原来,楼上楼下都贮藏着经书,故名藏经殿。

  ▲金殿之后是藏经楼,俗称后殿,原放藏经,现已辟为文物陈列室。

  ▲后高殿所悬的当代牌匾:书法家沈鹏题《界华严》。

  ▲藏经殿前廊碑。

  ▲两都是满文碑。

  ▲两块都是满文碑。

  ▲这是后高殿前的长廊。


藏经殿是该寺中轴线上的第七重殿宇。现在,殿内供着一尊金光闪闪的甘露文殊铜像,文殊跏趺坐在狻猊背上的千叶莲花台上,表示文殊菩萨在为芸芸众生演说甘露净法。文殊顶戴佛冠,低眉垂眼,颈系璎珞,左手端着甘露钵,右手捏着莲枝,两手作说法的样子,其法一味,解脱涅盘,故名甘露文殊。因此,这座藏经殿,现在又名甘露文殊殿。在该殿东西两壁的佛台上,置有木制佛龛,内供八大论师。这八尊大论师像,都是铜质,铸于1995年,是五台山诸寺中独有的塑像。八大论师,即龙树、无著、陈那、释迦光、圣天、世亲、法弥和功德光。这八尊师像,骨相奇特,张口露齿,一派梵相。他们是古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和瑜伽行派创始人和论师。其中龙树是古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创始人。自幼“诵四韦陀典四万偈,偈有四十二字”,并领其义。青年时即为婆罗门教学者,“世学艺能、天文、地理、图纬、秘谶及诸道术,无不悉练”。后来皈依佛教,精通三藏。入雪山佛塔,遇一老比丘,授以大乘经典后,周游他国,更求他经。他大力传教,使大乘般若性空学说风靡全印度。著作甚多,有“干部论主”之称。无著,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创始人。对《华严经》等大乘经义,皆能通达理解。后劝其弟世亲也弃小乘佛教而改学大乘,著作很多,主要有《摄大乘论》、《六门教授习空论》、《顺中论》、《金刚般若经论》,《显扬圣教论》、《大乘阿毗达摩集论》等。世亲,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创始人之一。无著之弟。据称他遍称小乘十部教义,不信大乘。后弃小乘从兄学大乘,广著大乘论书,解释大乘经书,并著作评论瑜伽行派理论。著作很多。圣天,亦称提婆,古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创始人之一,龙树弟子。“博识渊览,才辩绝伦”。他从龙树出家为僧,发挥龙树的中观学派理论,著有《百论》、《四百论》等。法弥,古印度大乘教瑜伽行派论师,佛教因明学者。主要著作有《大乘集菩萨学论》、《金刚针论》以及《因明七论》。陈那,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论师,佛教新因明学的创始人,被后人称为“中世纪正理学之父”。释迦光和功德光,精通论藏,论释佛教经义,著作很多。这八尊大论师像骨相奇特,张口露齿,一派梵相,是五台山诸寺中独有的塑像。

  殿内供着一尊金光闪闪的甘露文殊铜像。

  ▲文殊顶戴佛冠,低眉垂眼,颈系璎珞,左手端着甘露钵,右手捏着莲枝,两手作说法的样子,其法一味,解脱涅盘,故名甘露文殊。

  ▲文殊跏趺坐在狻猊背上的千叶莲花台上,表示文殊菩萨在为芸芸众生演说甘露净法。

  ▲在该殿东西两壁的佛台上,置有木制佛龛,内供八大论师。

  ▲在该殿东西两壁的佛台上,置有木制佛龛,内供八大论师。

  ▲这八尊大论师像,都是铜质,铸于1995年,是五台山诸寺中独有的塑像。


金殿之后是藏经楼,俗称后殿,原放藏经,现已辟为文物陈列室。殿内陈列着陶、木、金、石等多种文物珍品和书画艺术品。其中手工艺品有北魏孝文帝时黄金镇风印:魏孝文帝时的铜质镀金镇风印,上刻“清凉摄受”四个篆体字。说是五台山一年四季风大,众僧人集四十八两黄金制成此印,用来镇风。镇风印原在清凉寺内存放,和神话传说里文殊菩萨从东海龙王那里取来的歇龙石(也叫清凉石)放在一起,互相配合,镇风降雨,以济万民。这里保存的早期文物还有,北魏太和年间的铜铸旃檀佛,南北朝时期的石雕观音菩萨和侍理菩萨。清代烧制的济公和尚瓷像、苏武牧羊花瓶、木雕善财童子和观音,铜铸刘海戏金蟾和四十八臂观音,以及水晶塔、银塔和各色景泰蓝供件等。

此外,北宋开宝年间印刷的雷锋塔藏经,宋末元初赵子昂夫妇画的马和观间菩萨,明代沈周画的关云长,明代丁云鹏在菩提树叶上画的十八罗汉,是研究我国古代印刷和绘画的珍贵资料。清代烧瓷济公和尚像和苏武牧羊花瓶,木雕善财童子和观音菩萨,铜铸刘海金蟾和四十八臂观音,以及水晶塔、银制塔和各色景泰蓝供器等,精巧玲珑,色彩缤纷,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传说杨五郎使用过的铁棍,长五尺,重八十一斤,现也保存在殿内。尤其应当提到的是华严经字塔。字塔长一丈七尺,宽五尺,由白绫和黄绫裱糊而成,上写华严经八十卷,计字六十万零四十三个。绫上写字不算奇,奇的是用一部经文正好组成了一幅宝塔图案。远望象在绫上用工笔画的七级高塔,塔身嵌以楼阁佛像,飞檐吊以风钟,塔边饰以花卉,十分形象。近前细瞅,原来拼成高塔的每根线条都是蝇头小字排列起来的。莲花的细茎,风钟的吊绳,佛像的眉毛,都是一行行的小字。难察经文起着何处,不知经文落款何方,经毕塔成,浑然一体。华严经字塔系清康熙年间苏州三定弟子许德心用十二年功夫书成。这帧经字塔,没有周密的设计,没有顽强的毅力,是难以完成的。苍海拾贝,由此可见五台山佛教历史的悠久与佛教文物的丰富。

  ▲华严经字塔。

  ▲殿内陈列着陶、木、金、石等多种文物珍品和书画艺术品。

  ▲五台山文化——白衣大悲观音菩萨像轴。

  ▲传说杨五郎使用过的铁棍,长五尺,重八十一斤,现也保存在殿内。

  山西五台山显通寺明代大社铜牛。

  ▲玉雕。

  ▲中国佛教圣地(五台山)显通寺赏析。

  ▲书画艺术品。

  ▲五台山显通寺纪念币。


殿内还置一件雕刻华丽的经柜,内藏纽约光明寺沙门寿冶亲书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普贤净行品》、《行愿品》、《梵行品》。这是寿冶和尚亲自送给显通寺珍藏的抄本。

    寺庙里还珍藏着一幅当年林彪的侍卫从天空中拍摄到文殊菩萨的真身像。这张照片陌陌的摆放在藏经殿的右侧,摄于WG时期。当年为了给LB修建“疗养院”而炸毁了金刚窟和五郎庙两座寺院,在炸寺的时候,随军记者拍到的照片。


▲  文殊菩萨的真身像。

  ▲文殊菩萨的真身像。

 ▲文殊菩萨的真身像。


【佛国藏珍楼】

显通寺方丈院仓楼,现改建为佛国藏珍楼,集中陈列五台山寺庙之文物,陶、木、金、石雕刻佛像和书画艺术作品中,有不少国家一级文物,吸引众多文物爱好者观赏。1987年起,此粮仓改名叫做“五台山佛教文物陈列室”。

    佛国藏珍楼,原名粮仓楼。坐西向东,占地162.7平方米,单檐硬山顶。楼内共展出文物304件。其中一层陈列着五台山模型及部分较大较重的珍藏品,第二层藏陶、木、金、石等文物,第三层藏有字塔,经书和名人书画。

   佛国藏珍楼,原名粮仓楼。


    藏珍楼位于显通寺内,高14. 8米,为砖木建筑,三层结构, 里面陈列着五台山佛教珍贵文物304件,其中三级以上文物 263 件。一楼陈列有清代乾隆皇帝钦书的木制楹联:“到此即空还即色,迩时宜雨亦宜晴”。紧挨楹联,是几幅笔法简练的兰竹刻 画,出自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之手。

    在一楼陈列 室的20多个橱窗里,陈列着蜡台、香炉、花瓶及各种供器,其中两件文物引人注目,一件是根粗铁棍,长1。68米,重40。5公 斤,传说是北宋杨五郎的兵器;另一件文物是一头大铜牛,高 85厘米,长146厘米,与这座铜牛配套的还有一辆铜车。

    二楼陈设着120多件文物。各种质地的佛塔,有玉雕、水晶雕,有铜铸,还有白银铸等等,最小的仅高3厘米,玲珑剔透。 各种灯台、灯座、鼻烟壶以及佛像工艺品,造型千姿百态,做工 精细密致。武则天的造像在二楼中特别明显,这位盛唐时期的女皇帝曾削发为尼,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显庆五年(660年) 三月,她回山西文水探亲,对五台山佛教更是大力扶持。武则天当政期间,五个台顶均建有宝塔,五台山佛教达到极盛。五台山佛教界为了感谢她,所以也雕铸其像供奉起来。除武则天以外, 二楼展出的还有造于1500年前的释迦牟尼铜像,唐代雕刻的石质 观世音,以及苏武牧羊、刘海戏金蟾、济公和尚、关云长等像。

    三楼陈列书画,有御笔金字《大方广佛华严经》、《藏要》、 《楞严经》、《金刚经》等,还有历代高僧、名人的字幅、条画。 菩提树是佛教界的圣洁之树。菩提树叶,往往被佛教徒当成佛物供奉。明朝万历年间,丁云鹏在菩提叶上画了十八罗汉图,画中罗汉神姿各异,生动逼真,而树叶看起来仍然色泽鲜亮,脉络清晰。


    ▲明朝万历年间,丁云鹏在菩提叶上画了十八罗汉图,画中罗汉神姿各异,生动逼真,而树叶看起来仍然色泽鲜亮,脉络清晰。

  

  

  

  

  

  

  

  

  

  

  

  

  

  

  

  

  

  


未完待续..........

上一篇:五台山显通寺图文汇编(八) 【铜殿】

下一篇:五台山显通寺图文汇编(十) 【僧舍和各种配殿及舍利塔】、【五台山佛教协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