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木哇||汉水谣(三十五)

 昵称70808387 2024-02-05 发布于山东

 
汉水谣(三十五)

邓木哇

石油弟子石油情

癸卯兔年极冷的四九,天寒地冻,龙年春节日益临近。按风俗,吃了腊八粥,一只脚就算踏进了年节,为吉祥的年饭揭开序幕。

年饭现场,从左至右为于飞、朱仲鄂、作者与李俊

腊月十二,来了三位远道客人,于飞、朱仲鄂、李俊。他们是二十五年前的99届高中毕业生。那时,他们风华正茂,活力四射,开启了广华中学在体育竞赛场上一路领先的时代,更创造出几十个体育生上大学的奇迹。据潜江教育局招生办公室负责人透露,那年,江汉油田广华中学通过体育特长生考进大学的人数,超过了天门、仙桃、潜江三个省管市同类学生的总和,而油田的总人口,不及这三个市的三十分之一。   


当年部分体育生合影,照片上的同学全部升入高校。第一排右起第一人是薛文卿,第二人是于飞,第四人是谭江锋,中间女生是万玲,万的左边是朱仲鄂,万、朱的背后是孙军。

广华中学的体育生们升入的高校包括武汉大学、中南财大、飞行学院到一般院校和体育院系。

孙文静的特长是乒乓球,她进武汉大学的文化分是三百一十六分;薛文卿的特长是四百米跑,他进中南财大的文化分是三百八十分左右;于飞进飞行学院,文化分也只有三百六十来分。那年,只要是专业达标的同学,都有大学可上,区别只在学校档次的高低。

 时代造就了这批同学,他们,也创造了自己引以为傲的历史。

在三位远客中,除从江汉油田来的于飞,另两位从武汉来的朱仲鄂、李俊都毕业于湖北经济学院,这是他们第七次代表99届同学结伴来跟我吃年饭。

早已年过不惑的学生们,正值人生的黄金期,他们各自的家庭开枝散叶,勃勃生机,事业蒸蒸日上,一片光明。

这批同学梦圆大学的同时,也成就了一个园丁团队。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广华中学工作的体育老师孙传武、雷鸣,以及后面的李世东、李金涛、肖鹏等,此前默默无闻工作在运动场。现在,这几位高智商又勤奋的教练终于迎来职业生涯最好的黄金期,为创建全省体育名校揭开序幕。   

作者的左边是孙传武,工作数十年间心心相印形影不离,现任江汉油田教育集团体卫艺科科长。

我已退休近十五年,而这些学生还记得我,着实让人感动!

回顾同学们从体育幼苗到国家二级、一级运动员,从顽童到大学生的艰难成材之路,再到各自行业中的佼佼者,作为见证人之一,抚今追昔,无尽感慨。       他们在学生时代的故事与印象,几十年后回忆起来,仿佛就在昨天。

于飞的故事

于飞的父亲是转业军人,地震队工人;母亲是油田家属,他还有一个妹妹。

油田家属大都务农,于飞家定居在地调农场。农场四周的田野一望无际,大的家属区都设有小学。父亲长年在野外作业,只有轮休才回家;母亲每天下地干活,兄妹俩就生活在这样十分自由的家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自理能力没什么问题,而旺盛的精力加上好动的天性像沟渠里的水葫芦一样疯长。

上世纪八十年代,油田农场跟农村差不多,小学规模小,没多少作业,更没有补习班美术班音乐班之类,孩子们有大把时间自由支配。父母亲忙于生计,没多少时间顾及小孩学习。“于”是,没有笼头的小野马就玩得“飞”起来了。在离家不远的庄稼地追野兎、逮青蛙,在小水坑抓鱼捉虾,在漫漫高粱、玉米地躲猫猫,经常玩得忘记了上课时间。最开心的是地里的瓜和树上的果成熟季节,还有分伙“开仗”……。这些活动比写作业有趣,更比枯坐在教室长精神。老师如果不追究,父母根本不知道。等到负责任的老师追究再家访,爱玩的天性、无拘束的任性带来的自由和快乐已成习惯。

很多时候,他的人,勉强坐在教室里,而心呢,随时被窗外自由自在飞翔的小鸟吸引。听不听老师讲课、完不完成作业对小于飞已无关紧要,能爬无皮树,无梯上屋脊,结伙玩游戏……,这些才比每天的作业重要、快乐。   

再“于”是,麻烦就接蹱而至。每当老于回家休假,经常有人上门告状,有时还不止一起两起。有告自己家小孩被欺负的,有告于飞胁迫自己小孩逃课贪玩的,有告自己家烟囱被堵的,有告自己种的瓜被摘、菜地被践踏……,五花八门的恶作剧,不一而足。老于愤怒至极,只有暴打自己的儿子安抚告状的人。如果同时几个人排队上门告状,老于边打儿子边问告状者满意不满意,直到引发对方恻隐之心,连说别打了!别打了!才满意的离开。老于继续接待下一个告状者,如法炮制……。

每施行一次“家法”后,老于都借酒浇愁,天长日久,他的酒量大增,据说喝下三斤两斤后还能下地干农活。

如此严厉的家教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直到无意中,一个特殊的场景,震撼了于飞。那是他因惹事被父亲胖揍一顿后,借酒浇愁的老于在豪饮过程中泪如雨下,这个镜头像刀一样刻进他的记忆,这是他第一次看到性格刚烈的父亲居然痛哭流涕!

不久,两位恩师王宇平、李世东先后走进他的生命。他们发现于飞特别能跑的天赋,把他吸收进田径队精心培养。很快,他便在训练场上、在赛场上初露头角,使不完的劲、特别能跑的天赋优于一般同学,从六十米、一百米到两百米,无人超越。在训练中、比赛中找到乐趣后,他那充沛的精力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初中没毕业,机遇降临,于飞和几个伙伴被“选秀”进广华中学,成为又一个恩师孙传武的“嫡传”弟子,开始更系统的专业训练。在每年一次的油田中小学生运动会上,每赛必胜的于飞,以优异成绩跟一批体育苗子顺利升入高中,然后一路开挂,威震四方:从油田到潜江再到宜昌,以他为核心的田径队所向披靡。后来,他甚至代表江汉油田职工参加过石油系统的全国工人运动会,当时,他还只是十六七岁的高中生。   

由于飞领军的接力队获奖后合影,从左往右:朱仲鄂,李俊、于飞,薛文卿。

自此,一条蛟龙从汉水腾空而起,一路奔向“东方”(注一)。

上飞行学院时的于飞

长年体育训练成为于飞学生时代最重要的生活,久而久之,他的体质被塑造得异常强健。高三招飞时,他成为全校唯一体检合格者。说来也巧,此前也有两名学长招飞到解放军飞行学院,一位是篮球运动员,一位是长跑运动员。

省里组织的高水平运动员测试,他的两百米成绩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这个成绩可以上一类大学。在上什么大学的选择中,于飞听父亲意见,考虑到妹妹还在上学,家底不厚,如果飞行学院能录取,别的大学再好也不去。

在所有提前录取院校中,解放军飞行学院优先,他们第一个提取学生档案。当该院招生人员发现于飞高水平的运动等级后,如获至宝,立即提档。   

当年顽皮无比、如羚羊满地跑的懵懂少年,即将插上钢铁翅膀翱翔天际。

担任民航机长时的于飞

 朱仲鄂的故事

朱仲鄂的童年、少年跟于飞的经历相差无几,他的父亲也是转业军人,也在远离家属区的供应处职工食堂当炊事员,母亲也是家属工,下大地务农。淘气、逃学、惹事、挨打,包括比兔子还快的跑速,两人真像是孪生兄弟。他俩的细微差别是于飞的绝对速度稍快一点,朱仲鄂的起跑反应稍快一点。后来在历次4×100米接力赛中,作为队友,第一棒永远是朱仲鄂,第四棒永远是于飞,广华中学男子接力赛在这哥俩领衔后的历次比赛中高歌猛进,从来没有输给任何对手。

参加省里高水平运动员考试申报项目时,我让朱仲鄂报一百米,让于飞报两百米,这样安排避免因手足“相残”而压缩理想大学的选择空间,便于他们兄弟登山各自努力。

天有不测风云,朱仲鄂在高考前、高考中发生两件匪夷所思的事,差点断送美好前程!

精力旺盛、讲义气是大多数体育生的特质,跟团队意识、吃苦耐劳、拼搏精神融为一体后,运用在正确刀刃上则锋利无比,形成满满的正能量,反之,易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 

以于飞为核心的田径队获总分第一后合影。从左往右:于飞,朱军,薛文卿,朱仲鄂,李俊,谭江锋,陈煦。

1999年早春二月,离体育高考只剩两个多月。一天下午,外校一帮学生到广华中学“约架”,事情起因是那帮人在前次斗殴中吃了亏,这次来找平衡。我以为这些学生打打闹闹一下就会作鸟兽散,没有在意,作梦都没有想到朱仲鄂会是事件“主角”,而且是直接受害者!

原来是他帮小时玩伴“出头”惹的祸,前几天把对方打伤了,对方纠集一帮人来报复。我赶紧叫人把朱仲鄂找到办公室,了解情况。只见他的脑袋被纱布包扎的像个巨大的白色“粽子”,只露出嘴、鼻和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

我问他伤口疼不疼,他摇摇头说没大事。我又问他,吃了亏想不想报复?

他说对方先吃了亏,这回摆平了。我再问他想不想上大学,他说想啊。我说,这就好,先好好养伤,再不能惹祸了,伤好后抓紧训练!谢天谢地,这个事件有惊无险,他的伤很快痊愈,没留下任何后遗症。

按朱仲鄂的实力,他上大学是板上钉钉的事,没有悬念。未知因素是上重点大学、还是上一般院校。但是,一个突发事件把他坑了,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他居然在全省高水平运动员测试中吃亏在起跑线上!

在历次比赛中,他的起跑从不失手,在如此重要的比赛中,他足足比所有人慢了一秒多钟!百米跑中的一秒钟是什么概念?由静止进入高速前能跑六至七米左右,在高速巅峰状态能跑十米。事情真相是,当朱仲鄂按工作人员指令,蹲在起跑线后信心满满等发令枪响时,发令员刚喊出各就位,不等枪响,其他的人集体偷跑!他回头看发令员时,枪才响!再往前看,离起点三十米处专设有招回裁判,他的功能等同航空母舰上的阻拦索,把因偷跑犯规的学生即时拦回起点。那个裁判无动于衷。电光石火间,他醒悟过来,如离弦之箭,拼命向大部队追去,到终点时,他居然还超过了三四个人!

这个事件是有人买通了裁判,合伙作弊。

如果朱仲鄂跟犯规者同时起跑而不被拦回,他的百米“成绩”肯定超过国家一级水平。

历史永远没有如果。朱仲鄂这个“犯错”的实质,也折射出他骨子里头的一种高尚品质,那就是可贵的规则意识,他在等待裁判纠错!我在场外目睹了事件全过程,朱仲鄂气愤交加跑到围栏边跟我诉苦。我叫他千万不要离场,一定要找总裁当面反映裁判失职行为。我的目的是让总裁了解事实真相,同时强化她对朱仲鄂的印象,为后续的补救奠定基础。后来的结果是,尽管他测试的那个不代表他真实水平的“成绩”没有达到规定的录取线,经相关部门领导研究后,仍然可以提出档案,作为特长生再面试后,进入一般高校。

打架事件,别人“作弊”他受害事件,两件事都对朱仲鄂形成伤害。然而,在他个人成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两个大漩涡反而滋养了他,让他更成熟、更能从容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大学毕业后,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他越过一个又一个浪头,终于找到稳定的航线。现在的“朱总”掌管着全兴大曲两个省的销售权,我戏称他是“两湖总督”。

李俊的故事

李俊上高中也是凭他在油田运动会上展示的体育天赋而特招。从小学到初中,他的恩师是邹国平,此人毕业于广华中学,也曾经是我的学生,也跟李俊一样,是中长跑选手。

高中三年,我是李俊的专项老师。如果经过系统训练,李俊上不了大学,至少对我的打击最大:徒有其名的水货老师。这是笑话,是私心,更是沉甸甸的责任。跟朱仲鄂一样,在高三和高考阶段,有四件意外的事发生在李俊身上。

 第一件事,为了争取所有体育生在专业考试中过关,高三年级的最后一个冬训,我们制订的计划、安排都是超强度、超极限。个别意志不顽强的同学过不了这一关,来年的高考基本没希望。

 那是个严寒的早训练,我记不清在一个小时内,用极限体力跑四个四百米还是六个四百米,时间必须达预设水平,达不到就不算数,重跑。四百米赛跑的特点是速度与耐力最大极限的融合,对运动员体能和意志力是很痛苦的考验。有业内人士说,宁跑一万不跑四百。

当李俊完成了大部分指标,还剩一个或两个时,我正等待着他全额完成计划,只见他突然把钉鞋一脱,光脚丫子离开运动场:罢训!我很意外,问他怎么啦,他头也不回,说:“不练啦!” 当然,下午的训练一如既往。我在想,一直能吃苦,对我说一不二的李俊怎么如此逆反?

一天,那是星期三,我偶遇李俊母亲来学校送午饭,我问她一个星期送几次,她说送一次,因离学校太远,她只能请一次假。我突然明白李俊罢训的原因:营养跟不上!严寒时节的清晨,男同学们经常光膀子训练,头上还不断冒出团团热气,他们的能量消耗实在太大。学生食堂的营养肯定供不上能量的消耗。于是,我说,你今后再不用送了,从星期一到星期五的午餐,李俊就在我家吃,我家里有人作饭。营养有保障后,运动量再大也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第二件事,发生在于飞招飞体检过关后的某一天。冬训期,我们每周都有一个下午对所有同学进行百米速度强化训练,是跑八个还是跑十个百米达标,忘记了。这个全家福的训练是所有同学最兴奋最期待的时刻,人人都想知道自己的速度是不是提高了、提高了多少。而最兴奋的是于飞,这既是他的强项,又陶醉在可能开飞机的梦幻中。精力体力过剩的他跟李俊从开玩笑起,无意中闹到动真格的打起架来!十八九岁的小伙子们平时打打闹闹也常见,我知道他们都有分寸,不会较真,而且,这也是一种很有效的体能与敏捷性训练。但是,这一次非同寻常,因为飞行员对身体的要求很苛刻,全身不能有半点疤痕。我立刻中止训练,把两只伸长脖子的红冠“鸡公”叫到一起,重话轻说:你们是同学、是队友,更是兄弟!平时你们在操场的草地上怎么“比武”我不管。现在于飞可能当飞行员,如果为一点屁事造成创伤,你们都会后悔一辈子!

第二天早训练,两个人翻篇了,准时参训。这架一打,哥俩感情更深,二十多年来,他俩真的亲如兄弟。

第三件事,发生在高水平测试前的报名资格上。

一天,潜江教育局通知我们学校去招生办公室拿体育生的高考报名材料。我像往常一样兴冲冲赶过去,结果是晴天霹雳的消息,李俊、薛文卿两个同学的报名失败,原因是运动员证上填写的成绩太低!我问招办陈主任,还有没有办法补救,他说明年再来吧。

不说这两个学生都是我亲手训练,即使任何一个学生没上考场被淘汰,我都不会接受,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第二天大早,我给彭校长说明情况,请她安排专车,送我去省招办,争取能补报。当我赶到设在省考试院的报名处时,工作人员正在办理最后一个单位武昌区的考生审查报名程序,然后关门。负责人是高校体协秘书长郭晶,跟我面熟。在他的通融下,不仅报上名,还把两个人的项目拆开。原先两个人都办的是四百米运动员证。薛文卿留在四百米,李俊换成八百米,压在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后来,潜江招办领导看到我们不仅报名成功,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在一摞接一摞的录取通知书(当时省教育厅的所有文件包括录取通知书都经潜江招办转达)中还有这两个学生的名字后,跟我们学校的关系密切了许多,凡涉及体育特长生的任何事务,他们都很重视,尽力提供方便。

第四件事,发生在学校的选择上。薛文卿和李俊的专业成绩都很硬,一起到中南财大面试也过关,等文化分公布后就发录取通知书。结果薛文卿拿到了通知,李俊的通知说要等一等。事后才知道李俊的专业在体育部通过,但文化分在财大校级招办卡壳,耽误了一段时间。如此一来,赶紧再找接受学校。当时已进入招生后期,各学校按指标已提前面试后招满特长生。最后,作为遗留问题,李俊跟朱仲鄂一起进入湖北经济学院。   

大学时期的李俊(左)、朱仲鄂(右)。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李俊以他的智慧、情商与特长,毕业后在大学城开体育服装专卖联锁店,同时组织、资助大学生们参与多种体育竞赛活动,给无数活力无限的年轻群体找到释放青春能量的平台,这些持续活动也激活了他的联锁店,他也成为同学中先富起来的一部分。

李俊教大学生打羽毛球

 中国教育的至圣先师孔子说有教无类,核心意思是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至于如何成材的说法林林总总莫衷一是。从体育特长生的选拔、成材过程,再看孔圣人的教诲,他的有教无类理论里,蕴含着有教“分类”的精髓,比如天文、地理、礼乐、骑射等。当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快速转型时,人们认为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单一路径。这样,形形色色的课外补习成风,课外资料成堆,造成千军万马挤在一考定终生的独木桥上,忘记了孔圣人最基本的教育理念,贻误、埋没了无数可塑之材。

数理化是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个体差异形成的发展方向与学习动力。没有动力作源头,再高明的老师也钻不进因这样那样原因而没有信心读书的学生们的心房。

比如外语。外语是体育生们最怵的难题之一。高考总分中,最低得分应该是外语和数学。当于飞考机长必须过英语关时,他不得不迎难而上,啃下这块硬骨头。如果当年让他舍弃体育,花大把时间、精力再请家教補习外语,他的升学之路恐怕比范进不会短。

关于英语,我想起谭江锋。他的专项是一百一十米高栏。谁成想,他不仅跨过上大学的“高栏”,还跨出了国门,现在是某央企海外市场的财务总监兼副总经理。当年的外语高考分大概在二三十分,如今,当工作需要必须掌握英语时,他也能跨过这个难度系数最高的高栏。这还只是驻欧洲市场的工作需要,如果下一站常驻南美洲,他也大概率会想方设法啃下西班牙语、葡萄牙语。

谭江锋在塞浦路斯的雪山上

跟李俊一起因报名资格差点“落难”的薛文卿,他的文化基础最好,有老师给他定位的目标是上体育院校,这样安排有把握被录取,稳稳提高体育生的录取率。我们研究后认为,他的个性不适于当体育老师。只要他的专项过关,进别的大学后发展的空间更大,这样安排得冒风险。事实证明我们的决择是正确的,他认准努力的目标后,不声不响埋头苦练。从小学到高二年级,他从未获得参加油田比赛资质。最后一年的高三,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参加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居然打破油田四百米记录并达到二级运动员水平!他的成长、成功历程再次证明,兴趣、爱好是最大的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方向选对了,像他这样可塑性很强的学生不成功都难。中南财大毕业后几经辗转,薛文卿在某国内外著名的网络公司站稳脚跟步步高升,当年高考不超过四百分的学子,现在手下一大堆硕士、博士学霸。

旅行途中的薛文卿    关于正确施教,孙军的成长过程同样有说服力。高三时,他的身高超过一米八七,体重一百公斤左右,专项篮球,司职中锋。现代篮球是速度加空间的剧烈争夺,球场上各个位置随时互换。仅凭身高马大,发展空间非常有限。我们对孙军设计的训练方式是早上练体能,下午再练球技。早晨一个小时不摸球,每次训练课不停的练滑步、移动、起动、急停再加速度和爆发力,单调、枯燥、累。孙军的悟性很好,他完全理解我们为他着想的良苦用心,不折不扣执行训练计划。如此长期坚持后,竞赛场上呈现的局面是,那些身高超过两米的对手远不如他灵活;球技很好很灵活的对手没有高度没有体重,在他快速移动面前如碰铜墙铁壁。录取他的某高校把他本科学藉接连换成硕士、博士(为参赛资格特制),连续为学校比赛八年,即使工作地离大学千里之外,也被学校召回参赛。原因是他一人可撑起一片天空,激活一个球队。至于毕业后的工作,毫无疑问,因能力出众,很早就走上关键岗位。

现在的孙军

凡是走进高校的体育特长生,都有一段艰辛无比的路程,跟学霸们比较,他们学习难度、压力都很大。但是,这些人群特有的团队意识与吃苦耐劳的韧性又是学霸们望尘莫及的优势。因此,特长生们走出大学校门后,他们的人生发展空间相对广阔一些,适应社会的能力相对强大一些,承担的责任相对重要一些。

作为园丁,我们遇到一批又一批有天赋的栋梁之才,同频共振后才能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激励而共同奋斗的关系,是他们的才干提供的平台,成全、成就了我们的职业。作为蜡烛,我们只是在学生们迷茫的寒冬送点温暖,在他们至暗时刻送点光明,在他们人生的十字路口指出正确的方向,仅此而已。

谨以此文献给广华中学数以百计的体育特长生,你们在操场上的激情谱写了一首青春之歌,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你们在职场的激情延续了体育的活力,创造出人生的辉煌。

我们为你们祝福,为你们骄傲!

注:于飞以职业飞行员转入民航的第一个单位是东方航空公司

2024年1月31日




 【作者简介】


 邓木哇,1950年生,1967年进入江汉油田当工人,1974年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同年回油田广华中学任体育教师,中学高级,学科带头人,2009年退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