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8岁阿姨:新年让儿女不用回家,不是不想团圆,而是不想他们为难

 华贵禅心 2024-02-07 发布于河北
老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家里那盏灯,是母亲留给子女回家的向导,妈妈的味道是子女成年后,最温暖的记忆。
不管多大岁数,在父母的心中,子女永远是他们的牵挂。
每逢佳节倍思亲,看着窗外的红灯笼,年的味道,让父母翘首期盼子女的归来。
对于年迈的父母,子女回家,才是真正的团圆,才是真正的过年。
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明,日子越过越舒畅。
活得通透的父母,在新年里会有不一样的想法。
他们不再期盼子女回家过年,为啥会出现这样的想法?
是父母不牵挂子女,还是子女对父母没有了思念?
社区里78岁的秦阿姨说:以前期盼着子女都能回家过年,现在反而没有那么强烈了。
不是不想看到子女回家,而是不想为难自己,更不想让子女因为回家折腾。
错开这样的高峰期,啥时候回家都是一样的“过年”。
自述人:78岁的秦阿姨
1、不想儿女过年为回谁家吵架。
我是秦阿姨,今年78岁,独居多年,我有三个儿女,小女儿跟我居住同一个社区。
儿子在外地,大女儿也在外地,他们现在也是人到中年的人,谁也不容易。
老伴在世时,三个子女,过年子女们都会回来看望我们,给我们买各种礼物。
儿子带着儿媳和孙子会提前好几天回来,给我们买新衣服,儿媳帮我一起准备年夜饭。
女儿会在初二那年赶回来,给我们带回新年礼物,在我这里居住几天。
每年都是热热闹闹地过大年,子女们给我们老人过年费,我们给孙辈人压岁钱。
女儿回来,儿子一家就去儿媳家,有时,他们会为这样的奔波闹脾气。
本来春节假期就不多,辛苦一年,想着过年好好休息一下。
却在婆家和娘家,以及走亲访友间奔波,不仅身体累,心也非常累。
随着孙辈人的成长,孩子们的学业更加重要,我也就想明白了。
过年虽然是团圆的意义,但不能因为传统,让远方的子女为难。
现在交通发达,距离不是问题,互联网的开通,看得见也不是问题。
为了子女们的幸福生活,也为了不让子女们为难,为过年去谁家吵架。
我提出,过年时,尊重子女们的选择,不论什么时候回来看望我们,我都认为是“过年”。
2、不想让儿女回来过年,既让自己安静,又让子女轻松。
随着年岁大了,老伴过世后,我反而对过年失去了期盼。
儿子和大女儿一家离我有上千公里,春运又那么紧张,若赶上天气不好,就是受罪。
我也想明白,活通透了。生活在外的子女,不用想着过年回来。
有小女儿守在我身边,我每天跟过年一样。
小女儿过几年也就退休了,我的日子会更好过。
大女儿虽然退休,但外孙有了孩子,她也成为老人,需要为自己小家忙碌。
儿子还未退休,儿媳已经退休,在家带孙子,继续走我曾经走过的路。
人这辈子,就是一个轮回,谁都一样,哪一步都是必经之路。
当我把自己的想法跟子女们说,不必为过年赶回来发愁,也不必非要过年相聚。
他们有时间,不忙了,可以回来看看,打开视频,一样可以拜年。
看到网上说有很多人,被大雪封在高速上,大多都是回家的子女。
在外的子女不回家过年,对自己和子女都好。
子女不必着急回家,踏实地在家迎接新年,而我也安静地过平常日子。
3、父母儿女一场,谁都有为难之时,相互体谅理解,彼此皆安。
父母与子女是一场相互奔赴的亲缘,在人生路上,父母不必把自己看得太重。
子女有孝心不在于形式,而在子女的内心里。
父母对子女的体谅和理解,能让子女的生活过得轻松些。
子女对父母的牵挂和思念,会让父母的晚年安心知足些。
父母懂得为人子女的不易,子女包容父母老去的期盼,这样的亲情才能彼此皆安。
人生路漫漫,谁都会有一段为难的路,父母已经走过了,就要多为子女再走。
子女在老去的路上,也要体谅父母内心对子女的牵挂,儿行千里母担忧,母在家中儿不愁。
我们这代老人,年轻时吃的苦比较多,有好几个子女,能够享受到子女的陪伴。
子女他们只有一个孩子,未必能够在他们身边,所以他们愿意跟随子女在一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不易和艰辛,几代人之间相互理解,不追求那些传统的礼节。
心中有对方即可,不必把过年回谁家,在谁家,看得那般重,通过网络彼此相互问候就好。
写在最后:
过年,若老人跟子女说,若太忙或者有其他安排就不必回来了。
这不是老人不想子女,不爱子女,不想家里热热闹闹,而是他们体谅子女,不想子女为难。
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的身体和精力大不如从前,也不能事无巨细地为子女做好。
虽然父母也想快乐热闹地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团聚,但确实有些力不从心了。
做子女的也要体谅父母,凡事也多为父母考虑一些,平时多给父母些关心和关注。
在有时间不忙时,常回家看看,多些陪伴,比过年回家看望,更让父母幸福。
时代不同了,思想改变了,过年的方式有很多种,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
最后,祝福天下所有的父母新年安康,吉祥长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