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山嘉州公园

 ppqqaall 2024-02-07 发布于四川

中国之有城市公园,自上海始,时为1868年。乐山则是入民国后,至1926年乃有嘉州公园。

这公园旧址,早年间是道衙门。明清两代,在省、府之间设监察区,称为道。当时的上川南道署,就设在嘉州公园内,所以数百年来口口相传,都称老公园前面的区域为道门口。这道署在清乾隆(1736-1795)时迁往雅州,遗下一片房舍,未派用途。直到1805年,知府宋鸣琦报经监使批准,才将原旧署改建为试院。1905年科举废止,试院再改建嘉定府中学堂。1925年,驻军师长陈洪范以学校应设在城外,远离尘嚣,拟以城内学校改作师部,允拨三万元,命校方另觅校址,乃购地于北门城外徐家新建校舍。校舍未竣而陈师长已下野,师部不果迁,地方人士乃建议以原校址改建公园,因乐山古称嘉州,即以嘉州命名。这便是乐山老公园的由来。屈指一算,迄今整90年矣。

我读小学和初中时,因为家住公园附近,学校也在公园附近,故没少往这儿走动。这公园由学校改建而来,所以四周有墙有门。前门与玉堂街连接处,是一个很宏大的敞地,人称道门口,其中心位置,有一块很大的花台。从公园大门进入,左侧是苗圃花树,有凉亭坐落其间,右侧为茶座。茶座后面有一小剧场,是曲艺团演出的地方。

1950年代至文革前,大门左侧苗圃花树的地方,有好几对两口子,专靠打枪为生,摆两张桌子,搁数杆气枪,再于离桌子十来米之处,扯一布幔,布幔前竖一木架,架上横几排木偶。那木偶人物,抗美援朝期间是杜鲁门、艾森豪威尔、李承晚、蒋介石,后来增加了邱吉尔、吴庭艳、赫鲁晓夫、肯尼迪,一概拿他们傻痴痴的站着,任人射击。只要掏上一分钱便可过瘾。枪法准的,三分钱可以将所有帝修反悉数打倒。

自大门继续前行不远,有一个小花台遮住视线,绕过去后面是一个开阔的坝子,坝子右边有很大一塘荷花池,池边遍植杨柳,其中有两抱粗细者。坝子前方是乐山礼堂,形制方正端庄,气象宏大稳重。正面为台阶,台阶两侧是石栏杆,一对石狮子分立两旁,严肃而不凶狠。走礼堂右边,上数步石阶,是个草坪,再往右拐,有个单孔拱桥,桥头建八角凉亭,四周设回廊座椅,正中塑假山。出此亭,迎面见一中门,周边围墙。门内有两层白楼一座,楼前有地坝,甚宽敞,左侧有一排平房。给人印象,总很安静,应该就是文化馆了。1977年恢复高考,这地方做过临时的体检场地,我就是在这儿参加的体检。再沿右侧围墙后走,在公园尽头,是阅览室和图书馆。阅览室是平房,图书馆则是砖木结构的两层洋楼。

如果不去图书馆,而是想要锻炼,则要走礼堂左边。也是先上几步台阶,走过与礼堂纵深相等的草地,再登上两层高高的台阶,那儿有块平地,左边是公厕,右边是礼堂后面的辅房,但凡登台演出,可在里面化妆及陈放道具。从平地继续登阶而上,可进入坝坝球场。当年有一群中青年,不能参加正规比赛,只能散打,故谓之坝坝球。这伙人球瘾很大,常聚在一起切磋球艺,指点疆场,意气风发。得意洋洋之后,也自嘲一句,咱们就是打坝坝球的。而正规比赛用的灯光球场,在坝坝球场前方,用高墙隔断。高墙上用红色油漆涂刷着一句繁体口号: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但高墙两侧的大门,不比赛时,照例总是锁着。

在我印象中,大约1963年前后,灯光球场的篮球比赛要频繁一些。当时刚从三年饥饿状态中走出来,经济开始复苏,又渐渐能比较吃饱肚子。乐山县作为专区所在地,一旦组织比赛,下属各县都派代表队前来参加。当时夹江县有个篮球队员,上场比赛不穿球鞋,光着脚板在场上跑来跑去,人称“赤脚大仙”。乐山代表队身穿6号球衫的队员,人高马大,盖过别人一头,抢球投篮都不吃亏,也是出名人物。但这些球员在坝坝球高手眼中,并不十分钦佩。唯独有个省队下来的选手,姓李,有段时间也来坝坝球场活动,运球上篮,移动躲闪,身手矫健非同一般,大家都要佩服。土桥街大十字路口一对孪生兄弟,也常来坝坝球场举重,展示雄厚肌肉。球场右侧有一间小房子,专门用来存放体育器材,小门平时锁着,但兄弟俩保管有小门的钥匙,可以随时取用。

这坝坝球场右侧角落,高耸着一座凉亭,人立其间,可以居高临下俯视锻炼的人群。我在凉亭下坝坝球场边的台阶上,耳闻过一则武林高手的故事。某地民间比武,擂台摆了数天,挑战者无不落败。这天来一女子,满脸麻豆,声言打擂。别人都是飞身上台,她因为身材矮小,只能抱着台柱攀援而上。台下观众无不诧异,台上擂主更是满脸不屑,斜眼而视。待上了台来,摆开架势,却见她扭身运气,人就渐长而高,脸上麻坑也悉数消失,顿时神采焕发居然一美貌女子。众人一阵惊呼,便见她轻灵如风,侧身上前,运掌连击。擂主措手不及,眼花缭乱间,已被一脚踢下台来。所谓高手在民间。

我读初中的年级,六个班,其中四班有个同学住黄家山。他哥哥在邮电局做邮递员,下午无事时,会骑一辆绿色的自行车来公园展示车技,地点就选在乐山礼堂前的坝子里。一群人围在四周,看他架车,将车头与车身横成一个角度,人立其上,可以十分钟固定不倒。他常邀请别人也来尝试,但挺身而上者,无不摇晃不止,迅即而倒。众人表示佩服,他也微露得意。

这坝子更早时候,有对年轻夫妇,郎才女貌,儒雅贤淑。每天下午,会身穿白色运动衣裤,脚穿球鞋,来礼堂前打羽毛球。此景象成了民国时期公园的一道风景。1950年末,镇反开始,这对夫妻突然消失,后来被枪毙在大西门外的西湖塘边。

也是50年代,礼堂前的坝子,有时会举办物资交流会。用蓝色幕布拉成档子,将坝子围起来,里面分隔成几条小巷似的区域,摆满各类商品,人行其中,边走边看,如同游览,商品的销售也因此得到了促进。

1960年代,文革开始,坝子的热闹,又呈现出另外一种格式。曾经有一颗芒果,从北京送来,用玻璃匣子装着,就摆放在礼堂前的坝子里。无数人排成长龙,在灯光照耀的夜里,神情肃穆的从它身边走过。后来始知,老外送给毛主席的芒果,运到乐山来的并非真品,而是技术人员按照鲜芒果的大小、外观、形状研制而成的塑料仿真芒果。这些年芒果遍行天下,再普通不过,有时滞销,小贩会在街上大声叫嚷:相因卖了!

回头张望,当年对芒果的崇拜,在后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但坝子里发生过的另外一样集体行动,大跳忠字舞,今天还在延续。不过形式上有了区别,音响设备和音量,都史无前例,单调的忠字舞动作,也改进成了形式多样的舞姿。

当年的这些活动,其实也遵循了互不干扰的原则。像忠字舞,就只在礼堂前的坝子里跳,绝不转移到坝坝球场去骚扰。打坝坝球的青年,也不会因为场地被侵占而爆发冲突。坝坝球场有时也有被临时占用,比如法院要开公判大会了,就把犯人拉到坝坝球场,通过高音喇叭哇啦哇啦的宣判一通,再拉到街上,游街示众。有时为了追求声势浩大的效果,会把公判大会移到新村农展馆前面的广场(今天的阳光广场)。有个同学的弟弟,1970年正读初中,被人检举从课桌中搜出“反动标语”,就是拉到农展馆宣判的。当时卷入这个案件的,还有一个女生,是我初中老师的女儿。宣判时,女孩一直在哭。如今回头一看,典型的冤案。

公园里的故事,就像波浪,有起有伏。平静的时候,古装戏天天在礼堂里演出。公园大门右侧,是京剧团售票窗口。一个叫吴莎梅的名字,常常出现在主演的名单中。有段时间,演出异常红火,《孟丽君》《狸猫换太子》,和隔一条玉堂街的川剧团,在小城里各自拥有一批戏迷,犹如擂台比武,演得风生水起。许多买不起票的少年,就爬上礼堂的窗台,或是趴在墙脚处的通风口,痴痴迷迷的观看。

窗台我没爬过,通风口瞅京剧的经历我有过。但更多的时候,我会走到公园的尽头,去阅览室看书报。那儿很安静,报纸期刊都会按时更新。真真假假的东西,杂陈于前,需要自己去鉴别。给我印象最深的记忆,是我在阅览室看过莫泊桑的《项链》,叙述一个爱慕虚荣的女子,历经磨难偿还债务的故事。阅览室的背后,是县城唯一的图书馆。我曾经多么渴望能办到一张借书卡,却始终没能如愿以偿。1977年恢复高考,我填写的第一志愿,就是武汉大学图书馆系。当时全四川只招一名。

几十年过去,如今再看公园,除荷花池还在,几乎面目全非。曾经的礼堂,我查相关资料,原是学校礼堂,后改中山堂,为木结构两层建筑,楼下四周有回廊。1942年秋,筹划更新,在原址新建砖木结构的中山堂,1943年完工。修建期间,曾拆卸福泉门砖石以作应用。1945年抗战胜利,美国新闻处成都分处电影队,曾借中山堂放映有声时事电影,欢迎市民观看,以示庆祝。等到政权更迭,我看到礼堂时,中山堂已经改称乐山礼堂了。

无论民国还是共和,这礼堂都是标志性建筑。尤其是共和后,这礼堂就是京剧团赖以演出的剧场。1980年代礼堂拆除,等于宣告京剧在乐山消亡。乐山京剧不亡于文革,却亡于改革开放,也是悲凉。据言剧团的前身,是国民革命军下属的文工团。在东北战场投诚改编后,随军南下,定居乐山。剧团编制,不属于事业单位。演员宿舍,在陕西街。我进去过一次,环境逼仄,与舞台上光鲜景象大相径庭。而另一家川剧团是事业单位,待遇显然不同,有自己的剧场,也可以招收戏校毕业的学生。京剧团却既无演出剧场,又无学员补充,只能自生自灭。两个剧团自50年代以来的擂台赛,借助政府之力,以京剧团完败告终。

世间事,变幻不定者十之八九,又岂止京剧团而已。即以公园前道门口的街心花台来看,几十年来也总是频繁更迭。1944年抗战期间,花台曾建抗日将士阵亡纪念碑,五区专员柳维垣题字。49后,纪念碑被拆毁改为花台。文革武斗,造反保皇两派厮杀,城区被围,城内造反派战死人员,无处措置,都先后埋葬花台。武斗结束,墓地迁移,花台依旧。又若干年,三江女神雕塑,以艺术裸体矗立于此,成为乐山本土维纳斯。与大曲口的鳄鱼美女一样,标志乐山人对裸体艺术的认识,已经达到包容开放的心态。


图录

乐山嘉州公园

1、老公园正门。前方为1916年建成的嘉定马路记功碑。日机轰炸乐山时被毁。张旭东收藏。

乐山嘉州公园

2、这是1943年修建的砖木结构的中山堂。1945年8月抗战胜利,美国新闻处成都分处电影队,曾借公园中山堂放映有声时事电影。49后,中山堂改称乐山礼堂。方长哲摄

乐山嘉州公园

3、乐山老公园内的文化馆,77年高考上线考生在此体检。

乐山嘉州公园

4、公园前面道门口的街心花台。1944年抗战期间,花台曾建抗日将士阵亡纪念碑,49后拆毁改为花台。文革武斗,花台一度成为死亡造反派的墓地。

乐山嘉州公园

5、1980年代前,嘉州公园以围墙与周围街道间隔,此处为公园大门。如今围墙拆除,大门成开放状态。花圃和红色灯柱都是新添的。

乐山嘉州公园

6、荷花池自民国有公园以来,一直就在现在的位置,只是外观有些变化,面积比过去小了一些。

乐山嘉州公园

7、画面正前方阶梯处,是过去乐山礼堂所在的位置。

乐山嘉州公园

8、这个停放汽车的坝子,是过去的坝坝球场,曾经的呼喊声,篮球撞击声,已经成为久远的记忆。

乐山嘉州公园

9、现在的乐山市老年大学,如果不说,80后完全不会知道这儿就是过去的灯光球场。

乐山嘉州公园

10、从民国走来的嘉州公园,已经更名为海棠公园。伴随它的更名,是公园里有了三八超市。2015年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