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继妻给原配执妾礼谣言的源头——对慈安跪拜咸丰原配的考证

 猴格 2024-02-07 发布于河南

这几年网上一直流传着“继妻要对原配牌位执妾礼”的谣言,如果有认真的网友问传谣者有什么文献资料证明继妻得向原配行妾礼时,TA们含含糊糊的说是“参照慈安跪拜咸丰原配”才得出的这个结论,网友求看史料原文时,TA们就不吱声了。

俺对这个谣言来源很是好奇,决定追根溯源。

在检索后发现,把“继妻慈安要跪拜原配孝德”说得最像模像样的,是贴吧某位网友,我把这段话复制过来:

同治五年,咸丰与孝德皇后合葬定陵,两宫太后以及皇帝都参加了奉安大典,孝德是元后,慈安,慈禧用的是妃嫔对皇后的礼仪,行了六肃三跪三叩的大礼。
光绪十二年,慈禧带着光绪,去东陵谒陵,慈禧去给慈安行敷土礼,礼部拟的皇太后仪注,援引的是同治五年咸丰奉安大礼,两宫太后对元后孝德行礼的仪注,理由如下,慈安是先帝明谕册立的继后,慈禧只是贵妃,母以子贵才成为太后,慈禧要对慈安行六肃三跪三叩的大礼,慈禧接受了,在慈安陵前。

这位网友说得是真的吗?

我表示怀疑,鉴于谁质疑谁举证的原则,我就去查了《大清会典》《大清会典事例》的乾隆版和光绪版,以及《清实录》《清史稿》等等相关内容。

等查过资料后,再来看这段貌似有理有据的话时,就能看出这段话的谬误错讹了,拼凑的东西果真是禁不起查证啊!

首先第一错,咸丰和原配孝德皇后合葬定陵的奉安大典,不是在同治五年举行,而是在同治四年九月二十二,“永远奉安文宗显皇帝、孝德显皇后梓宫于宝床”。

其次,该吧友所说的慈安、慈禧对孝德行的是妃嫔对皇后的礼仪——六肃三跪三叩大礼,也是错的

把咸丰帝夫妻的奉安典礼从头扒到尾,都没有看到慈安、慈禧俩人行所谓的六肃三跪三叩礼,史书对两宫太后的描写,不是“次第举哀奠酒行礼毕”,就是“詣梓宫旁奠酒三爵”,要不就是“詣梓宫前奠拜毕”,或者“豫詣梓宫前奠拜毕”。

当然,如果不信我提供的资料(上面四图),也可以自己去查看,路径都给乃们指明了——去dkbb检索《光绪会典事例》卷四百七十二、礼部一八三、丧仪一七、文宗显皇帝大丧仪四。

从会典事例的记载可知,两宫当时肯定是行礼了,但绝不是六肃三跪三叩礼,至于行的什么礼,后面再说。

接下来继续纠错,第三,给慈安行敷土礼的人,也不是慈禧,而是光绪帝哦!

要搞搞清楚,敷土礼从来都是皇帝的活儿,即便皇帝不去,也是由皇帝指派王公大臣代行,根本用不着皇太后去行敷土礼!

最后一条,慈禧当时去谒陵,礼部拟定的仪注并不是参考咸丰奉安大典,那段关于妻妾的话纯属自己歪歪的,皇太后谒陵礼从康熙时代就已经确立了,去谒陵不会不参考谒陵礼反而参考奉安礼。

据徐广源老师说,他查到一个礼部原奏行礼仪注,就是清廷常规的谒陵礼,后来又奉谕旨“再行详拟”,但不见后来所拟仪注内容。

虽然徐老师没有看到另行拟定的仪注内容,但参考《光绪会典事例》可知,慈禧到慈安陵后,行的依旧是常规太后谒陵礼——六肃三跪三拜,而不是那位吧友说的什么妃嫔向正室行的六肃三跪三叩礼。

《光绪会典事例》卷四百三十二、礼部一四三、大祀一五、陵寝五中,明确写着“谒定陵、定东陵。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乘舆由隆恩门左门入。至隆恩殿燎对处降舆。···行六肃三跪三拜礼。”

甚至同治帝的妃子,给同治帝行的也是六肃三跪三拜礼,“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詣惠陵。···敦宜皇贵妃等位于明楼下行六肃三跪三拜礼。”

从会典事例记载可知,在清朝皇室,不管是皇太后给亡夫行礼、还是妃嫔给亡夫行礼,都是六肃三跪三拜礼,而不是六肃三跪三叩礼。

掰谎完毕。

接下来分析一下咸丰孝德奉安大典时,两宫行的什么礼?

虽然会典事例没有明说两宫行什么礼,但可以根据史料推测,她们行的正是六肃三跪三拜礼。

为何我如此肯定呢?

因为清朝的相关制度规定——从孝惠皇后(仁宪太后)开始,到孝钦皇后(慈禧太后)结束,皇太后参加丧礼、祭祀之类的典礼、行的都是六肃三跪三拜大礼。

但史料不会每次都明写行六肃三跪三拜礼,那样太琐碎了,而是多用“举哀奠酒行礼毕”或者“余仪如某年礼”一句话带过。

所以俺可以笃定两宫在参加奉安大典时,行的就是六肃三跪三拜礼。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人继续嘴犟——不管是三拜礼还是三叩礼,慈安总归是给原配行礼了吧?

是,的确是行礼了,但要搞清楚:

慈安和慈禧可不是单单向孝德皇后行礼,同时接受她们奠拜的,还有她们的丈夫咸丰帝哦!

那可不单是孝德显皇后的奉安礼,还是文宗显皇帝的奉安大典啊!不要本末倒置好伐?

如果以慈安、慈禧给咸丰孝德行礼的例子,就认定这是继妻慈安在向原配孝德行妾礼。

那康熙年间,孝惠祭祀丈夫顺治帝孝陵时,与顺治帝合葬的妾室孝康(玄烨生母)、孝献(董鄂妃)也同时受到孝惠的跪拜。

难道可以据此说孝惠这个蒙古贵女出身的继室嫡妻,要向满洲亲贵出身孝康、孝献两位妾室执妾礼吗?

想啥呢?

这不过是清皇室中平辈对故去前辈的礼敬、死者为大而已,是什么样的脑回路才能扯到执妾礼上?

那么,六肃三跪三拜是妾礼吗?抑或六肃三跪三叩是妾礼吗?

非也非也!

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只是皇室常规礼仪,只是比较隆重。

我查阅了相关史料,把什么时候行这两种礼仪给简单归纳了一下(欢迎纠错以及查漏补缺):

①六肃三跪三拜礼:

1皇太后万寿节,皇后率贵妃、妃、嫔行。

2皇后千秋节,皇后率贵妃、妃、嫔、公主、福晋以下、二品命妇以上于皇太后宫行。

3皇后册立受册宝时行。

4孝端册立后向皇帝行。

5皇后大婚受册宝时行。

6皇太后、皇后谒关内陵时至宝城明楼前祭台北,皇贵妃、贵妃、妃、嫔于祭台旁,公主等于祭台南行。

7谒陵时那拉皇后率贵妃、妃、嫔、公主给孝贤皇后行。

8皇太后、皇后谒祖陵时至永陵启运门前、至福、昭陵宝城明楼前行。【①乾隆实录:孝圣在福、昭行六拜三叩礼,永陵行四跪三叩礼。②盛京通志:孝圣行六肃三叩礼。】

9皇后亲蚕礼时率随行妃嫔向先蚕神位行;送蚕神时率妃嫔以下行。

②六肃三跪三叩礼:

1皇后千秋节,贵妃、妃、嫔、公主福晋命妇行。

2摄六宫事皇贵妃千秋节,仪同皇后。

3静妃大婚受册宝时望阙行。

4皇后大婚后率诸王妃朝见皇太后行。

5皇后册立后,率公主、福晋、命妇向皇帝行;诸妃率公主、福晋、命妇向皇后行。

6太皇太后、皇太后三大节时,公主、福晋以下,都统、子、尚书命妇以上行。

7皇后三大节时,公主迄镇国将军夫人,公、侯迄尚书命妇,咸朝服行礼。

8皇贵妃、贵妃、妃、嫔册封受册宝时行;率公主、福晋、命妇向皇帝、皇后行。

9公主册封受册时行【光绪会典记载为六肃三跪三拜礼】;册封后向皇帝、皇后行。

10亲王世子郡王福晋、长子贝勒贝子夫人、郡主、县主、郡君册封受册时行。

11皇后亲蚕礼时,妃、嫔、公主、福晋、命妇向皇后行。

12皇后大婚时,后母率诸妇望阙行。

13公主出降时,额驸母率诸妇咸朝服向皇太后行;额驸母率诸妇在宴毕诣皇后宫行。

14皇子婚礼后偕福晋朝见皇太后、皇帝、皇后,福晋行(皇孙福晋同)【国朝宫史、清史稿均为六肃三跪三拜】。

15康熙二十七年谒孝陵时,诸妃给孝诚、孝昭行。

除了这两种礼节(单指女性礼节),还有其他:

①二肃一跪一拜礼:

1慈宁宫筵燕时,皇后、贵妃、妃、嫔、公主、福晋、命妇行。

2妃嫔册封时互相之间行。

②二肃一跪一叩礼:

1公主出降时,额驸母率诸妇在皇太后宫宴毕谢行。

③四肃二跪二拜礼:

1皇子婚礼偕福晋见生母,福晋行。

2皇后亲蚕礼向蚕神进酒、胙时,率妃嫔以下行。

④四肃二跪二叩礼:

1皇贵妃、贵妃、妃、嫔册封时,公主、福晋、大臣命妇于妃前行。

2公主受册封后,诣诸妃前行。

还有男性行的一跪一叩礼、一跪三叩礼、一跪三拜礼、二跪六叩礼、二跪六拜礼、三跪九叩礼、三跪九拜礼······

话说,俺查资料时就忍不住感慨,对比明廷的“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就没了,清廷礼仪可真够繁琐的,真的无人能出其右啊!

其实他们还在关外时,礼仪并没有这样复杂。哲哲在丈夫的奉安典礼上行的只是三叩礼,没有什么六肃三跪啥的。即便皇帝遣王公大臣谒陵,行的也只是一跪三叩礼和二跪六叩礼。

入关之后,他们就把跪拜礼日趋复杂化,像皇帝祭天时,要行三跪九叩礼,谒陵时,要行三跪九拜礼,对了,康熙帝祭拜洪武帝时,行的也是三跪九拜礼。

大明皇帝不管是祭天还是谒陵,都是四拜,大臣拜见皇帝也不过是“先稽首四拜、后叩首一拜”,见东宫及各亲王、及父母长辈“拜止于四”。

但到了大清,就动辄三跪九叩了。

在今人眼中,“拜”和“叩”都是跪下磕头,貌似没啥区别,但在古人那里却有明显区别。

所谓拜,“手不至地,头不下”。

所谓叩,“头之及地者”。

在明朝及以前,“男子以伏兴为拜,妇人以屈膝为拜”,意思为男子的跪拜是俯首,女子只用屈膝。

为什么男尊女卑的古代,女性行礼却比男性轻呢?

据明朝人总结说:圣人在制礼时,考虑到妇人有妊娠期,以及行大礼时,妇人需要盛装打扮,冠珠首饰太多,不方便像男性那样俯首叩头。

所以,妇人在行大礼时,只是立拜、肃拜,哪怕接受皇帝的赏赐也是如此,而不用行私礼——叩头。

对,就是私礼,在明朝宫廷礼仪中,叩头只是小礼、私礼,宫人们平时遇到后妃的日常礼是“叩首而行”,但遇到朝贺那样的大典礼时,就只是“立拜”。

不过,明代民间倒是和宫廷礼俗相反,以叩头为重礼、大礼,入关后的清朝皇室大概就是受到民间礼俗的影响,才喜欢叩头,碰到典礼更是到处跪拜叩头。

比如玄烨即位后,先去老爹灵前三跪九叩,再去奶奶宫里三跪九叩,再去嫡母宫里三跪九叩,再去生母宫里三跪九叩······

看得俺膝盖疼,也怪不得小燕子要发明“跪得容易”,就算不叩头只是跪,也让人受不了啊!

清朝入关后皇太后谒陵,是从仁宪(孝惠)开始,于康熙九年(1670),康熙帝奉太皇太后、皇太后,率皇后谒孝陵。“六肃三跪三拜。···凡皇太后谒陵仿此。

正是从孝惠开始,皇太后谒陵制度才确立,区别无非是谒关内诸陵时,到宝城明楼前的祭台行礼;谒关外祖陵时,永陵到启运门前,福昭二陵也到宝城明楼前行礼,所行礼均为六肃三跪三拜。

不过,据《乾隆实录》记载,孝圣在永陵行的四跪三叩礼,在福昭二陵时行的六拜三叩礼。而《盛京通志》则记载孝圣在祖陵行的六肃三叩礼。

但不管是《乾隆会典》《乾隆会典事例》还是《光绪会典》《光绪会典事例》,均记载孝圣行的是六肃三跪三拜。

再说几句关于敷土礼的问题。

所谓敷土礼,就是上坟添土,只要祭祀过祖先的人都知道,清明节上坟时,由儿孙给先人添土的行为,就叫敷土礼。

清朝皇室最初施行火化,所以并没有敷土礼,入关后受汉族礼俗影响,才开始行敷土礼,但都是指派王公大臣代行,雍正帝是第一个亲行敷土礼的皇帝。

同时,他还开创了亲送先帝梓宫奉移山陵、并护送点过主的神牌从陵寝回京的制度,在他之前的皇帝都不亲送梓宫的,“明季帝王皆不亲送梓宫”。

据光绪会典事例记载,顺治帝梓宫奉移山陵时,年少的康熙帝就表示要亲送,先有“诸王大臣引古礼止驾远送”,不允,后有“孝庄文皇后懿旨谆切”,这才“不得已,勉遵慈命”。

然后到雍正帝就亲送了,但他为啥要亲送地球人都知道,小四要向世人表现自己孝心嘛!在他爹的丧礼上各种骚操作,其“孝顺的行为”肉麻到让人不忍直视。

第一个亲送先帝梓宫到陵寝的皇太后,则是雍正亲妈孝恭仁皇后,但她并没有参加奉安大典就崩了。

接下来就是清纯帝的亲娘孝圣,亲送雍正和孝敬的梓宫到陵寝,只是在芦殿祭酒三爵就还行营了。

再然后就是嘉庆帝的继后孝和皇后,参考孝圣的先例,亲送嘉庆和孝淑夫妻,也是仅在芦殿奠拜。

最后就是慈安和慈禧,陪着儿子同治帝,亲送咸丰和孝德的梓宫到陵寝,并在芦殿目送儿子牵引梓宫,安奉在地宫宝床上,“敬视永安毕。于祭台前奠酒行礼。礼成还幄次。”

这些清朝皇太后们所行的礼仪,均为仁宪太后(孝惠章皇后)行的六肃三跪三拜礼。

这只是常规礼仪,并不是妾礼!不是妾礼!不是妾礼!

就是这样。

参考资料:乾隆会典、乾隆会典事例、光绪会典、光绪会典事例等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