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年物语

 文和先生的投资 2024-02-07 发布于北京

过去,每逢新年,我都会许下很多美好的愿望。一年又一年,时间来又去。这些愿望大都像美丽云彩,随风而散。于是,我确定无疑得知道了,那些美好的东西没有一样是应当得到的。

我有段时间一直埋怨自己的家庭,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没有给我正常的生活。毕业之前,我穿的衣服是伙伴中最差的,大部分是别人的旧衣服,当别人新年穿新衣时,我岁岁是旧衣;我吃的饭是同学中最差的,大多时候是食堂中最便宜的饭菜;第一台电子产品——笔记本电脑,是用奖学金买的,也是为了学论文需要查资料;理发去老人们爱去的店,因为便宜;出行就是公共交通工具,有时候干脆步行,既锻炼身体又省钱。现在看来,那样的生活真是辛苦。但当时,年轻气盛的我不但不觉得苦,反而认为这是一种磨练。就像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跟鲁迅先生笔下阿Q的“精神胜利法”,简直一模一样。

后来,我又想,对于一个父亲是酒鬼、母亲没工作的家庭来说,这样的结果已经不算最差。至少,我没有受过太多的家暴和体罚。母亲平时会打些零工,补贴家用,剩下的钱用来还父亲的欠账。她自己生活很辛苦,她的母亲在她十几岁的时候,因为饥饿和精神折磨离开了人世。后来母亲受她父亲之命嫁过来,偏又遇上了酒鬼。她既要忍受贫穷,又要承受家暴,邻居见了都觉得可怜。有时,我会责怪母亲没有把钱用在正经地方。酒鬼的欠账是个无底洞,只要人活着,就永远还不清。不如把钱用在正道上,比如给自己和我买好吃的,买新衣服。

母亲思想很保守,她不想给人留下“赖账”的名声。于是,一有钱,就拿去还人家。等到我上学需要用钱时,她再找人借钱。母亲很重视学习,但她没有上学。因为她的父亲认为读书无用,特别是女孩子,读书更没用,还不如省下时间帮家里干活。她自己一生都以没有读书识字为憾,至今还戴着老花镜让我教她识字。到我这里,母亲就有了一种执念:即使砸锅卖铁,甚至于卖血,也要让我上学。我宁愿不上学,也不会同意母亲卖血。但她的执念会让她义无反顾。

上学的时候,我的玩伴不多。现在想来,肯定是因为交际需要金钱,而“两袖清风”的我肯定是拿不出交际费用。这样的结果是,有了大把的时间看书,学习成绩反而名列前茅。那时,小学是义务教育,学费不多;初中虽然不是义务教育,但费用也不高;高中我就开始拿助学金和奖学金了;到了大学和硕士,靠着奖助学金和兼职等,我不但可以自己负担学费,还能有剩余。所以,我的求学之路并没有让母亲操心。从投资的角度看,在我明显表现出一定的学习天赋时,她应该把钱投到我身上,这样未来可以获得更高的回报。而不是把钱用来还账,投到酒鬼身上。

再后来,我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才发现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没有人生来就欠别人的,也没有人应该想当然地享受别人的奉献。作为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并承担相应的后果。即使是父母,也不是生来就该欠孩子的。如果一个孩子天生是魔鬼,父母的爱实际上是在培养恶魔。那么,有的父母就会弃养甚至溺毙孩子,还有不少人看到生的是女孩,就直接扔了。所以,我一直不喜欢那个叫“家乡”的地方,虽然我是个男孩。

孔子说自己“四十不惑”,“六十而耳顺”。虽然距离四十还有不少年,我已经“不惑”和“耳顺”。看到任何事情,听到任何声音,我都能理解,所以说“耳顺”;同时,我努力去找到好的人,跟他们在一起,尽量远离不好的人,所以说“不惑”。

有一年,父亲喝醉酒,我害怕被打,跑到外面躲在了一棵矮树下。雪花飘落,瑟瑟发抖的我许下一个愿望:“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温暖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