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津河畔吊伟人

 汕尾银华 2024-02-07 发布于广东

早春二月,莺飞草长,龙津河两岸百花盛开。邀友游红宫、红场,再到龙舌埔参观彭湃故居。左侧是林甦烈士的故居,右侧是六人农会的雕塑,这些景点都是经常出现在党史学习资料中,似乎熟悉,也觉得亲切。而身临其境,站在彭湃书房,面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彭湃的座右铭前思绪不能平静。

彭湃,我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他有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有敢为人先的政治智慧;创建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建立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功勋卓著。

彭湃出生于海丰一殷实大户,在海城拥有400间铺面,有“鸦飞不过”的田洋。彭湃是不愁吃穿的彭家少爷。1921年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后,经陈独秀向陈炯明推荐,出任海丰县教育局局长,时年25岁。生活安逸、仕途得意。但他追求的是民族的担当。当时,军阀割据,山河破碎;列强肆虐,国无尊严、民不聊生。

卓越的政治智慧

彭湃1869年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一个工商地主家庭,1913年进县立海丰中学读书。1918年春,到广州广府中学就读。19189月,考入早稻田大学专门部三年制政治科。1919918日,加入建设者同盟,不久又加劳动者同情会。192010月,在东京发起组织赤心社。11月,加入由日本人和朝鲜人在东京发起组织的戈思摩俱乐部。在风云激荡的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彭湃一路求学,一路追求真理,一路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政治立场更加坚定,政治视野更加开阔。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后,经陈独秀向陈炯明推荐,出任海丰县教育局局长。深入社会,了解民间疾苦,更加深了彭湃忧国忧民的情怀。1922年辞去海丰县教育局局长,走进田间地头、亲近贫苦大众,发动农运。

认识到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是革命的生力军、依靠农民、亲近农民。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如何挽救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是有不同意见的,有的主张依靠朝廷皇帝,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有人主张依靠军阀,因为乱世出英雄,军阀是那个时代的强人;有人主张依靠买办资本,他们富可敌国,有钱才好办事。但彭湃的观点与毛主席的政治主张相同,认为中国革命赖以依靠的主力是占全国总人口90%以上的农民。中国农业人口多,农民是一支潜力巨大的生力军;农民长期受压迫、受剥削,一旦发动起来革命的积极性最高;革命的理想是国强民富,只有发动广大贫苦农民参加革命,让他们分享胜利的果实,让绝大多数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革命才有意义。为劳苦大众谋幸福、依靠劳苦大众,这是中国革命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彭湃这种政治主张在当时是很新颖的,是他政治智慧的体现,

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烧田契,牺牲自己的利益赢得贫苦农民的信任

彭家是海丰的殷实大户,在海城拥有400间铺面,有“鸦飞不过”的田洋。彭湃是不愁吃穿的彭家少爷。要与劳苦大众交朋友是很不现实、很困难的。贫富的差距在那里,阶级的鸿沟无法跨越。并不是说放下架子、热情、友好的跟农民打交道,就能取得农民的信任。农民跟着地主家的少爷搞革命,到年底佃农要把收获的稻谷晒干、吹净挑上你家交租,你搞革命,回家有白米饭吃,我们回家就得喝西北风。即使请农民吃饭、发给他们出勤的工资,那是明显的雇请关系,不是平等的、同一条战壕的同志。阶级差别的鸿沟是彭湃发动农运碰到的首要问题。如何化解这一问题,化被动为主动,他思索了很多。最后想出牺牲自己的既得利益,将彭家所拥有的田地无偿分给佃户。于是在龙舌埔彭家大院门前演大戏,将四乡六里的群众吸引过来看戏,演到中途停下来,搬出一厢厢的田契,当着佃户的面烧掉。并跟他们说:反对剥削,人人平等,从我彭家做起。从现在开始,凡耕我彭家田地的农户,田地归你们所有,不用再向我彭家纳租。干革命先从牺牲自身的利益开始。同时号召广大劳苦大众,大家加入农会,团结起来与剥削阶级、地主老财作斗争,耕者有其田,用实际行动保卫土地、保卫我们的胜利果实。

“烧田契”是彭湃卓越政治智慧的体现,如同在一潭死水的旧中国炸响一枚震撼弹。不仅在海陆丰,周围地区也受影响。从此,农运蓬勃兴起,海陆丰95%的村成立了农会。

加强党对农会的领导,将一盘散沙的农民组织打造成对敌斗争的中坚力量

彭湃具有对敌斗争锐利和独到的目光,19244月,彭湃根据中共党组织的安排,在广州出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后兼任农民部长,分管农民运动的领导工作。这时,陆丰知识青年有一部分前往广州投身革命,有一部分到农村,与农秘密团体联络。他们承袭彭湃“促成教育与贫民相接近”的主张。联系当地农民进行秘密活动,组织了“十人团”或“贫民党”再在“十人团”和“贫民党”中筛选优秀的同志加入党组织。尽管1924年已开始第一轮“国共合作”,但彭湃在海陆丰、东江地区发展党员是秘密进行的。从这个方面也可看出彭湃的政治智慧。至1926年底,海陆丰两县党员增加到4000名,占广东省党员总数的44%。通过海陆丰县委、特支、支部、党小组的组织建设,将党对农村的领导贯穿到偏远的农村、山区。有了这一扎实的组织基础,为日后“一切权力归农会”、三次武装起义振臂一呼万民响应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开创民主法制新风

以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苏维埃政府领导人;19271113日至15日,陆丰县300人参加的工农兵代表大会,1118日至21日的海丰县工农兵大会,彭湃以中央政治局委员出席大会并在会上作政治报告。大会选举产生县苏维埃政府领导成员,是通过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进行的。开创我国民主法制先河。

创办东江党校、异地使用干部,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东江党校是我党历史上创办的第一间党校,对培养、提高东江地区党、政、军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军事修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异地使用干部,避免近亲繁殖,是改善和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加强队伍整体实力的重要措施,也是培养和锻炼干部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群众对干部的监督,有利于干部个人的历练与成长。海陆丰苏维埃成立后,以彭湃为主要领导的东江特委对辖下各地的主要领导进行异地调换。紫金的县委书记刘琴西调来陆丰,陆丰的县委书记张威调往紫金;陆丰的县农会副会长郑重调往海丰,海丰的吴克绵、彭元璋调来陆丰。对东江其他地区的干部也进行调换,有利于各地成功经验的交流。

开展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的思想贯穿于彭湃整个革命斗争的历程,从1922年发动农运开始,坚持党的领导,秘密发展党员同组建武装队伍是同时进行的。彭湃一贯强调农民武装斗争的重要性。19231月,他在成立海丰县农会(全国第一个县级农会)时提出: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并进,使农民有经济斗争训练及夺取政权的准备。这便是彭湃武装农民的思想前提。19247月,彭湃在主办第一届农讲所时,还特别安排学员到素有将帅摇篮之称的黄埔军校接受军事训练10天,以后军事训练成为历届农讲所的定制。同年8月,广东组建农民自卫军,彭湃任总指挥。192412月,他给中共广东区委的报告写道:不建立农民的武装队伍,不把好的武器发给他们,我们的工作就得不到必要的结果。19253月,彭湃组织建立了海丰总农会的第一支武装队伍——农民自卫队。1926817日,在慰劳农军的大会上,彭湃明确指出:“我们要革命,一定要武装起来!农民必须有了武器,然后革命才能成功。因为我们的敌人,也是有武装的。我们要打倒敌人,就要先武装自己”。 192711月创建海陆丰苏维埃,在红色政权的八大行政纲领中,就有五条是与军事有关的:巩固军事占领;镇压反革命;改善工农兵生活;军烈属优抚;禁止豆米出口(这条纲领是为了储粮养军)。他的武装斗争思想和实践,有力地推动了农民运动的发展。也为其他地区的革命斗争起到模范作用。

用革命武装反击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海陆丰三次武装起义,是彭湃军事思想的实践和体现。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消息是420日才传到海陆丰。彭湃再派人去惠州等地打探消息,这时广州国民党党棍苏民望打电报给海丰自卫队队长吴振民,要他在海陆丰“清党”(吴振民是黄埔军校二期学生,东征时留在海陆丰培训农军,国民党还不知道他是共产党员)这样证实了国民党已公开叛变革命,向共产党人举起了屠刀。彭湃获此消息,不慌、不乱,沉着应对。与海陆丰县委领导周密部署,于430日夜海陆丰两县同时举行起义,一举夺下两座县城。之所以敢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组织起义,且取得胜利,就是经过前几年的农运,海陆丰有扎实的群众基础,同时有党领导下的武装队伍—海陆丰自卫军大队和各村的农军。手上无兵只能任反动派宰割。

接下来的第二次武装起义和红二师配合下的第三次武装起义,实践证明,枪杆子底下出政权的真理。军队建设在对敌斗争中的重要性。

发动全民武装,实施三级兵役制,壮大革命力量

武装力量是革命取得胜利,保护革命成果的根本保证。彭湃把怎样去扩大自己的武装力量,怎样巩固自己的政权?提到了作为共产党和工农群众的重要使命这一原则的高度。指出:反动阶级有随时反扑的可能,尤其是在整个反动势力没有完全消灭之前,他们无时都有可能报复反扑。所以,他指出:“工农阶级武装起来,扩大有训练的军队,才能保障土地革命的胜利。”  在彭湃这一军事思想的指导下,海陆丰工农兵代表大会对“组织各乡赤卫队,编练工农革命军”作出决议,并由代表大会发出通令,令各乡严密组织赤卫队,以巩固苏维埃政权。

在彭湃全民武装方针的指引下,各方面的群众都武装起来,海陆丰党组织领导下有三个层级的武装队伍:一、南昌起义部队和广州起义部队改编的红二师和红四师,这是战斗力强悍的正规军;二、苏维埃成立后,将原自卫军、县、区、乡工农武装一律改称赤卫队。县常备赤卫队(习惯称县团队),人数在300人左右;各区赤卫队,一般人数是数十人,一个中队;乡村赤卫队,这是一手拿锄头,一手拿武器不脱产的队伍。这支队伍规模非常大,当时是“全乡农民年龄在18岁以上,45岁以下均是赤卫队员。”城镇还有工人赤卫队、妇女有粉枪团,儿童有少年先锋队(童子军),金厢还成立一支海上别动队。

海陆丰全民武装的实践,将“工农武装割据”从理论转化为实践。这个实践是在1927年秋冬开始,它在我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史上是首创,对日后东江根据地的武装斗争具有重大影响。

创建根据地,为革命武装创造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大本营。

19279月开始的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彭湃军事思想的又一具体实施。19275月海陆丰第一次武装起义胜利,革命武装占领县城仅13天,惠州驻军18师派两个团进攻海陆丰,革命武装与之多次激战,最终因敌强我弱被迫撤退。913日,海丰、陆丰两座县城落入敌手。第一次起义获得的粮食、药品、物资、银元、武器等革命成果无奈让敌人夺去。第二次武装起义胜利后,彭湃和海陆丰县委的领导吸取教训,从长远考虑,认为“要造个形势险要的根据地” 作为武装割据广大农村的后方据点,储存物资,驻设领导机构,接纳部队隐蔽休整。也即是农军牢固的后方防区。为此,海陆丰县委选择了海丰朝面山、陆丰激石溪、惠东中峒三县交界处的一片相连的大山作为“后方防地”。这表明,海陆丰的革命武装有建设后方以应对恶劣严峻局势,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这在全国是首创。海陆丰根据地创建后第一个显著的历史功绩就是接济了南昌起义部队。1927106日,董朗部到达陆丰博美镇内湖乡,与前来迎接的海陆丰县委领导张威、郑志云取得联系。海陆丰领导径直将起义军1300多人带到激石溪根据地三江口休整。没有根据地储备了物资、粮食,1300多人的队伍每天要吃十多担稻谷,伙食就是大问题。有了根据地,战士就如同到家了的温暖。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从19279月创建,到193311月底最后一个防区被敌人重兵剿灭,前后坚持武装斗争6年多。193311月是中央苏区前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开始。解读这一历史,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海陆丰乃至整个东江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的坚持,拖住了反动派的部分兵力,减轻了中央苏区的军事压力。是中央苏区的有力屏障。

  古大存是继彭湃之后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又一杰出领导人,他在回忆五华与海陆丰的关系时风趣的说:“五华的农民运动是农民到海陆丰挑盐头(食盐)挑回来的。” 在海陆丰工农政权成立后,古大存亲自到海丰向彭湃请示工作,参观学习,并且接受了彭湃赠送的大马刀。古大存接过马刀,为了表达对彭湃的尊敬和感谢,以及自己的革命决心,当即赋诗一首:殷殷刀上血,深深战友情。嘱托何凝重,敢不轻死生?可见彭湃的革命思想对后来东江地区革命斗争的影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