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通话与上海话中的词素倒置(十之三) / 作者:陈永生

 老沈阅览 2024-02-08 发布于广东

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图片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图片

前文回读:

十之一  十之二

上海话中的词素倒置

(十之三) 


陈永生

第一部分

普通话中的词素倒置(3) 

图片
(三)词性上的变化
词素倒置后,大多数的词语改变了词义,其中也有很多同时也改变了词性。关于这点,前面也曾有提及,下面我们专门来谈一下。
这种词性的改变可分为两类,即普通的与特殊的。
(1)普通的
A、名词→→动词
图画——画图
选民——民选
理论——论理
案犯——犯案
算盘——盘算
辨析:
前提→→提前
《现代汉语词典》:
【前提】❶在推理上可以推出另一个判断来的判断,如三段论中的大前提、小前提。❷事物发生或发展的先决条件。
【提前】(把预定的时间)往前移:~动身|~完成任务。
图片
B、名词→→形容词
白花——花白
名著——著名
好友——友好
明天——天明
深夜——夜深
厚脸——脸厚
C、名词→→副词
正反——反正
“这件事你不要再提了,反正他不知道。”
D、动词→→名词
铺床——床铺
愿意——意愿
E、动词→→形容词
动手——手动
F、形容词→→副词
自私——私自
图片
(2)特殊的
A、词的兼类
所谓的“兼类”,就是指某个词除本身的词性外,还兼有另外的词性,如“麻烦”:
“这件事很麻烦,要麻烦你去跑一次,给你添麻烦了。”
以上例句中,“很麻烦”中的为形容词,“麻烦你”中的为动词,“添麻烦”中的为名词。
同样,在词素倒置中也有这种情况。
(下面仅兼类词举例)
a、心动(动词)——动心(兼类词)
“这次他终于动心了”(动词)
“她对这件事很动心。”(形容词)
b、合适(形容词)——适合(兼类词)
“这样做十分适合。”(形容词)
“他适合做这个工作。”(动词)
c、放开(动词)——开放(兼类词)
“对外开放。”(动词)
“政策很开放。”(形容词)
d、实现(动词)——现实(兼类词)
“你要尊重现实。”(名词)
“这种想法很不现实。”(形容词)
e、痛心(形容词)——心痛(兼类词)
“被骗了这么多钱,他很心痛。”(形容词)
“他心痛孙女,因为没人照顾。”(动词)
f、感伤(形容词)——伤感(兼类词)
“他十分伤感。”(形容词)
“一种前所未有的伤感涌上心头。”(名词)
图片
B、是否及物
同样是动词,也有及物与不及物之分,即能不能带宾语。
a、以下皆为前者不及物而后者及物
到来——来到(上海)
唱歌——歌唱(祖国)
装假——假装(知道)
跟紧——紧跟(领导)
b、以下为二者皆及物
乱搞(男女关系)——搞乱(秩序)
和缓(关系)——缓和(矛盾)
图片
(四)数量上的对应
词素倒置,如果从数量的对应上来看,可分为几类:
(1)一对一的,这种情况最多。
人气——气人
人文——文人
人生——生人
人名——名人
下落——落下
千秋——秋千
女子——子女
手枪——枪手
文盲——盲文
书写——写书
功用——用功
出发——发出
导向——向导
花茶——茶花
领带——带领
语法——法语
核桃——桃核
敌情——情敌
图片
(2)一对二的,这种情况不多。
其中有的属多义词,有的属同音词。
A、工人——人工
“人工”有二义,都是名词。
a、人造的、非自然的。例如:
“大运河是人工河。”
b、工作时间与报酬的计算。例如:
“对于'蓝领’,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不同地区的每小时最低人工。”
B、上马——马上
“马上”有二义:
a、名词:马的身上,字面义。例如: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书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b、副词:立即、立刻。例如:
“你不要急,我马上就到。”
C、手下——下手
“下手”有二义:
a、名词:助手。例如:
“过去农民杀猪,,要有下手协助。”
b、动词:动手。例如:
“炒股,要看准时机才能下手。”
D、动机——机动
“机动”有二义:
a、名词:动力为机械的,即非人力。例如:
“自行车不可在机动车道上骑行。”
b、形容词:随机而动,即“灵活”。例如:
“对有些事处理要灵活机动,不可死板。”
E、房产——产房
“产房”有二义,都是名词。
a、指“产权房”,相对“租赁房”而言,这是个新词。例如:
“在买卖的价钱上,上海的产房与租赁房相差很大。”
b、生小孩的地方,即产院中的手术室,这是个传统词。例如:
“产房重地,他人莫入。”
另外,还有一对三的。例如:
F、去过——过去
“过去”有三义:
a、动词,去。例如:
“你赶快过去一下,问清楚情况。”
b、动词,过了。例如:
“这件事就算过去了,你不必放在心上。”
c、名词,从前。例如: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首歌,挺怀旧的。”
图片
(3)二对二的,这种情况很少。
上报——报上
A、“上报”有二义:
a、动词:向上报告。例如:
“事关重大,要上报领导。”
b、动词:上了报纸。例如:
“他的事迹今天上报了,社会上一下子都知道。”
B、“报上”也有二义:
a、名词:报纸上。例如:
“他的事迹连报上也登了。”
b、动词:告诉。例如:
“报上你的尊姓大名。”
按:这类词的二义,一般要靠上下文来区分。
图片
(五)关于新词
语言与其他事物一样,也是在变化中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活的改变,新生事物不断涌现,新词也就逐渐产生。
另外,这种变化还包括了一些冷僻的旧词的新用,且范围极其广泛。
这两种情况也体现在不同词义的词素倒置中。
(1)新词的产生
A、上网——网上
始于有了电脑网络。
B、字码——码字
“字码”就是“数码”,名词,早就有了。而“码字”是动词,即“电脑打字”,是随着计算机的产生而出现的。
C、套鞋——鞋套
a、套鞋:原指套在鞋外面的防雨胶鞋,后来泛指防雨的胶鞋。
B、鞋套:指套在鞋上的那种塑料薄膜,大多为一次性使用。例如:
“如今城市中的新屋,为了保护地板,一般要请进屋者换上拖鞋或套上鞋套。”
“鞋套”一词在各类辞书中皆无,属新词。
D、雷暴—暴雷
a、雷暴:由积云产生的雷电现象,有时伴随着阵雨或冰雹。
b、暴雷:喻经济领域(如金融、房地产等方面)发生重大的负面事件。例如:
“前一阵子,又一家全国闻名的民营大企业暴雷了。”
“暴雷”一词在现今辞书中皆无,属新词。
按:“暴雷”也有写作“爆雷”的。
图片
(2)旧词的新用
按:以下词语,前者常用,而后者却冷僻少见,但现今却又活跃起来,使用普遍。
A、主业——业主
a、主业:主要业务、主要工作,相对副业或兼职而言。
b、业主:产业或企业的所有者。
这个词以前很少见到有单独使用的,这可能与那时公有制的普遍性有关,故只见于划分成份中使用的“小业主”。然而,现在却普遍使用,泛指房产的拥有者。例如:
“我们小区里也成立了业主委员会。”
B、车房——房车
a、车房:停车的房屋。
b、房车:即以前的轿车,这种叫法好像是后来从香港传来的。
C、饭盒——盒饭
a、饭盒:盛饭菜之盒。
b、盒饭:饭菜合在同一个盒子里的快餐,以前只见于火车上,而现在却比比皆是。
图片
(六)非词素倒置现象
所谓非词素倒置,就是那些基本上不能视为词素倒置的双音节词语。
这有几种情况:
(1)一般不能单独运用而只是出现在一定的语境中,即与其他词语的搭配之中,而且这种组合一般是比较固定的。
这可分为两类:
A、一组中,仅一个词一般不单独运用(见后者)。
力量——量力(而行)
开花——花开(花落)
少年——年少(无知)
手脚——脚手(架)
文明——明文(规定)
火星——星火(燎原)
办法——(逮捕)法办
书包——包书(纸)
成功——功成(名就)
吃饱——饱吃(一顿)
红灯——灯红(酒绿)
关闭——闭关(自守)
形象——象形(字)
花心——心花(怒放)
花生——(笔下)生花
和气——(心平)气和
食堂——堂食(价)
前人——人前(人后)
粉红——红粉(女郎)
谈笑——笑谈(天下)
流泪——泪流(满面)
眼泪——泪眼(模糊)
事情——情事(败露)
统一——一统(天下)
清水——水清(则无鱼)
美貌——貌美(心也美)
深情——情深(谊长)
解释:
说话——话说……
话说:古白话小说里的叙事开头语,如:“话说那日……”。
图片
B、一组中,两个词一般都不单独运用。例如:
下笔(千言)——笔下(留情)
心冠(肺炎)——冠心(病)
好花(不常开)——花好(月圆)
作恶(多端)——恶作(剧)
(心想)事成——成事(不足)
烧火(做饭)——火烧(眉毛)
图片
(2)专用词语,如地名、人名等(见后者)。
山东——东山(再起)
山西——(日薄)西山
中华——华中(地区)
社会——(株式)会社
安慰——慰安(妇)
浙江——江浙(一带)
海南——南海(舰队)
湖南——南湖(船)
墨水——水墨(画)
雕花——花雕(酒)
图片
(3)音形方面的
A、形同音(调)异的字
a、白发——发白
①白发(去声):名词,繁体为“髮”。
②发(阴平)白:动词,繁体为“發”。
b、职称——称职
①职称(阴平):名词,职务的名称。
②称(去声)职:形容词,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
c、情调——调情
①情调(diao):名词,思想感情所表现出来的格调,事物所具有的能引起人的各种不同感情的性质。
②调(tiao)情:动词,男女间情爱挑逗、戏谑。
d、稻种——种稻
①稻种(上声):名词,水稻的种子。
②种(去声)稻:动词,播种水稻。
e、看中——中看
①看中(去声):动词,经过观察,感觉合意。
②中(阴平)看:形容词,看起来很好。
f、难受——受难
① 难(阳平)受:形容词,身体不舒服、心里不痛快。
② 受难(去声):动词,遭到灾难。
图片
B、音同形异的字
a、词性相同的
大佬——老大
花篮——蓝花、兰花
职工——公职
部份——分部
畜生——牲畜
词语解释:
①动迁——牵动
“迁”为“迁移”义,而“牵”则为“牵拉”“牵引”义。例如:
“上海的动迁总是牵动着老百姓的心,因为住房是个大问题。”
②神经——精神
“上海人往往将精神病叫做神经病。”
按:“神经”有时也作形容词。例如(上海话):
“迭个人老神经个。”(迭:这。)
图片
b、词性不同的
①青年(名词)——年轻(形容词)
“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相对来说,演员当年还都是些青年,有金迪、李亚林、梁音、贺小书等。”
②意见(名词)——见议(动词兼名词)
“在上级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号召下,老刘见议领导干部要下车间劳动,这个意见(见议)得到大家的一致拥护。”
图片
这种音同形异的现象在汉语中很多,且复杂,现专门辨析一例:
奋发——发愤
先看《现代汉语词典》:
【奋发】精神振作,情绪高涨:~图强。
【发奋】❶振作起来;奋发:~有为。❷同'发愤’。
【发愤】决心努力:~图强。
再看《辭源》:
【奮發】蓬勃生發。《楚辭·大招》:“春氣奮發,萬物遽只。”漢·王充《論衡·初稟》:“勇氣奮發,性自然也。”
【發憤】㈠勤奮。《論語·述而》:“發憤而忘食,樂以忘憂。”唐·李白《李太白詩·五·白馬篇》:“發憤去函谷,從軍向臨洮。”㈡發洩憤懑。《楚辭》屈原《九章·惜誦》“惜誦以致愍兮,發憤以抒情。”《史記·一三O·太史公自序》:“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爲作也。”
(以上为引文)
可见,“奋发”与“发愤”是有点区别的,除了词义上的不同,还有结构上的。
“奋发”是偏正结构,即很“奋”地“发”,而“发愤”却是动宾结构,即“抒发心愤”。
图片
下面解释一下“愤”。
《辭源》:愤:㈠忿懑,怨恨。《楚辭》屈原《九章·惜誦》'惜誦以致愍兮,發憤以抒情。”㈡憋闷,鬱積。《論語述而》:“不憤不啓,不悱不發。”
按: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所提到的“发愤著书说”就是典型一例,其中的“发愤”即为“抒发心中的忿懑”,它与动宾式的“著书”为因果关系,即“因发愤而著书”。
另,古汉语中也有“愤发”一词。
《辭源》:【憤發】發奮振作。《史記·秦楚之際月表》:“故憤發其所爲天下雄,安在無土不王。”《文選·三國·魏·阮元瑜(瑀)爲曹公作書舆孫權》:“夫似是之言,莫不動聽,因形設象,易爲變觀,示之以禍難,激之以恥辱,大丈夫雄心,能無憤發!”
可见,“发愤”与“愤发”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今,都是有较大区别的。
图片
当然,今人有时将“奋发图强”说成是“发奋图强”,这应该说还是可以的,因为语言也是在发展变化中的,约定俗成,习惯成自然,这就是所谓的“其实地上並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最后要提一下,对非词素倒置现象的认定比较复杂,主要是划分的界线很难确定,只能相对而言。所以,我们以上所提出的一些看法,也只是一种探讨。
图片
图片

(以上为十之三,待续)

配图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