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国中将原华野一纵副司令张藩回忆老首长陈毅

 兰州家长 2024-02-08 发布于甘肃

心中的丰碑

—纪念陈毅百年诞辰

张藩

今年的8月26日是陈毅同志诞辰100周年,我们在宣传新四军的铁军精神、辉煌业绩,继承发扬她的传统作风时,要很好学习、研究、宣传陈毅同志。他是我党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是我军的创始人之一,在新四军任职时间长,是新四军中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毛主席路线的代表,对新四军的成长、发展和华中战场的开辟、坚持贡献很大。

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知识渊博,胆识宏伟,胸怀豁达;他严于律己,勇于批评、无私无畏的“青松”气质,和他关心群众、爱护干部的作风,特别是他一生在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所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学习并鼓舞着我们前进。

从新四军组建起,我就在陈毅同志领导下工作,我经常回想起他的音容笑貌,他的谆谆教诲……

那是1938年初,南方红军游击队刚下山到安徽岩寺集中不久,我当时任新四军一支队一团副参谋长,傅秋涛团长带我们迎接陈毅司令员。部队很快要向茅山敌后进军了,陈司令员特地来给部队做动员报告,他指出新四军挺进江南打鬼子要靠三条,一是模范的群众纪律;二是靠发展广泛的统一战线;三是积极打鬼子,争取多打胜仗。

他问我:“什么是统一战线?”我一时答不出来,红着脸说:“我还不清楚,我是刚从山沟里下来的”。他笑了,耐心地讲给大家听:“统一战线是要团结一切赞成抗日的力量,我们要到敌后去打鬼子,扩大军队,建设民主政权,把党外人士团结起来,和我们共同战斗。搞统一战线最重要的一条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要独立自主;统一战线不是'同一’战线,我们不能丧失立场、不讲原则,只讲团结,不作斗争,结果被别人统了过去;相反,我们要把别人统了过来,壮大革命队伍,发展抗日力量。”听了这段话,大家心里热乎乎地,脑子开窍了。

陈老总和粟裕副司令率部进入江南茅山地区后,积极指挥部队作战,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信任。他同时凭着博古通今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出众的才华,非凡的风度,对江南上层人物如民族资本家纪振纲,国民党宝捻区区长樊玉琳,当地武装头子许维新和句容名流巫恒通以及大地主王成龙、王成风等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如纪振纲从不了解新四军转而信任、支援新四军,把几百人枪的武装交给了我们;樊玉琳、巫恒通都入了党,积极参加抗战(巫后来壮烈牺牲),就这样,新四军在茅山地区很快就克服了初期的困难,站稳了脚跟,扩大了部队,也大大增强了江南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新四军在江南被誉为“王者之师”,陈司令成了家喻户晓的威信最高的抗战领袖。

开国中将原华野一纵副司令张藩回忆老首长陈毅

1938年5月4日,毛主席曾给项英同志发了一份关于“新四军应进行敌后游击战争”的重要指示,对新四军的战略任务、发展方向、内外关系等等,都有原则的明确的规定。1940年5月4日,党中央对东南局和新四军军分会又发了个“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的指示。这两个指示,据我所知,陈毅同志都是坚决贯彻执行的,所以江南的老二团、老六团和挺进纵队,江抗等部队都打了很多胜仗,部队有了很大的发展,不少游击根据地也初步建立、发展了。特别是黄桥战毅同志正确运用统战路线,发挥高超的指挥才能,争取了李明扬、陈泰运等中间派,粉碎了顽固派韩德勤的猖狂进攻。

当时我在一纵队任参谋长,叶飞同志任司令员兼政委,政治部主任是姬鹏飞同志。第二纵队司令员是王必成同志,政委是刘培善同志。陈毅同志在严徐庄指挥一、二纵队机动作战,由一纵队全歼了敌独立第六旅,旅长中将翁达自杀了。第二天一纵队又向敌117师进攻,经过十几小时激战,把敌117师打得粉碎。顽固派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在逃跑时落水淹死。粟裕指挥三纵队(司令员是陶勇同志,政委是刘先胜同志)坚守黄桥,阻击敌轮番进攻,尔后形成合围之势。

全歼敌八十九军。坚守黄桥的三纵队配合二纵队全歼了敌三十三师。至此,黄桥决战获得了全胜。只有7000人的我军,歼敌1.1万余人,为建立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打开了苏北抗日的新局面。

但项英同志思想上存在着右倾观点,没有坚决执行中央的方针、决策,不敢去敌后扩大解放区、扩大部队,对国民党反动派进攻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步步退让,不敢抗议,不敢斗争;对中央、军委要军部和皖南部队北移、东移的命令不坚决执行。当时,陈老总十分焦急,一再劝说项英同志率军部东移,说军部开过来,我江南部队西去接应,两头对开,一天半左右就可以会合。陈毅同志经过二天二夜说服工作,项英同志就是不听,对国民党抱有幻想,顾虑这,顾虑那。陈毅眼见说服不了他们,只好走了。陈毅同志临走时,项英同志问陈毅同志你对我有什么意见,陈毅同志愤愤地送给项英8个字:“五心不定,输个干净。”陈毅同志回到吴家桥后,谈到做项英同志思想工作时,他遗憾地对我说:“做不通呀,没有办法。”

1941年元月,皖南事变发生,陈老总的预言不幸言中了,皖南事变是蒋介石一手策划造成的,蒋介石是罪魁祸首;但是从我军内部讲,项英同志是主要负责者。皖南事变中我军9000多人就牺牲了七千同志,这是革命很大的损失啊!

有一天,陈毅要我陪他下围棋,他问我“西瓜怎么吃法”?我回答:“一剖两半”。他说:“对啊!和国民党打交道,我们要有两手准备,一手积极进行和平谈判,争取实现和平,停止内战;另一手又不能和平麻痹,要抓紧战备、自卫反击。他还说:“打仗就像一口一口的吃西瓜;现在国民党军在数量上,装备上暂时优于我军,我们要集中优势兵力,抓住敌人弱点,各个歼灭敌人”。陈老总还说,这种战略战术是毛主席总结、倡导的,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正确运用,我们就能战胜敌人。

1946年12月我在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任第一副司令员,叶飞同志任司令兼政委,谭启龙同志任第一副政委。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3个纵队,2个师共24个团集中行动发起宿北战役。陈毅同志把我们一纵队作为一把刀,把敌整11师和69师切成二半,成功地运用“吃西瓜”战略战术,集中我军力量将敌69师分割包围,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仗,共歼敌2.1万余人。敌69师师长戴子奇自杀身亡。解放战争开始,一次歼灭敌人一个整师还是首创纪录,受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嘉奖。敌69师歼灭后,粟裕同志赶来了,粟裕同志对陈毅同志说:“我来晚了点。”陈毅同志说:“来了好,欢迎你。”

开国中将原华野一纵副司令张藩回忆老首长陈毅

1949年,上海解放前,陈毅司令员对部队下过两条命令:一是市区作战不得使用重武器;二是打进市区,不得进人民宅。他还说:“上海完好无损地解放,是我们送给上海人民的见面礼。”果然在枪声停息、天亮后,市民开门见到马路两边湿滚渡的地上睡满了解放军时,无不感动,惊喜不已。上海刚解放时,治安差,物价涨,百业待兴,人心不安;陈毅担任首任市长,有些资本家和党外人士说:“解放军可以打败蒋介石,但管不好上海滩。”还有人担心,花花世界是个大染缸,共产党经不住香风的熏染。

事实恰恰相反,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关怀下,在陈毅市长的正确领导下,上海市很快秩序稳定,治安好转,生产恢复……有一次,一些名流代表请陈老总赴宴,陈老总说:“你们不用请我,还是我请你们吧!”于是他吩咐管理部门准备了几十斤青菜、豆腐,做了一顿宴席请客。陈老总对客人说:“今天是我个人请客,我们共产党政府办事就好像这青菜、豆腐,一清二白。今天大家吃了这顿饭,诸位应更加相信,当前的困难是暂时的,可以克服的,我们共产党清清白白,一定能够领导上海人民把旧上海改造、建设成新上海!”

一转眼,52年过去了,陈毅同志的决心和誓言早已成为现实,今日的上海一年一个样,飞速地发展,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国际大都市了。我们共产党就是靠清清白白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我们共产党人只有像陈毅同志那样,坚持清清白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就可以无往而不胜。

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吴肃同志曾被分工撰写新四军战史(初稿),他去京向陈老总汇报、请示,正巧我也在场。陈老总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研究新四军历史,应把新四军的战役、战斗实例收集、整理出来,汇编成资料,供后人去写书,去评说。要歌颂党,歌颂人民,歌颂先烈。要实事求是,不要宣扬我陈毅。陈老总的谦虚、坦诚,令人敬佩。

陈老总在团结、爱护干部问题上,有两个例子:

一是关于“山头问题”,陈老总认为,山头是历史的产物,是三年游击战争遗留的问题;一方面要尊重历史,承认山头,但要执行党的干部政策,搞五湖四海,最终削平山头,消灭山头。在干部问题上搞山头,会破坏党的团结,削弱党的战斗力,败坏党的作风。陈老总对四方面军来的陶勇、聂凤智等同志是很信任的,认为他们是智勇双全的战将,是党的好干部。

第二个例子是他对待谭余保、刘培善、段焕竞同志的问题,你们听说过啦,在1937年秋天,陈老总奉中央指示,到湘、赣边的武功山、九龙山地区,动员坚持游击战的谭余保部下山集中整编,准备抗战,遭到刘、段的软禁、刁难和谭的捆绑、威胁,险遭不测;事后,陈不但不责怪他们,还称赞谭是好同志,后来,刘、段一直在陈的领导下工作得很好。

我们都知道,“文化大革命”中陈老总遭到了林彪、“四人帮”的残酷打击迫害,个别人恶毒地诬蔑攻击陈毅同志,但陈老总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无私无畏的硬骨头精神,顶住压力,坚持真理。陈老总有一首很有名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首诗正是陈毅同志高尚人格的真实写照。1972年1月10日,毛主席在八宝山送别陈老总时,曾对张茜同志和她的孩子们说;“陈毅同志是一个好同志。”这是毛主席对陈毅同志最高的评价。

近年来新四军历史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如有的文章中出现了所谓“陈粟之争”一词。这反映了笔者不熟悉历史,不知道陈粟既是上下级,又是正副手,他们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到新中国诞生,长期并肩驰骋于华东、中原战场,功勋卓著;陈对粟十分器重,粟对陈非常尊重,彼此亲如手足,感情深厚。他们都是党中央、毛主席战略方针、军事决策的坚决执行者。把他们工作中一些不同意见(后来都统一了)称之为“陈粟之争”是不妥当的,也对党史、军史研究不利。

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和江苏省委党史办,今天开会纪念陈毅同志诞辰100周年,这是件很有意义的好事,这对健在的新四军老同志也是一个慰藉和鼓励。我希望今后在各位领导的努力工作下,将党史、军史的研究推上一个新台阶,为党中央“三个代表”的学习落实,为改革开放,振兴中华,为教育好我们的子孙后代,作出更大的贡献。

张藩同志已有九十三岁高龄,因病住院,由女儿张阳宁代为宣读。

二00一年八月二十二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