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Hi-end 频宽的组成要素和实现方法(二)

 yy2751 2024-02-10 发布于黑龙江
为实现理想的宽频播放,上一期我们讲述了高频方面的制约和取舍因素,这一期我们讲述低频
大家看到现代顶级扬声器频宽指标非常高,比如Burmester BC350扬声器,28Hz-23KHzRaidho扬声器,25Hz-50Khz

图片

以上指标显示顶级扬声器低频下潜可以到达惊人的30Hz以下。为获取如此深的低频下潜,顶级扬声器选用的低音单元普遍经过了高科技材料和工艺的加持,但为承受播放极低频所需的能量,这些单元仍不可避免把音盆质量做得比较重。
考虑到家居摆放商业流通的便利性,曾经的15寸大口径低音单元在现今音响工业已不再流行,现代扬声器常采用多个小口径低音单元并联的方式获取所需低频。

图片BC 350使用两只小口径低音并联

多单元并联的设计加上质量比较重音盆,极大降低了现代扬声器低频灵敏度
当播放音乐需要“少量低频”时,这些低音单元比较“笨重”,可能无法敏感地把所需“少量低频”播出来。
这里又要提到拿古典音乐试音现代流行音乐试音的区别。
现代流行音乐电平总是比较高,几乎没有声音微弱的时候。持续高电平里如果出现低频量感也会比较大,基本不存在需要重播“少量低频”的情况。

古典音乐有很大区别,不仅声音时大时小,而且总有少量低频衬底。以常见的弦乐四重奏为例,即便在声音微弱的乐段,仍然有大提琴声部产生的少量低频存在。如果这些微弱的低频表现不出来,声音缺少下盘支持,听起来就像“吊在半空”,下不来。

用这类风格现代扬声器播放古典音乐,总让听者觉得低频量感不够,其实不是音乐爆棚需要大量低频时不够,而是音乐中时时刻刻需要的少量低频,它不能充分呈现。

因这类扬声器对低频响应的阈值较高,当大量低频信号出现时,它的低频单元虽然比较紧,不那么宽松,但它可以正常响应;当低频信号比较微弱时,达不到它的启动阈值,它无法响应。

这种“少量低频”无法表现的情况,造成音乐长时间缺乏下盘烘托,声音显清瘦、平淡,无法感人。这对古典音乐的播放,不啻致命的伤害。

音乐爆棚的段落,这类扬声器能呈现的低频场面似乎也很大。但它缺少低频量感从少到多、再从多到少的过渡,你常常听不到低频,到音乐动静大时突然“一股子”、“一股子”涌出好多,然后迅速消失,难有余波。如前文所述,这类扬声器低频阈值较高,无法自由呈现“音乐”所需的低频量感变化

低灵敏度音箱并非不能表现“少量低频”。如果使用大功率功放把箱子推到白热化,可以让这类箱子获得对“少量低频”响应能力。但这种推法,又和现代风格扬声器追求高频贵气和细致的设计理念相悖,给它加载力道太大的功放,直接把高频推粗、推飞了,又把中高频推嚎叫了。

功率太小总觉得低频量感太少功率太大又把自身追求的高频气质推坏了。

这种两难的情况,就是现代顶级系统常见的“高频和低频打架”问题,后续讲述“Hi-end功放进化史”时,将有更详细讲述。

为实现Hi-end级别的低频重播,我们不能选择高频过于纤细的喇叭

图片ATC 150,高音以含蓄保守著称。

图片经典的世霸火车头,设计师强化了高音王T330d的能量和厚润,而不是让它过分细致。

图片Cello 五尺安装四支D260高音,也是为追求高频能量,而不是过于纤细。

以上是几款有代表性的现代扬声器,它们均不追求高频过细,所以高频不容易发飙,中高频能承受很大功率而不会嚎叫。给这类扬声器加载很大功率,把喇叭驱动到白热化可以获得对“少量低频”的响应能力。

实现对“少量低频”的响应除了低灵敏度喇叭可以采用的大功率驱动方式。还可以选择高灵敏度、大口径低音单元,依靠单元自身敏感来获取对“少量低频”的响应能力。

古董时期天朗、Jensen、JBL均采用了高灵敏度15寸低音单元,它们天然对“少量低频”有良好的再现能力。但这一时期的低音单元低频下潜能力不好,普遍只能到60Hz上下

图片Tannoy Red 15单元,15寸纸盆极轻,拥有极高灵敏度。

我们注意到,低频高灵敏响应下潜能力具有矛盾性现代扬声器为了低频下潜,选用比较小、比较重的音盆,对低频灵敏度做了大胆舍弃。如果出于播好古典音乐的需要,我们必须通过搭配等方式,重新找回扬声器低频灵敏再现能力,否则就得不偿失了。

有了对“少量低频”响应能力,我们再来谈低频的下潜和速度

绛州大鼓之“秦王点兵”,鼓槌击打偌大鼓面,鼓皮震动基音已低至20-30Hz,这就要求扬声器低频下潜能够覆盖如此低之频段。

同时,鼓手手起槌落、再次起槌绝无拖泥带水,音响重播能否做到同样的迅速起迅速停,这对低频速度清晰度提出了极高要求。

低频下潜很深的同时要实现速度清晰度,要求扬声器低音单元能力强大且箱体牢固,同时需要功放有特别强大的驱动力和控制力

偌大的鼓面,除主音低沉迅猛之外,尚有鼓皮余震绵延不绝。对鼓皮余震的表达,非要前文提到的对“少量低频”响应能力不可。

十多年前,一位年轻且富有的发烧友感叹,为什么老天朗播放打鼓尚有鼓皮余震,而以高解析力著称的高文机器人为什么就没有呢?现在想来,这就是现代低灵敏度音箱低频阈值高,对“少量低频”的表现能力差造成的。

重播绛州大鼓所需低频,因为频率过低能量太大,需要功放低频极大推动控制力。这样的功放如果同时去推动音箱的高频,则势必过于粗野。所以比较理想的办法是外置有源低音炮,使用上千瓦的D类功放驱动专门的超低音单元主音箱还是搭配更细声功放为好。

Hi-end级别低频的取舍

Hi-end级别的低频第一需要对“少量低频”响应能力,这是播放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拥有厚度质感的前提。第二需要速度,哪怕下潜不深,如快刀切豆腐一般的低频速度绝对是需要的,否则播放交响乐必将拖泥带水,破坏音乐感染力。最后才需要下潜,真正能低到30Hz以下,可以播好绛州大鼓日本鬼太鼓,可以呈现Pink Floyd《迷墙》里直升机降落的滚滚气浪,这在发烧演示中,能震撼和慑服听众。

对于爱乐者而言,一定要求自己的系统满足第一项第二项,这已经能够应付绝大部分音乐,只把极少部分发烧大碟排除在外了。

如果脱离前两项,只实现了第三项,那这样的下潜不仅对音乐重播全无意义,反而在听感上会破坏宝贵的音乐价值,让自己家的Hifi,向卡拉OK或迪厅看齐。

以上是Hi-end级别低频实现和取舍。下一期,将在宽频的基础上,向大家讲述Hi-end音质的组成要素和实现方法。我们下期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