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蜀四川,对杜甫“由凡入圣”有多重要?

 言胜于思 2024-02-10 发布于四川

杜甫(712年—770年)只在四川生活过约8年时间,“但人们提到杜甫时,完全可以不提他的生地与死所,却不能不提到巴蜀四川”。他居住过近4年的成都杜甫草堂,更是其最著名的纪念地,虽然偏居一隅且有蜀道天险阻隔,国内外前来参观拜谒的也一直络绎不绝。

简述杜甫的一生

杜甫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年少即成名。他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长期过着安定富足的生活。青春年少时的他一直在家乡和国内四处游历,饮酒作赋,以诗会友。24岁,他在朝廷的科举考试中名落孙山,失意中的他于是仍旧携友四出游历,期间也以裘马轻狂、狂放不羁来慰籍自己。

35岁再次科举落榜后,已经人过中年、家庭重担越来越重的杜甫为了自己的仕途和政治理想,愈发着急,积极奔走四处献赋,投赠干谒,但都苦无结果。困居长安达十年之久的他,不仅郁郁不得志,还过着贫困的生活。四十四岁时,他一大家子人已经穷困潦倒到了极点,远在家中的小儿子竟然被饿死了。

好在这一年,他终于好不容易入职成为了一个底层小官。但是屋漏偏遭连夜雨,不久之后,安史之乱开始不可避免地一次次冲及到他,并最终逼迫他携家带口开始长途跋涉去逃难。人生已经进入倒计时的诗人带着一家人,一路颠沛流离、餐风露宿、饥寒交迫、历尽艰辛和坎坷,身心的双重苦难让他人瘦神衰,疾病缠身,形容枯槁。

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老小七口历经辗转颠簸、跌跌撞撞地终于来到四川,随后在成都城西浣花溪畔,寻得一处栖身之地,在朋友乡邻的资助下修建起了在当地农村还算条件不错的杜甫草堂。他后来也曾到过四川其它地方,总计在四川生活了约8年时间。

768年,风烛残年的杜甫一家再次开始漂泊,诗人出四川夔州,下巴陵,本来想回河南,战乱回不去,反被逼的要溯湘江而上,结果遭遇江水暴涨,在江面上五天五夜没有吃的,饥寒交迫到了极点。

杜甫这时候有肺病,很重,咳血,一个耳朵聋了,一个胳膊已经残废了,伟大的“诗圣”,就这么困死在孤舟之上,在耒阳凄惨离世。

青少年时期的杜甫是何等的意气风发:自幼家境优越,有世所罕见的才华,又有凌云之志,心性极高。

然而,在他的整个后半生中,除了在大四川的8年安宁幸福生活之外,失意、苦闷、落魄、贫困潦倒、饥寒交迫、凄惨痛苦···一个接一个接踵而至,一直牢牢缠绕着他。

前后半生的落差如此之大、命运如此多舛,更是让他的身心创痛直接加倍,凄苦难言。

如此多的不幸遭遇,使得他出现在历史上的形象永远都是悲苦的,连画像都是很悲苦的,愁眉不展。许多诗作以揭露、控诉、批判为主题,被称为世上疮痍,在风格上也总体以沉郁顿挫著称,总带着沉重冷峻愤懑的情感,以及悲悯的色彩。

对于杜甫,巴蜀四川特别重要,非同寻常

在安史之乱中,四川不仅远离兵荒马乱并且还有蜀道天险阻隔,天府之国的安稳祥和让来到四川的他身心俱安,完全放松下来。

刚来到人间天府,远道而来的杜甫顿时就感到眼前突然一亮,不由得脱口而出:“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觉得自己是一瞬间就到了天的另一方。成都的楼堂馆所林立之壮观与市井之繁华更让他感到震撼:“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这人声鼎沸的著名大都市啊,歌舞升平吹拉弹唱。

大四川人自古就有开放包容、达观友善、崇德尚实等突出品格,他们充满热情地接纳了他一大家人。除了朋友外,周围邻居与杜甫的关系也非常友好亲密,时不时来拜访他给他送来农产品或其它用品,邀他一起喝酒谈天。杜甫在成都期间就有18首诗直接写到邻居,文中处处洋溢出亲切和温暖。

来到四川就是一家人,四川人文历来非常养人,所有外来人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外来人,那种轻松包容感,让你来了之后就迅速地融入到里面。四川带给杜甫的,不仅有物质上的馈赠,让他远离贫困,更有精神上的慰藉与疗愈,让受尽困苦磨难的他得到了后半生中最为安定最为充足的休养生息。

眼前展开的这个新天地,给了他崭新的生活与希望,他的人生得以从长期处于困境乃至绝境的黑暗谷底一下子突然跃升至一个清新的、舒缓的、恬淡的全新世界。

同时,四川自汉朝起就是一流的人文高地,有深厚的文化上的沉积。优越的自然人文环境自古就更容易激发创作激情和灵感,“蜀中文章冠天下”、“自古文人皆入蜀”,两句话都夸赞巴蜀之地是一个适宜文学创作并且更能出传世好文章的创作宝地,盛唐时期入川游学拜谒的文人更已是络绎不绝。因此,杜甫的身心与文化生命都充分享受到了他后半生中极其宝贵的一次巨大滋养,是他整个后半生中得到的最好也最至关重要的滋养。

历代中国文人都有一个田园梦,向往的田园生活的最高境界,就是栖居桃花源。杜甫认为自己在成都终于找到了人生的桃花源,诗人为此还专门在诗里予以表达,那种犹如获得新生般的欣慰、喜悦与感慨可谓溢于言表。

在成都的生活让诗人形象与作品都更加丰满。在浣花溪营建草堂后,杜甫终于迎来了后半生中最安宁闲适的生活,他走山访水,探幽寻胜,为成都全面画像。 寓居成都的三年零九个月中,足迹还达到青城山、崇州、新津等地,写下200多首诗,其中主要是山水田园诗,尤其浓重描绘了草堂一带多姿多彩、清新自然的景观。

困苦落魄了半生的杜甫在这“人间天府充分地享受着这段极难得的安宁闲适愉悦生活,风土人情、农村生活、邻里、妻儿的生活趣事等于是尽入笔端。“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 ,“邻舍与园蔬”,“邻家送鱼鳖”,“邻舍喜我归,酤酒携胡芦”的温馨场面,“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清新画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极致宁静心境,“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的热烈花事,“我住锦官城”,“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叫妇开大瓶,盆中为吾取”的轻松自然与愉悦心情,都是此前和此后罕见的。

四川生活里的友善、轻松、温暖与充满乐趣,让他的心情与文采还更进一步由舒展而至旷放。当时大邑所烧的瓷器重量轻并且质地坚韧,敲击后声响如玉碎以至于名传锦城,便对大邑韦县令说,你家白瓷碗比霜雪还要洁白,快点送到我的茅屋也让我来怜爱它吧。 秋冬之际,家中需要增加衣食,杜甫托人给高适寄信,信中毫不客气地说:你当彭州刺史,什么时候来救我的燃眉之急? 一位王录事曾许诺赞助杜甫修缮草堂的资金,但没有及时到位,惹得杜甫不高兴,写了一首催款的诗:“为嗔王录事,不寄草堂资。”

一个立体而多面、多彩的崭新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在巴蜀四川,杜甫完成了“由凡入圣”的升华

杜甫文化创作的两个鼎盛高峰均诞生在巴蜀四川的8年期间:放眼杜甫的整个生命历程,把他所有的1400多首诗解构完会发现,从数量上看,杜甫的主要创作是在四川,加起来共有885首,占他作品的总量60%,全是在四川写的;他最为著名且脍炙人口、老少皆宜妇孺皆知的千古佳作,也绝大部分创作于四川。

全新生活带来的的重大变化,让他的作品也焕然一新。在“人间天府里数年的安宁幸福生活让他能够潜下心来专心致志地对身边世界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沉思与描画;当时国内一流、丰富多彩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为他全方位提供了无数的素材,让他的作品能够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去极广泛地涉猎。助力他用诗句描绘出一长卷多彩又多情的巴蜀千里江山图和人文及历史大世界。让他的作品显著增添了亮丽、清新、鲜活、恬淡的五彩颜色和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与之前之后以揭露控诉愤懑为主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相互辉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内容与风格的极度丰富与多样性,也不断激发他的创作激情和灵感,促使诗人在艺术手法上不断去创新、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让他的诗或是以朴素、真切、生动、形象的语言素描,或是自带音乐,韵律动人,或是点、线、面、体一气呵成,或是在深刻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具有更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也让人们得以看见他更丰富多彩的精神创作世界。

在四川的8年创作生活,让他的作品集在迈向伟大的途中,在内容、风格和艺术手法上都及时补上了几块关键拼图。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逐项对比可以发现,《诗经》的四大重要特点,杜甫到了此时的作品集里就全都有了!而且是既有很好的传承,也有好的创新。而《诗经》是集体创作的,杜甫诗作是他一个人完成的。

所以说,正是巴蜀四川8年对他的疗愈、慰籍与滋养,让杜甫的人生及文化生命发生了重大转折,完成了重大升级,让他焕然新生,让他的诗作从几个方面都得以从容而有力量地一层又一层地攀登新的高峰,直至达至顶峰。达成了在中国诗史上可以说无人可及的成就,也做到了古今中外诗人第一。因此,他的伟大成就也就至今无人超越了,伟大“诗圣”的桂冠自然也就非他莫属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