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符經

 县太爷公馆 2024-02-10 发布于上海

天符經:一始無,始一析三,極無【1】盡本。天一一,地一二,人【2】一三。一積十鉅(矩),無匱从【3】三。天二三,地二三,人二【4】三。大三合六,生七八九。【5運三四,成環五。十一妙【6】衍,萬迬萬来,用变不動。【7】本本心本,太陽昂明,人【8】中天地,一一,終無終一。【9

                    图片

    按:《天符经》共9行81字,自右向左横写,为黄帝书遗篇。

高丽末14世纪晚期发行的名为“Chun-bu-kyung”的古代韩国史书即农隐闵安富《农隐遗集本》发现了用象形文字甲骨文所记载的《天符经》,这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记载甲骨文的文献,中国直到1899年才在殷墟遗址发现甲骨文。

    据13世纪韩国古籍《三国遗事》载,熊女与桓雄结合,生下檀君。这个故事说明韩国始祖檀君是有熊氏的后代。余西云所著《西阴文化——中国文明的滥殇》认为:“西阴文化经张家口地区进入西辽河上游,在这里形成了红山文化。”[1]西阴文化也叫庙底沟文化,是黄帝部族的文化。黄帝部族包括有熊氏、归藏氏、天鼋氏、轩辕氏等氏族,以熊为图腾的红山文化大约是黄帝部族有熊氏的亲缘文化。

据《太白逸史》中的《苏塗经典本训》记载,《天符经》来源于桓国时代。桓雄建立倍达国时,桓因传于桓雄。大约6000年前,桓雄命神志赫德用鹿图文记录,后檀君时代檀雄(桓雄)又传给檀君,《天符经》由檀君王俭以鹿图文字传世[2]。从这个记载看来,《天符经》由桓因传给桓雄,再由桓雄传给檀君。檀君为红山文化有熊氏的后裔,红山文化有熊氏又为中原黄帝部落有熊氏的后裔。结合考古文化和传说,桓雄当即桓熊,有熊氏桓熊经张家口地区进入西辽河上游,创造了红山文化。桓熊将《天符经》传给檀君,檀君将契文《天符经》抄写在鹿皮上传世,故曰鹿图文字。

檀君开国最早见于13世纪末高丽僧一然著的《三国遗事》卷一:《魏书》云:“乃往二千载,檀君王俭,主都阿斯达,开国号朝鲜,与(唐)高(尧)同时。”郑麟趾《高丽史·地理志》以檀君之国为前朝鲜,箕子之国为后朝鲜,卫满之国为卫满朝鲜。檀君开国的时间相当久远。

当然以上都是传说,据此推测并不足具信,但《天符经》本身具有浓郁羲黄学说色彩,这一点没有疑问。“礼失而求诸野”,北宋时《针经》亡佚,北宋哲宗时,高丽政府将高丽保存的《针经》送至开封,《宋史·哲宗本纪》载,元祐八年(1093年)正月“庚子,诏颁高丽所献《黄帝针经》于天下”。甲骨文《天符经》象《黄帝针经》一样,高丽对保存黄帝学说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余西云《西阴文化——中国文明的滥殇》科学出版社2006年2月第一版第228页。

[2]参考李景浩《韩国大倧教的哲学思想初探——以<天符经>和<三一神诰>为中心》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