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和诸葛亮周瑜齐名,若不早死,关羽不会兵败襄樊

 良辰美景奈何天 2024-02-11 发布于内蒙古

自古以来,行军打仗绝对不单单靠的是蛮力、而更多的是讲究整体战略,把握好全局观才会赢得最终的胜利。就像当年项羽与刘邦一样,虽然项羽在前半场处处打脸刘邦,但是由于整体战略失误,最终还是惨败于刘邦之手,最后落得个自刎乌江的下场…

而在三国时期真正懂得全局战略的人不会超过5个,在蜀汉诸葛亮算是一个,法正算是一个。曹魏司马懿算是一个,郭嘉算是一个。而在东吴呢?至少有两个,一人是周瑜,还有一人与诸葛亮齐名,他的战略格局、眼光甚至在周瑜之上。

那么此人是谁呢?毫不夸张地说,他就是孙权的老师。

一、此人悄悄提出榻上策,道破天下大势玄机。

孙权的老师是谁?谁有资格做孙权的老师?

众所周知,孙权在统事之时年仅18岁,虽然有着孙氏不错的血液,但是让一个18岁的小伙子来带领整个集团,很显然他是不能胜任的。为此,孙策在临死之前便交代了一句话:“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

那么,张昭是孙权的老师吗?答案是否定的,而此人的见识远在张昭之上,他就是鲁肃。鲁肃跟周瑜有旧交,在公元200年时决定听取周瑜的建议,留在东吴效力孙权。为什么鲁肃会选择留在孙权身边呢?原因也非常简单,因为周瑜说过,孙权是一个善于听取意见的主公,鲁肃留在孙权身边一定会尽展其才!

由此鲁肃便认准了孙权这个主公,开始替其效力。

起初孙权以张昭为文臣之首,周瑜为武将之魁。不过在鲁肃加入孙吴团队之后,孙权慢慢发现鲁肃才是胸有大志,并且蕴含治国之才。

有一天,孙权单独与鲁肃合榻对饮,其实孙权在早期接手江东基业之时是非常迷惘的,他根本不知道之后的路要怎么走。而鲁肃呢?便提出了一个战略,也就是本文要说的,“榻上策”。

榻上策之中,鲁肃到底说了什么?

在《三国志》之中有明确的记载:惟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然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竞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鲁肃榻上策其实就是指明了孙权的发展方向,以及整体战略。首先一定要取得长江以南的全部城池,由此一来便有长江天险为阻。随后,建立帝业,以待天下时变。大概意思就是说,要趁曹操军备緾身之际,迅速搞定刘表、黄祖等占据江南以南地区。

随后,又占据荆楚之地,也就是荆州这块地匹,就是战略的第二步。占据荆州九郡,那就相当于是打下了建立帝王基业的“根基石”。以后的路会好走很多,只需要在关键节点,用好人,做好事情即可。

再者,火速联盟刘备,因为刘备是枭雄,与曹操乃是不共戴天的仇人。只要刘备成为盟友,整个天下大势曹操他也无法一手把控。

这就是鲁肃在赤壁之战之前提出的,榻上策的全部内容。可以看出,鲁肃的战略也是孙权唯一可以走的战略,如果孙权不按照此战略行事,恐怕根本活不过赤壁之战,除非愿意当一只“笼中鸟”,犹如曹操在许都关押的汉献帝一般。

二、隆中对与塌上策谁更高明?

在鲁肃提出榻上策之后,诸葛亮在公元217年末也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战略,那么榻上策和隆中对两者谁更高明?其实榻上策与隆中对都是两种战略,他们分别适用于孙权与刘备。

至于榻上策与隆中对战略谁更高明,那就要取决于他们的主公是不是能够保证顺利实施榻上策战略与隆中对战略了?此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道理也是非常地简单,孙权想要占据长江以南的城池,进而占据荆州,以图天下。那么在这中间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要稳住刘备。

刘备他不是一个无志中年大叔,他的志向也是夺得天下。刘备相比孙权而言,只是基业没有孙权大,人手没有孙权多,将军没有孙权足,但是这一切都在诸葛亮、法正等人加入刘备团队之后,会得到明显的改变。

如果说孙权无法稳住刘备,也就是在赤壁之战时鲁肃提倡的孙、刘联合对抗曹操的战略。如果仅在赤壁之战过后便将孙、刘联盟的合作关系抛诸脑后,那么孙权最终等来的只有死亡。这也是在赤壁之战过后,鲁肃为何要建议孙权要把南郡借给刘备的真正原因,鲁肃只想要稳住刘备。

如果刘备稳不住,孙吴就有可能会被曹操一口一口吃掉。

而刘备呢?同样的道理,如果他想要继续发展,就必须放弃荆州,只能向图取益州。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说,江东孙错不可图也的真正原因!如果刘备想先灭掉孙权,再跟曹操扳手腕,显然刘备他会死得非常苍白而无力!

因此榻上策,与隆中对仅仅适合于孙权、与刘备,对他他们来说这两种战略只能是唯一的出路。都是非常不错的战略方式,除此之外就要比孙权、刘备到底谁能够笑到最后了!

三、关羽进取襄樊,孙权在背后捅刀子,导致孙权白白错失一统天下的大好时机。

公元219年,关羽北伐襄樊,此时的孙权虽然与刘备有过湘水划界的不愉快,但是在表面上还是同盟关系。唯一的区别就是此时的江东大都督换了人,再也不是之前的榻上策提出者鲁肃了,此时的鲁肃已经去世。

为了尽快实现榻上策,孙权当时是采取了用兵荆州的军事战略,换句话说就是在关羽背后动刀子。如此一来,荆州全线全部落入孙权之手,而关羽呢?则成为了孙吴、蜀汉的军事牺牲品。

如果鲁肃不早死,关羽绝对可以幸免于难,在襄樊之战时鲁肃绝对不会允许有人打破孙、刘联盟,更加不会同意有大将提出袭取荆州数郡,而又同意的战略决策。

为什么?因为鲁肃知道,即使在此时已经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可以从关羽手中夺回荆州数郡,但是这也就意味着亲手打破孙、刘联盟,由此一来,孙、刘联盟绝对会破灭!最终,的利益全部会偏向曹魏。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鲁肃的战略格局,是要高于吕蒙、陆逊的,甚至鲁肃的战略格局与周瑜是不相上下的。

而对于孙权来说,他当时同意吕蒙采取强攻荆州的战略举措,也是大错而特错的。为什么呢?

其一:孙权会失去孙刘联盟的机会,他将独自面对刘备、曹操的双面进攻可能。如果孙权真的面对如此尴尬局面,试问他孙权又有几个脑袋,几个大将可以抵抗蜀汉、曹魏两国之国力、兵力、大将?

其二:孙权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派遣大军进攻合肥,由此一来便可占据淮河以南的全部城池地区。为什么呢?因为此时的曹魏在西线,被刘备打败,毫无脾气、经受着汉中之败,夏侯渊战死的尴尬战绩。

同时在中线,荆州战场方面亦被关羽挫败,如果孙权没有攻取荆州,而是进取合肥,那么关羽肯定就不会惨死,而是取得樊城,由此一来打开曹魏中原重镇。

其三:刘备集团虽然在荆州处取得胜利,但是根本无法组织兵力与东吴较真。为什么呢?首先蜀汉最能打的关羽已经是疲兵,其次刘备大军刚刚经历汉中之战,已经是兵疲马乏,刘备需要的是时间来做休养。

而对于孙权来说,刘备、曹操他们两人在此时都已经成了疲劳之师,最好的办法是什么?稳住刘备,联合关羽猛攻曹魏。倘若真的如此,曹魏西线,中线,东线战场将全面崩溃,当时仅仅是关羽一人进攻襄樊,就让曹操差点迁都以避其锐!

试问如果孙权再在合肥闹出个什么动静来,曹操又将用何人去抵挡?当时张辽已经被曹操调到了樊城战场,只是张辽没到关羽就被徐晃打败。当然了,如果孙权没有在关羽背后动刀子,关羽他肯定不会败于徐晃之手,关羽手底下的军心更加不会乱。

总结:

总体来说,关羽战死,孙权在打荆州的主意,虽然勉强占据长江以南的全部区域,但是却是大大的战略失误。对于整体战略格局来看,这正是孙权的败笔所在,这也是为什么孙权一直不敢称帝的真正原因。

孙权当时图一时痛快,竟然做出了攻打盟友,让敌人高兴的蠢事,而后来刘备又意气用事。倾全国之兵与东吴交战,最终又败于孙吴陆逊之手,损兵折将,这正给曹魏灭亡,孙吴、蜀汉制造了先天条件。

若非刘备如此用事,公元263年,蜀汉朝廷又岂会让刘禅白白投降曹魏邓艾所率领的万余疲劳之师?而在夷陵之战后,孙权也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必须要联合蜀汉,共同进攻曹魏才能让他长久下去。这也是为什么,在诸葛亮北伐期间,诸葛亮一封书信,孙权他都得起兵策应诸葛亮北伐。看来,此时的孙权,已经不是昔日的“孙仲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