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信市场的力量——读《中国经济改革进程》

 投机者的江湖 2024-02-11 发布于河北

导语: 社会总是在前进,不管我们如何抱怨当下的不好。站在历史大格局的视野下,现在的社会依然是历史上最好的社会,现在人民的生活依然是历史上生活最好的生活,如果这一点认同,那是历史无知,市场的力量总是会以不同的方式和形式来推动的社会进步,这个并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相信市场的力量才能最终走出低俗,不管是国家和个人。

正文:

历史总的来看是在曲折中前进的,中国股票指数的起点是100点,目前是2900点,事实上已经增长了29倍,前段时间的下跌也引起了股民的失落,站在更大的历史视角来看,人类社会总是在不断波动前进,任何时候都不要怀疑这样的事实。

近来,我翻看了一下吴敬琏先生的这本书,回看改革开放几十来年的一步一步闯关,历史必将证明,只有相信市场的力量,最终做出的决策才是正确的。市场是由市场中的人组成的,国家是社会形成后才有的一个组织形式,社会却是永恒存在,国家出现只是一个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任何人或组织如果不尊重社会的发展,最终都会被吞噬的。

四十多年来的改革,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尊严市场的过程,改革之初,组织的一些西方国家考察团,或者是邀请国外经济专家来国内讲学或者是设计方案,这都是尊重市场的行为。不懂经济不要紧,重要的是能够相信市场力量会让你懂,而不是一个人在家里去闭门造车,那样是不会有巨大的发展。当年李鸿章搞洋务运动也是在考察一些西方国家后才实施的东西。国内是一个市场,全世界又是一个市场,相信市场才能以开放的心态对待面临的变局。苏联模式最终就是因为没有相信市场的力量,引起的体制僵化,最终被人民所抛弃。

读书之时,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就是呈现在眼前。改革之初,就是邓公再伟大,也并不十分清楚到底中国的改革应该要具体怎么走?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整整走了18年,邓公在南巡之后才得以确立,可想而知,改变一个社会的观念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中国是极特殊的国家,几千年的帝制虽然在辛亥革命的炮火声中消失,但皇权思想却像钉子一样钉在人们的脑海,绝不是那么容易就清除,清官明君的思想也是人们习惯性诉求。

现在人的总认为主席当年是反对改革开放,这其实是历史误解,当年的环境与邓公主政后的历史环境是不一样的。主席当年推动与美国的建交就说明了他老人家并不是不打算与美国人交往,主席伸出了那双跨越太平洋的大手与美国人进行了历史性的握手就是给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邓公后来在外国记者面前评价主席也是十分客观公正,历史性的贡献并不是一二句歪曲的言语就能抹杀的。领袖不同于政客,领袖总是站在历史与人民的高度来阐述他自己的努力方向,而政客只是利用人民赋予权力谋求自己的实际利益。读这本书叙述的历史进程的事实,我们就能感受到邓公作为领袖人物的历史魅力。

市场力量本质上是尊重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历史观。任何一项改革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并不是在办公室里靠自己的理论推演产生。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中的清苗法就是一个办公室推演出来的东西,本来是通过不同生产时期给农民以贷款的方式来促进农民的生产,以提高粮食产量,事实上却成为了盘剥农民新的方法,搞得人民怨声载道。几十年来的中国的改革在邓公的主持下始终用实用主义的精神来尊重人民的创造精神,虽然在某些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最终在市场力量的修复下慢慢走上的正常的轨道,安徽小岗村的联产承包制度,安徽芜湖的傻子瓜子年广久的事件处理,都体现出了对市场的尊重。不要把推动历史发展寄希望某一二个历史人物才是正确的想法,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参与,历史是无法前进,晚清时候形成的革命浪潮也是由人民推动的,历史人物不过起了一些引领作用,晚清腐败的统治阶层造成了革命的历史性趋势,进而最终被扫出的历史舞台。

相信市场的力量就是承认自己的无知。社会是一个由N多个变量形成的复杂系统,没有人会掌握所有的变量,就像一个人的人生一样,变量也是极其复杂,每个人的命运都是无法掌控的。开始改革的时候,谁也不知道到底要怎么搞才是正确的路径,只能通过各种思想碰撞才能最终找到前进的方向,当年的“猫论”和“摸论”就是对现实的妥协,也是承认管理者自己的无知。事实上,人总有一种掌控欲,自己不能掌控的东西总是认为可能是什么巨大有害的东西,什么预测学总是能大行其道,事实上就是利用了人们总试图掌控自己的未来命运的投机心理而已。市场走出来什么了,我们才能想着要干什么,看到市场的反映,我们才能做出正确而合乎实际的选择。主席当年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并不知道就像进行长征去陕北的,开始是打算去湘本的红二六军团汇合的,后来是汇合不了才去了贵州那边,准备在贵州建立红色政权,后来又是打算在川西,张国焘不让,后来因为看到刘志丹和徐海东总在那边,才打算去陕北,历史上不也有,主席就借2500块大洋来试探徐海东的诚意的故事。重大历史决策都是在缓慢地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在慢慢变化,当政者把握历史机遇也不是一撮而就,只要把握历史基本方向和构建看待历史问题的基本逻辑框架,要承认自己的对一些具体问题的无知。

社会的发展始终是社会自己的事情,是一种合力的结果,而这种合力由极其复杂的变量组成的,法国的大革命如此,英国的崛起与衰落也是如此,只要我们相信市场力量,市场就会自行修复在存在的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承诺就是标志着执政者对历史问题的判断的清醒,至于最终能不能做到或走好,那是另外一个问题,八大的决议应该是好的,只是后来没有很好地落实而已。

最后说一下这本书的不足之处,吴先生更多的是在叙述历史,并没有提出一些有明显价值的观点,好像是其他人在帮助其完成写书工作,吴先生自己的精力好像不在书,因为我是比较熟悉吴先生的一些言论的吧?或许是猜测,也不一定有根据,供参考。

2024211日星期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