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照片凭什么在29届国展上获奖(10)

 枫叶漫漫 2024-02-11 发布于山东

花,象征着美好与未来,寓意着幸福与安康。看见花,人们的心情会情不自禁的高兴起来。正因为如此,无论男女老少,只要看到花,只要手中拿相机或者手机相机,都会干劲十足地、心情愉悦地、仔细认真地对着花儿拍上一番。当然,更多人则是以花儿为伴、面带着微笑、摆着pose拍下美丽的瞬间。

花,是摄影永恒的主题与表现对象。

怎样才能把花拍出新意呢?

《花语红颜》 艺术类组照获奖作品  作者  张 少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们不妨看看第29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上,被评委会推荐的作品《花语红颜》。该作品由浙江摄影师张少女士所作。

相信绝大多数第一眼看到这组作品的人都会被这不同凡响、技惊四座的画面所惊艳。

首先学习一下评委会的评语:这组作品模拟了红外线的拍摄效果,呈现出打破常规视觉经验的艺术风格,整体调性唯美、柔和。画面中花瓣纹理的细腻呈现及色彩的变化过渡,展现了花朵的生命力和优雅之美,散发着一种梦幻般的氛围。这种戏剧化的效果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受,让观者看到了自然的奇妙,并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画面不仅仅是美丽的图像,更是一种富有感知力和启示性的艺术表达。

正如评语所说,这组作品给人梦幻的感觉。那么问题来了,这梦幻感是怎么产生的呢?艺术这东西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我还是想尝试解读一下,以学习高手的技术、理念与思路,提高我们的摄影水平。

图片

图片

现在我们就来慢慢的分析品味,仅供参考:

1、从影调的角度来讲,整组作品基本上是高调,有些是以高调为主要特征的高反差调性,有一幅是高调范畴的中间调,这为作品的梦幻感奠定了基础。

2、从色调的角度来讲,这组作品并不都是我们常见的暖色调花卉,好多都是冷色调的,现实中几乎就没有这种色调的花卉。也许,这些色调是通过色相的调整来获得的,超出了我们正常的色彩感知范围,给人一种陌生感。与此同时,花卉本身因为第一条说到的,处于高调状态,色彩的饱和度不高,呈现出淡雅的美。

3、作为主体,花在画面中基本处于一种半透明的状态,与女同胞经常用的纱巾的半透明效果有些相似。因此形成了朦胧的、亦真亦幻的梦幻感。

4、非常关键的一点是,好多花卉中花瓣的经络在我们平常拍摄中是根本看不到的,但在这组作品中却有很好的体现,这无疑增强了画面的新颖感和梦幻感。关于这一点是怎么做到的我们在文章的后面再来琢磨研判。

5、我们拍花,多数是在室外拍摄,光的方向基本是散射光、顺光、侧光,也有顶光、逆光的,但很少。即使是在室内拍,也基本上是前面说到的几种光位。但这组作品的布光似乎有点特别,应该是室内拍摄,布光主要是逆光,有些则是在逆光的同时光位下移,类似于人像摄影低位光的角度。这样,才有了花瓣背面亮,而朝相机方向的花瓣正面暗的效果,有点类似于观看彩色负片,或者说是正常拍摄后进行了数码反相的效果。这也是梦幻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6、有几幅作品,作者有意识的在画面中安排了冷暖对比的色彩,无论这种对比是拍摄阶段安排的,还是后期渲染的,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

不得不说,作者在拍摄制作这组作品的时候,的确是用了心思,动了脑筋,花了功夫的。可以这么说,没有过硬的拍摄技术,良好的艺术修养与后期能力,是很难做出这么精彩的作品的。

图片

图片

那么,这样的效果是如何拍摄制作出来的呢?我们也尝试理解、分析、研判一下。首先,从拍摄来讲应该是室内布光拍摄的,而且,就像前面分析的那样,是逆光或低角度逆光拍摄的。其次,这个花的经络或者说是纹理应该是用高强度的灯光映射出来的,这类似于我们拍X光片,密度大的经络在曝光时不容易穿透,而普通花瓣密度较小,容易穿透,还有就是,花瓣层级少的地方容易穿透,花瓣层级多的地方就不容易穿透。这就形成了有些花会有一根根的经络(纹理),有些花有明显的明暗反差,距离灯光近的亮,远的暗,花瓣层级多的地方暗,层级少的地方亮。第三,为了丰富画面,完善构图,有些照片似乎是两张或多张照片叠加合成的。第四,有些花似乎局部做了“线之绘”等插件的处理,而有些照片的局部做了色彩的渲染。

当然,也许作者用了我们并不熟悉的其他什么图像软件做的后期也是有可能的。我毕竟不是作者,只是在Ps软件等有限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析研判,不一定完全正确,仅供喜欢该作品并欲学习研究的人参考。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