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瓦房上的“杂草”,蕴含剧毒农民不珍惜,却有人靠它发大财!

 伟天英 2024-02-11 发布于河北

有那么一种植物,曾与人朝夕相处,但又始终保持着一段距离。说它与人近,是因家家户户都有。说它又有点远,是平日里人们不会与它刻意接近,多数时候也就远远的一瞥。

因它身形过于矮小,若是生长在视野盲区,或许它天天就在人的身旁,可这家人或许就从未看上过它一眼。

农村瓦房上的“杂草”,蕴含剧毒农民不珍惜,却有人靠它发大财!

只有在那不远不近的地方,而且恰好又是一处高出屋宇之地,或许才能远远望见它那幼小的身姿。

是的,这东西就长在屋顶上,而且还必须得是那青黛色的瓦屋顶才行。这样说起来,或许在一些人残存的记忆里,已经想起它究竟是什么了。

奇怪的二年生植物

有人说这种植物只长在农村,其实是不太妥贴的。以北京城为例,早年的胡同和瓦房还没有大规模拆建的时候,它在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也是极为常见。

农村瓦房上的“杂草”,蕴含剧毒农民不珍惜,却有人靠它发大财!

哪怕现在的京城早已变成了高楼林立之地,但在一些残存的胡同瓦房处,或者是哪个旧人的故居之所,还是会有它的身影。

而在农村,曾几何时那一眼望过去的青黛色瓦顶,确实是它的栖居之所。只不过现在的农村也都在改建新房,有的成了平屋顶。有的即便保留了瓦屋顶设计,可用的是光滑的琉璃瓦,不适合它生长。

有些人家倒还是用了青瓦,但那是新盖的房舍,它要是再回来,不知道又要等到何时了。

农村瓦房上的“杂草”,蕴含剧毒农民不珍惜,却有人靠它发大财!

这便是瓦松,一种很多人都见过,但又不会太把它放在心上的植物。其名如身形,也如生长之地。因在瓦上,故曰“瓦”,因身形如松树,故曰“松”。不过,这是它成年后的名字。在瓦松的不同生长之季,它还有其他名字。

我们日常了解和接触的植物,要么是一年生的要么是多年生的,而瓦松与之都不相同,它是二年生草本植物。这二年生的植物,又是怎么个长法呢?

若是有人有幸去观察过,就会发现瓦松的生长,是由花形到树形的改变。刚长出来的时候,它就是一簇青绿色的针形叶片聚集在一起,整体的形状看起来不大,看起来犹如一朵莲花。也因此在这一阶段,它有瓦花之称。

农村瓦房上的“杂草”,蕴含剧毒农民不珍惜,却有人靠它发大财!

除了叫瓦花以外,它还有一个更具特色的名字——昨夜何草。听起来是不是感觉怪怪的,而且名字里还透着一股疑问。

就是因为随着它不断长大蜕变,人们会发现,原来似花的低矮的小东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形状如松的植物。此前的小植物不见了,被后者取代,所以才有了这昨夜何草的别称。

除了像松,它又如一节一节的拱塔,所以又名瓦塔,或者是天王铁塔草、向天草。总之,人们给它起名,和它的形状紧紧相关联。

农村瓦房上的“杂草”,蕴含剧毒农民不珍惜,却有人靠它发大财!

等它长成松形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年的深秋时节,此时它的生命快要接近尾声,待到花落后结出果实,瓦松的生命就走到了尽头。如果来年的气温和其他情况都适宜,它遗落下的种子,便会重复之前的生长经过。

有意思的是,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误把瓦松当成了两种植物。没有长成松形之前的昨夜何草被当成了另外一种植物。也只是到了后来,人们才渐渐发现瓦松的生长有这样一个蜕变的过程。

可见,它虽然时时与人相处,可因为生长的地点特殊,又常常不被人看到。毕竟,没有哪个人会天天爬到屋顶上去看它。

农村瓦房上的“杂草”,蕴含剧毒农民不珍惜,却有人靠它发大财!

入药之用

小花形似莲,长大又如松,全身皆可入药,这便是瓦松一生的特色。或许很长一段时间,只有中医们晓得,瓦松又不仅仅只是长在瓦顶上的,很多石缝或者干旱的漫坡上,也会有它的身影。

只不过它实在是太过于矮小,没有人去注意它罢了。野外生长的瓦松,不同于屋顶的瓦松形单影只,它们是群生的。从这里便能看出,或许野外才是瓦松真正的家。

而有些形单影只的瓦松之所以能生长在屋顶,恐怕是飞鸟们在野外先吃了瓦松的种子果实,然后在屋顶歇脚的时候,种子又随着粪便落下了。

农村瓦房上的“杂草”,蕴含剧毒农民不珍惜,却有人靠它发大财!

很多植物,它们的种子外壳异常坚硬,即便是被吃掉也很难消化,也正是靠着这样的一种特性,它们也才能四处散播自己的基因。

寻常人眼里的瓦松看起来都一样,但实际上这株小小的植物还有很多的种类。多年来能入药使用的瓦松有7种,分别是:流苏瓦松、钝叶瓦松、黄花瓦松、狼爪瓦松、塔花瓦松、晚红瓦松、小苞瓦松。

其实从不同的名字也能看出来,它们的形状以及生长的时节,都各具特色。作为景天科植物,瓦松需要干燥的生长环境。正因为如此,无水的屋顶,瓦缝之间些许土壤之地,它都能长出来。

农村瓦房上的“杂草”,蕴含剧毒农民不珍惜,却有人靠它发大财!

可别看它外形朴实,漫长的历史长河里,老祖宗就知道它的药性了。

中药对于不同的药物都区分了药性,瓦松性凉,味酸苦,这种特性能能归肝经、肺经和脾经。所以,把它当成药之后,瓦松能解热毒清火,能凉血止血敛疮,且还有消肿和利湿的功效。

因此在使用的时候,瓦松常被用于治疗疟疾、痔疮、血痢、吐血、烫烧伤等疾患。比如某人牙龈肿痛,如果是体内有火火攻于牙的情况,则可以用瓦松和白矾煎煮,而后每日漱口,牙龈肿痛的症状即消。

农村瓦房上的“杂草”,蕴含剧毒农民不珍惜,却有人靠它发大财!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古人的经验,瓦松还能用来治疗狗咬伤。但在使用的时候不能只有瓦松,还得搭配雄黄、生姜、白芍药、生柏叶、麦芽一起使用才可。

但究竟效果如何,其药性是不是针对现代医学中的狂犬病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瓦松的诸多药性已经被开发。用提取的成分,能有抗菌消炎的功效。此外,还可以用于治疗宫颈糜烂以及抗肿瘤。

农村瓦房上的“杂草”,蕴含剧毒农民不珍惜,却有人靠它发大财!

现代医学下瓦松的新功效

除了已经被证实的功效,以及被用于现代药物之外,多年来医学领域对瓦松新功效的研究也一直在进行。

比如山东医学科学院,就曾利用瓦松的提取物,进行过胃溃疡治疗的实验。

胃溃疡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医学上认为是胃酸、胃蛋白酶中的攻击因子和胃黏膜里的防御因子失去了平衡,最终才引发了病症。中药在消除攻击因子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优势。

农村瓦房上的“杂草”,蕴含剧毒农民不珍惜,却有人靠它发大财!

实验所使用的并非瓦松整体,而是其中的提取物。实验结果显示,对于应激性溃疡以及其他诸如饮酒等导致的溃疡,提取物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除了针对胃溃疡,针对糖尿病,也有利用瓦松的提取物进行实验的。现代医学已经发现了瓦松提取物的降糖效果。

一些医学机构的实验显示,瓦松的提取物在被使用后,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来控制血糖,其中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了苷类和三萜类。

而且除了药用价值外,多年来对瓦松其他价值的开发也没有停止过。

农村瓦房上的“杂草”,蕴含剧毒农民不珍惜,却有人靠它发大财!

还能吃出苹果的味道

在一些农村地区,瓦松经常被农民当成杀虫剂来使用。瓦松的汁液能够轻松杀灭蚜虫、菜蚜虫以及棉铃虫等害虫。至于其中的作用机理是什么,目前尚不清楚。

除了杀虫,瓦松还能作饲料来用,其多汁的特性,似乎十分契合牛羊的胃口。

而实际上,它不但适合动物的胃口,更适合人的胃口。有些地区会将瓦松腌制成酱菜来吃,味道脆嫩爽口,既开胃又下饭。

农村瓦房上的“杂草”,蕴含剧毒农民不珍惜,却有人靠它发大财!

尤其是钝叶瓦松,这种生长于草原地带的瓦松种类,其口感吃起来竟然像苹果。更为惊奇的是,要想吃出苹果的味道,还必须得在太阳落山后吃才行。

听起来是不是感觉有点玄学,实际上这跟瓦松体内的一种物质有关。夜晚没有阳光,瓦松的体内会积累一种苹果酸的物质,等到太阳出来后,这种物质又转变成了景天酸,因此味道也就变了。

去草原游玩的朋友,应该常常瓦松版的苹果,但是别找错了种类,必须得是钝叶瓦松才可以。

农村瓦房上的“杂草”,蕴含剧毒农民不珍惜,却有人靠它发大财!

(能吃出苹果味的钝叶瓦松)

上述说的都是吃的方面,瓦松形似莲花又像松树和拱塔,它的观赏价值自古以来就一直高,古代的文人雅士,还将其制作成盆景。《广雅》中称其为昔耶,《广志》又称其为兰香。

在日本,也有将瓦松当作盆景栽培的习俗,日本人称其为岩莲花。据说,还曾培育出过不少名贵的品种来。

从药用到食用再到观赏,瓦松看起来浑身都是宝。也正因为有巨大的价值,瓦松的人工培育技术,多年来的研究才没有中断。

农村瓦房上的“杂草”,蕴含剧毒农民不珍惜,却有人靠它发大财!

药用瓦松培育

长久以来,多数的瓦松都是自生自灭状态,而随着对它药用功效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工大规模栽培的瓦松,一直在进行研究。

瓦松的种子很小,一旦从植株上脱落,很容易随风飘落,采集的过程并不容易,而且其种子还不能长久的保存,时间久了可能就不会再生长。

二年生的特性,使得种下后不会马上开花。不过在人工培育的状态下,可能是因为养分吸收充足,瓦松的底座往往比野生的要大上一倍甚至两倍。不过,它的生长周期在人工培育的情况下,跟野生的瓦松也完全一样。

农村瓦房上的“杂草”,蕴含剧毒农民不珍惜,却有人靠它发大财!

目前各地的人工培育还多在研究中,未来实现瓦松的人工密植栽培,只是时间问题了。

结语

历史上,喜欢瓦松的君王不在少数。据说曹操的孙子曹睿也就是魏明帝十分喜欢它,因为西征蜀国在长安的屋顶上看到过瓦松,后来在洛阳兴建宫殿的时候,还专门将长安长有瓦松的瓦,全部运到洛阳,铺设到了屋顶之上。

对一种植物喜欢到这种程度,恐怕只有帝王才有能力和资源去这么做了。不过也有说法是,曹睿如此煞费苦心去移栽几株不起眼的小植物,是为了专门“提醒”司马懿的。

农村瓦房上的“杂草”,蕴含剧毒农民不珍惜,却有人靠它发大财!

曹睿是想借此告诉司马懿,自己有能力大费周章移栽一株草,也有能力在弹指间将有些人的不臣之心捻灭。不管这种说法是错还是对,至少在曹睿活着的时候,司马懿确实还没有太敢造作。

人稀土花碧, 屋老瓦松长,帝王文人把瓦松视作不一般的东西,或是托物或是寄语。只有那寻常百姓,千百年来很少驻足去看这不起眼的小东西。

农村瓦房上的“杂草”,蕴含剧毒农民不珍惜,却有人靠它发大财!

有人说是百姓不懂雅趣,实际上却是,自古以来的百姓多为生计奔走,谁又会刻意去看自家的屋顶上长了什么植物呢。

农村瓦房上的“杂草”,蕴含剧毒农民不珍惜,却有人靠它发大财!

时至今日,农村的瓦屋顶或是被拆了活是翻新,瓦松也失去了众多的立足之地。作为岁月长河里的一种生长形态,告别过去,它也跟人类一样,翻开新的篇章了。


参考资料:

《去年无根草 今秋瓦上花》 中国国家地理 2014年
《瓦松的综合利用》 中国林副特产 2009年12月
《药用瓦松人工培育技术初探》 上海农业科技 2019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