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很庆幸自己能有个读书写作的爱好。因为,这些都是不需要多少特别条件就可以完成的。读书,可以说不需要专门的时间,也不需要特定的空间,你只要出门带一本书就可以,即便没办法带,手机上也可以临时阅读。至于写作嘛,更方便了,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最好的,恐怕就是旅行中也可以读书也可以写东西了吧。——有不受条件限制的爱好,真好。 很庆幸,我没有读太多的琼瑶的小说。这倒不是说她的小说不好,那真不是的,因为毕竟她的作品在我们读高中的那个时代让千千万万个男生女生痴迷陶醉。 那个时候我读高中,在户县二中。紧张忙碌的学习,并没有影响大家的阅读兴趣。很多同学都在读琼瑶,说琼瑶,迷琼瑶。说她的小说,说她的小说拍成的电视剧,看他们那个样子,就恨不得趴琼瑶的脚底下把人家布鞋或者是皮鞋上的灰土给舔干净一样。 对于他们痴狂迷醉的样子,我很不能理解。有个周末,我很例外的没回家取馍,而是让同村同学给捎馍。晚上,我们睡在教室里,把几张桌子上一拼凑,就成了一个大床,把回家同学的被子拉过来,铺两层盖两层,——这是我们高中时代最大最向往的享受。为了弄个究竟,我把一个同学极力推荐给我的琼瑶的一本最有代表性的小说《心有千千结》拿出来,——他硬塞我怀里的,非得叫我看看,说写得好的很。小说是个缠绵悱恻唯唯喏喏的爱情小说,肉得呀,叫我浑身起鸡皮疙瘩。我不喜欢这样的题材,自然不觉得怎么样。翻了个大概,第二天早上就还给他了。 “咋样,写得好不好?”他急切地问。 “你可以再看几天。” “好着呢,但我看不进去。”我淡淡地说。 “她的其他小说还要不要?” “不要了。”我听说琼瑶的小说只要看一篇就可以了,大体都一样套路。无非就是英俊潇洒的公子哥儿爱上了漂亮多情的富家小姐之类的肥皂剧。把这样的小说那么读,还要迷上,真的是闲怂着呢。本来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就繁重的啥一样的,还有这功夫。——我自此对琼瑶迷有点儿不大想理睬了,“一群叫人不可思议的痴情种。” 我对女性作家的作品读的不多。在众多的作家中,我也就读过方方,铁凝,王安忆,迟子建,宗璞等等的作品。女作家的作品,有她们独特的视角,语言也有她们独特的味道,并非细腻一个词可以概括,那远远不够。我发现人们对于女性作家的语言尺度要求比较宽容。所以,很多时候她们比男性作家的描述更大胆更直白,但这似乎还很能被接受。换作一个男性作家的话,这样的语言他们一定会再斟酌,要修改的。因此,我总觉得女性作家在写作方面有着某种独特的特权和方便。 很多人都在研究张爱玲的小说,说它们很有价值,我打算抽时间看看。至于说近年来一直在诺贝尔文学奖上陪跑的女作家残雪嘛,目前对于我来说还是个迷。 梁羽生和金庸的武侠小说,我幸亏只看了《七剑下天山》。那是一本像现在的玄幻小说一样,又大又厚的书,害得我钻在宿舍里熬了好几个晚上才看完的。跟其他所有人一样,当时看得热血沸腾激情澎湃,不过,现在想来,那就是个屁,甚至都不如屁。我真后悔,如果把看武侠小说的精力和时间用来学习,估计高考都能多考三五分,用来读沈从文、汪曾祺、林斤澜他们的作品,我的写作水平可能比现在高几个百分点呢。——真是应了冯唐的那句话,人生总有不得不走的弯路。 一个人成长的路上,总是被很多有营养的东西包围着,但同时也被更多的垃圾包围着,我们需要锻炼我们的辩识能力。冯唐好像写过这样一本书《人生不得不走的弯路》,大概就是说很多人都会被垃圾所吸引。其实,很多事情放在长远来看,并不是那么糟糕。也许它没有告诉我们该怎么做,但是起码它告诉了我们不能怎么做。 还有些书我也是不看的,就是那些讲人生哲理的书,我也不看。我认为人生是用来生活的用来经历的,别人的文章似乎能对你有很多启发意义,但实际上收获甚微。你读这些书,就像吃口香糖,口感不错,没有营养。归结起来,一句话:“心灵鸡汤而已。” 关于读书,资深人士有这样的说法:一类书籍是“硬书”,要多读。它们能让你从内到外发生很大变化。如果说读书能让一个人不同,说的就是读这些硬书。那么,哪些书籍可以称为“硬书”呢?比如《论语》,比如《四库全书》,比如《诗经》,比如《楚辞》等等。跟这一类比较起来,还有一类书籍就可以划归“软书”之列了。这些书籍,多是用来消遣的,可以被定义为简易读物。很多畅销书,根本上也在软书之列,但也就仅仅只限于闹着玩儿。比如,读《哈利波特》好着么?好着呢,但是你能真正从中学到什么呢?它能让你有什么改变吗?答案是:“不能。”这样的书籍不具备这样的功效。 还有一类是专业性的书籍,适合于研究该专业的人来阅读。比如文学类的,还是要读大出版社的,他们已经替你对书籍的质量把关了。 有一点要说一下,现代的书籍(包括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你有没有发现不管是从语言上还是作品的内涵上,跟早时期的作品比较起来,显得肤浅,轻薄。旁的不说,单单跟新白话文初期的那些作品比较起来,都显得单薄了许多?尽管它们看起来很华丽,但是真有点儿华而不实,华而内虚的感觉。甚至,跟八十年代的那些作品比较起来,都有点儿退步的嫌疑呢。跟那些作品比较起来,起码有一点它们做不到:纯朴。 读书这个事情,也还是要有点儿针对性,方向性和选择性。该读的书,尽量想办法读,可以不读的书,就不要读了。至于那些像郭敬明之流写的污七八糟的书,擦屁股都不要用,操心把屁股划拉个口子着。 ![]() |
|
来自: 新用户3134eDv6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