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了减肥100斤,你还能告诉我什么?

 劳月 2024-02-11 发布于浙江

Film views

电影看法

龙年春节的电影市场,最大的话题无疑是贾玲。

3年前的春节,贾玲自编自导自演的《你好,李焕英》以54亿元的总票房雄踞中国影史票房第三,她成为全球单片票房最高的女导演。因为上映之前,贾玲曾表示,如果电影票房破30亿,“我就瘦成一道闪电”。所以,当时有无数影迷期盼着看到贾玲瘦成闪电的模样。

当所有人都以为这只是一个玩笑的时候,瘦成一道闪电的贾玲终于站出来证明,这是一句实话。3年之后,贾玲再度杀进春节电影市场,携带影片《热辣滚烫》,向她自己创下的票房纪录发起了强劲的冲击。上映第一天,票房超过3亿元。第二天,票房已经超过7亿元。

所以,龙年大年初一,我迫不及待地走进影院,想看看贾玲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从车水马龙的影院出来,看到网络上到处是关于贾玲和《热辣滚烫》的口水,便有一些话想说。

首先,不得不佩服贾玲。3年前,《你好,李焕英》大热的时候,人们就很诧异:一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喜剧女演员,第一次导演电影,居然取得那么巨大的成功,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接着,贾玲在公众眼前消失了,一消失就是3年。3年之后,她再次憋出一个大招,以自编自导自演的方式又推出了《热辣滚烫》,轰动整个中国。龙年春节,似乎到处都在议论贾玲和她的《热辣滚烫》。

是的,如今的电影市场竞争激烈,上映半个月一个月,票房上亿已经很了不起了,最终票房只有几百万几千万的片子遍地都是。而《热辣滚烫》却以一天3亿元票房的成绩让人瞠目结舌。谁做得到?

是的,一个演员能演好电影,一个导演能导好电影,一个编剧能写好电影,都已经不错。看着那些聪明伶俐的演员,在银幕上笨拙地挤眉弄眼;看着那些大名鼎鼎的导演,拍出像小孩过家家似的烂片;看着那些曾经妙笔生花的编剧,写出荒诞离奇的剧本,真为他们可惜、可怜、可叹。可是,一个从没接受过电影专业训练的80后女孩,愣是一身兼任主演、导演、编剧,让电影公司赚得盆满钵满。谁做得到?

所以,实事求是地说,我们不得不佩服贾玲。说到底,电影是一个文化娱乐产业。能有票房,至少证明它受到观众欢迎。受到观众欢迎的电影和电影人,就值得尊敬。

但是,我还想说第二句话,仅有“减肥100斤”是远远不够的。

如今,对于贾玲和《热辣滚烫》,几乎所有的关注点都在“减肥100斤”上了。这就让人有些失望。

诚然,减肥100斤,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贾玲很有毅力,果断地从公众眼前消失。为了角色,苦练一年,真正瘦成了闪电。当影片最后,瘦身成功的乐莹以长波浪造型出现在观众眼前的时候,没有人不感到惊讶。但也仅仅是惊讶而已,这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普天之下,瘦身减肥成功的,实在不在少数。当影片把所有注意力放在这里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


长波浪造型的乐莹

最重要的是,对减肥瘦身的过度关注,并不是粉丝一厢情愿的误读,而是影片出品方的刻意引导造成的。几个月前,《热辣滚烫》定档春节上映时,唯一透露出来的细节就是贾玲的瘦身。显然,制片公司和所有剧组成员都有保密协议,在影片上映之前,我们没有看到一张贾玲瘦身以后的照片。仅有的一张广告照片,也只有贾玲饰演的乐莹瘦身之后的一个模糊剪影。这就让观众充满了对贾玲瘦身的强烈期待。这种期待使《热辣滚烫》的热度迅速升温,使它成为春节档预售票房最高的影片。


乐莹瘦身后的模糊剪影


于是,我不得不问贾玲:除了减肥100斤,你还能告诉我什么?

电影,尤其是院线电影,当然需要娱乐。但是,你不能仅仅只有娱乐。除了娱乐,你应该还能告诉我们一些其他东西。就拿《热辣滚烫》来说,能说的话题其实不少:年轻人啃老现象很是值得说一说挖一挖的,但影片浅尝辄止了;拳击对于性格改造应该是很重要的,但却被忽略了;闺蜜挖墙角之类的恋爱细节,庸俗的健身房生态,都成了小品的堆砌,缺少内在联系和深度开掘。如果看完电影,观众留下的只是贾玲瘦身前后的强烈对比,那么就非常遗憾了。

所有的导演、演员,都知道一个基本的道理:演员应该以塑造角色为第一要务。演员要隐藏在角色身后,或者化身于角色之中。让观众记住角色而忘记演员,才是对演员的最高评价。而《热辣滚烫》恰恰相反,我们看到的其实是贾玲的瘦身经过,而不是乐莹的励志故事。

其实,这个问题早在3年前就有了。《你好,李焕英》上映时,我们曾经疑问:这是贾晓玲的故事还是贾玲的故事?3年之后,这个问题不仅还在,而且越发严重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似乎就是贾玲的故事,而不是乐莹的故事。因为所有的采访和所有的议论,都围绕在贾玲的瘦身上,乐莹成为了空气。因为片尾还以彩蛋的形式不厌其烦地详细展示了贾玲的减肥记录。与其这样,你真还不如拍一部减肥纪录片呢!

《热辣滚烫》上映前不久,传出索尼影业公司获得《你好,李焕英》英文翻拍权的消息。昨天,又传出索尼影业公司拿下《热辣滚烫》全球发行权的消息。连太平洋对面的好莱坞都被电影发行方用来造势,这营销手段也是没谁了!

不过,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物极必反”。一件事情,做得极致专业,离走向反面就不远了。我们需要娱乐,我们需要营销,但只有娱乐,只有营销,一定不好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