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世钧窑之美

 荣纳堂 2024-02-12 发布于天津

转自 得闲文化珍藏


钧窑乃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窑变釉,釉色变化莫测,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为其独到之美。历代传世钧窑,故宫将其最早烧造时期定为北宋,但史料略显不足,故西方拍卖公司将其定为元代或明初。

其实故宫是正确的,钧窑确实烧造于北宋。

通常认为,其烧造时代在宋徽宗时期,目前看来,其实更早。钧窑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城内的八卦洞一带,其工艺与其它窑口略有不同,使用的是一种乳浊釉,即不太透明的釉。而同时期的官、哥则使用透明玻璃釉。乳浊釉的好处是遮盖力强,能把胎土彻底遮盖,更好地呈现釉色。

钧窑的基本釉色是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较淡的称为天青,比天青淡者称为月白。其中的红色是釉料中还原铜的呈色,紫色则是红釉与蓝釉相互融合的结果。钧窑创烧出了铜红釉,这种釉色青中带紫,宛如蓝天里绚丽的彩霞,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备受宫廷青睐。

传世钧窑,不仅收藏于两岸故宫及世界各大博物馆,在民间也有可观的数量,都是清末从宫廷流出来的。

以下是好友童先生收藏的钧窑,都有解放前的定型锦盒,大约是清宫旧藏。多个瓷器底部,釉内胎土上有刻款,曰“咸平”,曰“政和”,曰“重和”等等 ,皆是北宋年号。

这些带有北宋年号刻款的钧窑,可以为故宫博物院做证明,早期钧窑确实烧造于北宋。

童先生说,如果将来国家和专家认可了,他愿意把这些重要瓷器的一部分捐献给国家,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品之传承做一点儿微薄的贡献。

本文图片,由得闲山人手机摄影。

解放前的精美锦盒,带有定型槽,字条为民国藏家书写,书法亦佳。

该钧窑蒜头瓶的颈部细节

乳浊釉细节图片,气泡隐约可见

放大镜+手机,拍摄乳浊釉的气泡和开片

底部有清代宫廷刻款,即“官款”,养心殿乃故宫的殿堂之一。

上图是故宫收藏的一件同类刻款的钧窑资料截图,被公认为是清代官款。

刻款对比,字体一致。和明代官款相比,这个刻字水平不高,因为釉面硬度高,在上面刻字是非常困难的。

这是一只北宋时期的葡萄紫釉钧窑执壶,宝光莹润。

底部在胎上面刻有“咸平”二字,咸平(998—1003),是宋真宗的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6年。

这件钧窑三足炉造型别致,大气精美,底部有“重和”年号,应当烧造于宋徽宗重和(1118-1119)时期。

这件钧窑六边花盆,底部有“政和”年款,应当烧造于宋徽宗政和年间。

以下,共同欣赏童先生收藏的其它钧窑瓷器:

配有精美底座的天青釉紫斑钧窑梅瓶,带盖子,非常罕见。

欣赏一下北宋钧窑的乳浊釉和精美气泡,许多气泡已经变色,这是老化痕迹之一。

玫瑰紫釉钧窑盖盒,底部是天青色釉,自然老化痕迹明显。

天蓝釉钧窑花盆套件,底部有“三”号刻款,故宫多有类似数字刻款,用来标示尺寸大小,一号为最大。如果该品种钧窑只有一个尺寸,则无数字刻款。

月白釉紫斑鼓腹瓶,造型少见。

紫釉三足双耳钧窑香炉,非常精美。

月白釉紫斑钧窑长颈瓶,造型优雅。

以上钧窑瓷器,由台州慈缘艺术品收藏的童先生提供,由得闲山人手机拍摄兼撰文。供朋友们鉴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