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 生 活 有 兰 有 景 如 诗 如 画 ![]() 寻古籍开品, 看今夕兰友花照, 仿佛穿越与古人对话, 别有一番趣味。 文 | 陈默 高庙山头碧耸天,千岩龙脉拱于前。 灵根集翠争春媚,此是余姚第一仙。 ——新溪柿林后隐戏题 这是晚清艺兰大家、许霁楼(1835-1910)在《兰蕙同心录》中赞美春兰“龙字”的诗。龙字与宋梅均为兰名,并称“国兰双璧”,在十大铭兰中花形最为丰丽,并以其花品之佳,位春兰水仙瓣之冠。 兰有龙字、年是龙年! 今年龙年,我们就一起循迹这“龙字”之美。 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无雕饰'、'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杜甫有'直取性情真'。苏轼亦云:'无穷出清新'。 视觉的绮丽与性情的清真形成比对。 中国审美的'清'与'真'已不停留在形式美的境界,这种清真之美上升到了内心与情感的境界。可见清真是高于绮丽的境界美。 如中国传统中'玉'为美,'玉'的美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可以说中国文化及人格美都是趋于'玉'之美。 再说龙,中国五行“七星宿”龙主东方,东方为木,称为青龙或苍龙,也为玉碧色,代表四季中的春季。《三辅黄图》载: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 ![]() ![]() 兰石斋主 | 吴波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兰亦如此。龙字翠玉之色,就是此种 '清水出芙蓉,天然无雕饰'的“清真”美境 ![]() ![]() ——新溪柿林后隐戏题 关于“龙字”落山之地也小有争论。有人说,最早许霁楼(1835-1910)《兰蕙同心录》中只提到“高庙”,后来的几本记载才加写余姚高庙山,而余姚地区整个在四明山系内,四明山横跨了余姚、鄞州、奉化,并与嵊州、新昌、天台三市(县)连接。据当地志书载:“四明山周围八百里,二百八十峰,峰峰相接,中顶五峰,状如莲花,疑近星斗,山顶极平正,有方石如窗,中通日月星辰之光,故曰四明。”那么在这“二百八十峰”中“高庙”不止一处,余姚这个高庙山并不高,或许不是最初的龙字下山处。 ![]()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笔者认为,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四明山系夏季最高气温在32℃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在—15℃左右,而“龙字”习性看生长不会超过海拔700米,可见其山不需多高。《兰蕙同心录》中写为“余姚第一仙”,可见必是余姚附近。 1999年《中国兰花》10、11两期中鲁水良《春兰龙字传奇》文中解释《兰蕙同心录》的“龙字”附诗:“高庙山头碧耸天,(高庙山是龙字产地,离姚城南约四公里)千岩龙脉拱于前,(千岩指四明山上的一奇观,又名千丈岩,龙脉指高庙山系四明山山脉尾端)灵根集翠争春媚,此是余姚第一仙。” ![]() ![]() —— 浙东高耸连绵的四明山脉北段有座高庙山,山上有个千尺龙潭峰,因峰底有个百步方圆的“黑龙潭”而得名。相传山中住仙女,潭中伏黑龙,旱季降甘霖,守护一方百姓,被奉为灵谭仙山。 嘉庆年间,高庙山脚下住着对恩爱夫妇,丈夫叫阿宝,妻子叫凤珠。在诚心求子不久,妻子便梦见兰草怀孕,可家中贫寒,怀孕后凤珠就病了,龙宝只身入山寻药给妻子补身子。他觉得龙潭峰虽岩壁如削,云雾弥漫,但草木吸收龙涎精华,奇花异草必更添功效,所以循迹而去。在一颗悬崖边的古松下,忽闻一阵沁鼻幽香,转头见松下有丛开着奇花的春兰,便想挖给妻子,弯腰惊见兰旁是朵略泛紫光的灵芝,兰根灵芝与松根蟠结,费了半天才挖起。既得灵芝又得宝草,阿宝谢过灵谭仙山兴匆匆地回了家。 余姚石门龙潭景区 | 小红书 妻子凤珠喝了灵芝汤后不但大病得愈,还在一年后生了个女娃,起名兰姑。那采自龙潭峰的兰花也再次绽香,花更丰丽。 丈夫说“这花两肩向上,多像龙的犄角”妻子说:“这舌形更像龙的舌头。”消息传出,大家都觉是龙谭神迹,纷纷前来观赏,皆赞此兰为绝色娇姝。有的说:“此花能一反梅瓣一味团圆之态,娇柔之美中深含几分'荷花’的阳刚壮丽之气。”也有人见了说:“这花可称得上是余姚之第一美色!”,'姚一色’就此得名。 光辉灿烂 | 浙江临海 一家人非常珍惜这带来奇迹的仙兰,兰姑也随这兰越长越美,一家双碧。月有圆缺,兰姑十六岁那年,妈妈风珠再次重病,父亲也年岁太大无法再寻灵芝,兰姑提出把'姚一色’分出卖掉,给娘治病。最后“姚一色”以100两银子卖给了去京城做官的乡人方一川,送入皇城。嘉庆帝下朝闻到兰香,顿感神悦,再瞧这兰花风姿绰绝,龙颜大悦,查问来历后,深感兰姑孝心和神龙美意,雅兴顿起,提笔挥毫“龙”字,并题款“龙山觅国香,龙宫有龙兰,嘉庆御笔”,又口谕诏兰姑入宫专司御花园花卉管理之责。 ![]() 从此兰姑留在了皇宫,使江南的兰花在北地开放。春兰'姚一色’,也由于皇帝题字,被正式命名为'龙字’,被国人称作“国兰四璧”中的一璧,并传出海外被日本爱兰人称为“四大天王”之一。 Mr Chen | 宁波 年年期社碧霞居 罗壁峰前散彩云 更约明朝看金谷 杂花如染草如薰 ![]() ![]() 据传当地山民有时会见到高庙山谷间金光四射,在七彩霞光中,观音菩萨和碧霞仙女的身影若隐若现,人称“罗壁宝光”,如有缘能见到宝光者,都能心想事成,万事顺意。 ![]() 冬日通往高庙山顶的马路 在周围一片雪白的包围下 宛如一条黑色长龙盘在山间 守护着一方净土 山顶建有道教碧霞宫,自古就为姚城西南郊胜迹。现道佛合一,碧霞宫改名凤亭禅寺。清光绪《余姚县志》记载:“碧霞宫在凤亭罗碧山顶,俗称高庙,为祈嗣之所”,山因庙名而称为高庙山。 ![]() ![]() ——新溪柿林后隐戏题 ![]() 四明山 | 柿林村 ![]() ![]() 美编:坐忘听云 文字策划: 陈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