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导《省示帖》临疏

 疏云廬 2024-02-12 发布于山东

《省示帖》,东晋王导传世书作,书写内容为:“省示具卿,辛酸之至,吾甚憂劳,卿此事亦不蹔忘。然书足下所欲致身處,尚在彀中,王制正自欲不得许卿,當如何?導亦天明往。”故后世名之曰《省示帖》。

一、关于《省示帖

《省示帖》,以刻入宋《淳化阁帖》传世,标为“晋丞相王導書”,现见于故宫宋拓阁帖本、大观本等该帖书体为草书,计八行四十九字,乃东晋王导的一幅日常手札。

该帖书风在章草与今草之间,特点是多圆转,少折笔,书势畅达豪迈,又尽显风韵秀润之风,是一幅兼具章草、今草之美的艺术佳作。与传统章草比,已明显变得华美研丽,结体已经不再宽扁,用笔流转如飞,连绵的笔式已经展现着今草之体势趋向成熟的风貌。此帖充分展现了史言王导善书,行草俱佳的艺术特色,很好地诠释了章草蜕变阶段之笔法,正所谓王羲之“将章草转向研丽、创造今体”之前奏,昭示着“晋韵”的流变与发展,推进了中国书法发展史上一个伟大时代的到来。

二、关于王导书法

王导(276~339年),字茂弘,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其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累官至太保、司徒、辅政大臣,封武冈侯,谥号曰“文献”。

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邪王氏”,他在过江之时,把钟繇《宣示表》缝入袖中,誓言“贴在人在,贴亡人亡”,足见其对书法之热爱。他是“琅邪王氏书法”的积极开拓者、推动者,常倡导、教诲族人对于书法的学习,其堂侄“书圣”王羲之,堂孙王献之,孙王珣、王珉,都是一代书法家,并把所藏珍爱《宣示表》送给了王羲之。王导对书法有很深的造诣,以行草最佳。他学习钟繇、卫瓘之法,而能自成一格,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从时人以至后世历代,对其书艺都给予了充分肯定以及很高的评价。南朝宋人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晋丞相王导,善藁、行。”南朝梁人庾肩吾《书品》评其书法为中下品。唐人张怀瓘《书断》称之曰:“导行、草兼妙,然疏柯迥擢,寡叶危阴,虽贤有余,而才不足。元、明二帝并工书,皆推难于茂弘。王愔云:’王导行、草见贵当世。’”列其行、草书为“能品”,又在《书估》列其书法为第三等。窦臮《述书赋》评之曰:“业盛琅琊,茂弘厥初。众能之一,乃草其书。将以润色前范,遗芳后车,风棱载蓄,高利有余,类贾勇之武士,等相惊之戏鱼。”即言王导书法骨气内蕴,锋芒外现,欲隐秀而不能尽敛,有余力而举重若轻。宋《宣和书谱》云:“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简素寡欲,家无馀赀。方年十四,有见而奇之者云:’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元帝渡江之初,导与群从辅成其业,使晋祚中兴,真社稷之臣也,非常流可得拟者。导善作字,规模前人。初师钟繇、卫壤,力学不倦,至丧乱狼狈,犹携钟繇《宣示帖》过江,则其拳拳之心可知也。行草尤工,然论者以谓疏柯迥擢,密叶危阴,虽秀有馀而实不足。晋元、明二帝并工书,皆推难于导,故当世尤所贵重。子恬、洽皆以书名,时人方为杜、卫焉。唐王方庆,导之后裔也,尝以自导而下十一世书上则天后,后令崔融为《宝章集》序其事以赐之,举朝为荣。”元代盛熙明《法书考》将其书法列为中品。王导书法作品,今所能见到的仅有《省示帖》和《改朔帖》传世,是今草发展中的佳作。

三、疏语

王谢,一个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影响的词汇,它是六朝望族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之合称,后渐以“王谢”作为高门世族之代称。晋永嘉之乱后,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族人,从北方南迁至金陵,正是因王谢两家之王导、谢安及其后继者们于江左五朝的权倾朝野、文采风流、功业显著而彪炳于史册,成就了后世家族无法企及之荣耀,为后人所倾慕,故有“王谢”之称。唐人羊士谔诗云:“山阴路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

王茂弘,作为魏晋名门“琅邪王氏”之代表,正是其于永嘉之乱后,面对北方丧乱,晋之于洛阳、长安相继倾覆,审时度势,于江左力拥皇室旁裔司马睿称帝于建邺,实现了晋朝中兴。是以其卓越的胆识和才能,成为东晋王朝的谋划者、初创者、奠基者。是有东晋建立后,功拜丞相,号为仲父。至此,王氏权势显赫,威震朝野,时有歌谣曰:“王与马,共天下”。王茂弘不仅实现了于己于家、于国于民之建功立业,并且使南方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得以继续保持稳定发展。近人陈寅恪曾指出:“王导之笼络江东士族,统一内部,结合南人北人两种实力,以抵抗外侮,民族因得以独立,文化因得以续延,不谓民族之功臣,似非平情只论也。”据《世说新语》载,茂弘晚年“略不复省事,正封箓诺之。”其自叹曰:“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此愦愦。”意即不理会那些繁剧的事务,面对堆满案头的文书,只管画圈,不折腾。所以面对流言,其叹言:“人们说我糊涂,但后人会怀念我这种糊涂的。”对这件事,南朝梁人刘孝标注论之曰:“阿衡三世,经纶夷险,政务宽恕,事从简易,故垂遗爱之誉”。此举实为执行其安抚士族、缓和社会矛盾之举措,可谓智者之为,可谓马放南山,牛入桃林,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焉。

由是观之,《省示帖》乃茂弘收放自如,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之作。这翰墨清新扑面,春风十里不如君,“一日看尽长安花”。临之如行“春风马”,疏来恰似君“省示”:

朱雀桥上醉游人,乌衣巷口凭栏寻。

省示此帖识君意,千年王谢千古韵。

                                庚子夏至夜玄蜦记于疏云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