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喇嘛台——哈尔滨人的心结

 铁老哥 2024-02-12 发布于北京

  这是十年前的一篇旧文。

    近日与朋友谈起哈尔滨的“喇嘛台”,想起我曾写过这么一篇“博客文章”,但因博客已无法查阅,只得翻出底稿重贴在“美篇”,以令朋友有所了解。


喇嘛台——哈尔滨人的心结


    前不久我与头晕、嘻嘻等在冰城访友,他们听说哈尔滨郊外有一座“伏尔加庄园”,园中按一比一的比例原样复建了“圣尼古拉大教堂”——哈尔滨人俗称的“喇嘛台”,而这二位北京人都没看到过那座大名鼎鼎的“喇嘛台”,极想见识一下,于是我们决定前往。
    俄罗斯文化给哈尔滨刻下了抹不去的印记,故而建设这座俄式庄园极自然,很贴切。庄园位于阿什河畔,原生态的湿地环境确与伏尔加有近似之处。蜿蜒曲折的阿什河边,座座俄式建筑掩映在丛林绿荫中,优美的田园风光令我想起了三年前的伏尔加河之旅,恍若正在重温那次留下太多感悟的旅程。
    复建的圣尼古拉大教堂就在庄园的核心位置。






    在哈尔滨的俄式文化标志物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喇嘛台”。喇嘛台的正式名称为圣·尼古拉教堂,亦称中央寺院,它原位于南岗中心广场(今红博广场)的正中央。教堂的设计方案,在俄国圣彼得堡完成,经沙皇尼古拉二世批准修建,以沙皇的名字命名,故名“圣·尼古拉”。教堂于 1899年10月13日举行奠基仪式,1900年春动工,7月间义和团围攻哈尔滨,工程暂停,至1900年12月竣工,历时1年。
    建成后的教堂成为南岗区乃至全城的制高点和标志性建筑,逐渐形成哈尔滨的城市中心。站在教堂的台基上,西侧有莫斯科商场(今博物馆)红色穹顶的呼应;东侧与远处秋林商行银灰色的穹顶相对;而南侧则与优美舒展的哈尔滨火车站遥遥相望。这座精致玲珑的八面体教堂,其尖尖的帐篷式屋顶和它上面小巧的“洋葱头”,以及阳光下变幻迷离的光影都极其迷人,在任何角度观赏均会获得良好的景观。
  教堂建筑采用近似于希腊十字的八角形布局,东面凸出而为圣坛,西面为主入口,南北两侧均略凸成为次入口,平面布局简洁紧凑而合理。建筑结构采用井干式木结构,带有浓郁的俄罗斯民间色彩。整齐的圆木水平叠砌为墙体,墙体交叉之处,圆木相互咬合,透出粗犷豪放的气质。主入口上层为耸起的钟楼,四面透空,覆盖陡峭的四坡顶。
  可以想象,每当铿锵的钟声响起的时候,袅袅余音随着正脊耸立的几个小“洋葱头”屋顶飘向空中,不正是一幅俄罗斯风味浓郁的油画?


    然而令人痛惜的是,这样一座堪称精品的建筑,在那个疯狂年代被拆毁了,人们再也无法目睹其迷人的风姿。
    喇嘛台消失的场面我亲眼所见,故而终生难忘。
  当时,这座教堂与我家住处近在咫尺,它早已是我心中哈尔滨的一部分。1966年8月下旬,风暴正烈,我从“接班人”变成了“狗崽子”。父母被关起来后,我一个人在松花江边呆坐了几日,觉得总要做点什么,便开始在街上闲逛,看看大字报、听听辩论。一天(后来查资料,得知是23日),从喇嘛台边经过,只见无数的人包围了教堂,旗帜飞舞、口号震天,标语和口号直指这座“帝修反”的标志建筑。那些日子正是“扫四旧”的高潮,疯狂的人们已不满足于街上剪剪瘦裤腿、门前砸砸雕塑之类行动,他们想砸个更大的,于是喇嘛台成了满足他们癫狂心态的目标。
  标语、口号之后,便是行动,开始有人在门口和楼梯上砸,后来更有“勇敢者”爬上了坡形屋顶,到处乱敲乱砸。逐渐地,参与的队伍形成了统一的目标——拆毁它!然而俄式“木格楞(即“井干式”木结构)”极其坚固,拆毁它谈何容易!忙活了很久也不见大的进展,反而有几个人被困在坡形屋顶,上不去下不来,伏在上面等着消防队云梯的救援。最后,还是动用了吊车、拖拉机等大型机械,才把这座庞然大物拽倒。


    身份的“转变”,注定了我不可能是这场疯狂行动的参与者,也不可能是批评者,只能是“旁观者”。我在喇嘛台西侧的大直街边,整整旁观了一天。
    第二天,这座在南岗岗顶矗立了半个世纪的教堂消失了,只存一堆废墟。当时处于癫狂状态的人们不会想到:消失的并不是可以摒弃的“四旧”,而是哈尔滨的名片式建筑,是一个时代文化的标志。
    后来,喇嘛台的原址上建起了一座不伦不类的纪念塔,方形塔顶上端塑了四面红旗,塔身四面刻写着“四个念念不忘”,象征运动的“伟大胜利”。塔建起未久,我们便在那红旗的“指引”下离开哈尔滨,到兵团修理地球去了。又未久,“九一三”一声轰响,这座塔又被拆除。再后来,随着“七三八一”人防工程的兴建,它又改为一座花坛,花坛下是与花朵所代表的和平、美好对立的“防空工程”。最后,在开放、搞活的高潮中,它又被改成透亮的金字塔状,为下面的地下商城采光。
  喇嘛台消失了,然而,几乎所有哈尔滨人陪外地朋友来到红博广场时,都会指着那个“金字塔”介绍,“喇嘛台原来就在这里!”
  这是一个心结。为了这个心结,有心人采取了行动。其结果,就是现在“伏尔加庄园”中这座复建的“喇嘛台”。

    据说,为了复建,哈尔滨一家大型私营企业投入了数亿元资金,而为了找到喇嘛台的设计原图,他们更是寻遍了俄罗斯,最后终于在圣彼得堡的一家博物馆找到了它。
  今天,按一比一的比例原样复建的喇嘛台在伏尔加庄园中引来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毫无疑问,它与当年南岗岗顶上的那座喇嘛台别无二致,但是,在我心中,它绝对代替不了那真实的喇嘛台,真实的喇嘛台随着那个时代被拆毁了,只存在于记忆中。










  我们离开伏尔加庄园时,夕阳西下,复建的喇嘛台和其他复建的哈尔滨历史上曾存在过的俄式建筑都沐浴在一片金黄之中,朦胧中,不禁遐想:当年的夕阳与今天一样吗?

(注:本文原发于“七连人博客”2013.10,文字略有改动。文中引用的资料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